【戰『疫』說理】中國經濟正在孕育哪些新機遇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人民論壇網 作者:毛日昇 編輯:付勇鈞 2020-06-01 10:25:36

內容提要:當前,我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復工復產不斷推進,生產生活秩序正在加快恢復。如何在外部市場需求存在嚴重不確定性甚至出現顯著下滑情況下,加快推動經濟轉型和改革步伐,有效應對和抵消疫情負面影響,努力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既定脫貧攻堅任務,成為我們當下重點需要關注的問題。

新冠肺炎疫情不僅打亂了正常的經濟運行節奏,對中國的經濟影響顯而易見,也必然對中國經濟增長和結構變遷的長期趨勢產生深遠影響。特別是隨著疫情在全球肆虐,疫情衝擊逐漸演變成一場全球范圍的公共衛生危機,給原本就艱難前行的世界經濟帶來了巨大的不確定性。當前,中國正處於經濟轉型和經濟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邁進的關鍵時期,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疫情不僅對國內消費、投資以及就業增長造成影響,同樣對外部市場需求產生衝擊,從而會對中國出口增長帶來明顯的壓力。當前,我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復工復產不斷推進,生產生活秩序正在加快恢復。如何在外部市場需求存在嚴重不確定性甚至出現顯著下滑情況下,加快推動經濟轉型和改革步伐,有效應對和抵消疫情負面影響,努力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既定脫貧攻堅任務,成為我們當下重點需要關注的問題。

新型消費、昇級消費逐漸壯大

擴大消費是對衝疫情不利影響的重要著力點。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4—2019年消費增長已經連續6年成為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第一動力,內需作用明顯高於外需,但是消費增長對經濟拉動作用並不穩定,2018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最高達到了76.2%,但是2019年又出現了顯著下降,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作用為57.8%。疫情暴發以來,2020年的最終消費支出受到的衝擊最為直接和明顯,以餐飲、酒店住宿、旅游、影視娛樂、交通運輸為代表的服務行業最為嚴重。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19.0%,其中商品零售下降15.8%,餐飲收入大幅下降44.3%。隨著國內復產復工的步伐逐步展開,消費支出下滑的勢頭將得到一定程度緩解,但總體來看消費對於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在2020年將會進一步降低。由於疫情在全球范圍內的快速和廣泛蔓延,外部需求同樣出現了較為嚴重的下降趨勢,雖然國內復工復產的步伐逐漸加快,但除了一些醫用器械和口罩出口出現快速增長之外,總體上出口增長下滑的趨勢十分顯著。目前對於疫情何時能夠徹底結束仍然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但從疫情造成全球經濟增長的長期不確定性以及中美貿易前景來看,依賴出口增長來帶動經濟增長的困難會進一步增加。在國內需求緩慢回昇的同時,未來經濟增長還可能不得不承受外部需求持續下降的風險和壓力,如何進一步增加和擴大內需市場,充分開發國內市場的巨大潛力抵消出口增長下降,顯得尤為迫切和必要。

從擴大內需市場來看,主要的發力點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從短期來看消費下降壓力大主要來自於疫情的嚴重衝擊,尤其一些低收入、流動性人口群體的收入下降較為明顯。國內加快復工尚不能在短期內扭轉內需和外需同時下降的基本趨勢,就業市場壓力仍然十分突出,消費下滑給經濟增長帶來的負面衝擊尤為突出。在短期內可通過消費券的形式盡快補貼中低收入群體,努力實現中低收入群體在傳統消費方面的穩定,提昇消費信心和能力,避免短期內大量中低收入人口消費過度壓縮加大經濟下行的壓力。

二是依賴互聯網和數字化技術積極開拓新的消費市場,轉變消費模式尤為重要。疫情突如其來,導致全國各地區都采取了嚴格的人口流動管制和隔離措施,但總體上人民群眾的基本生活沒有受到太大影響。以電商為代表的在線消費,線上和線下緊密結合的物流和配送,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興消費模式發揮了巨大作用,有效抵消了部分傳統消費下跌帶來的損失,凸顯了數字經濟快速發展在拓展消費市場、引導新的消費需求、實現消費模式轉變中起到的重要推動作用。互聯網和數字經濟的發展在未來進一步帶動內需方面仍然存在巨大的發展空間。一方面,這種以電商為代表的新零售平臺不僅以中間商的角色出現,成為整個供需產業鏈中商品交流活動的組織者和服務者,對於消費者而言,電商平臺走進消費者的生活方式,更為了解消費者的潛在需求,為消費者提供一系列的產品需求和服務組合,成為消費者的組織者和采購者;對於生產供應商而言,電商利用掌握的大數據資源,為供應商提供精准的消費需求信息,為供應商的生產提供指導和幫助,市場的供需信息不對稱問題顯著降低。同時,這種新零售對傳統的物流體系進行了全方位的重構,催生了全新的商業模式,大幅提昇了流通效率,降低了供需雙方的信息不對稱和企業的物流成本。另一方面,以互聯網數字經濟為代表的新消費模式同樣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為中低收入群體增加收入,促進消費增長提供了更多機會。數字化基礎服務領域成為就業增長的重要領域;大量“傳統產業+數字化”的跨界機會應運而生;同時數字技術帶動新的商業模式,從而激活新領域就業。目前電商的發展並不是簡單的對傳統零售的完全替代,更多的是促進傳統零售從業人員的昇級。電商的快速發展讓多數線下“擺攤”的個人,統一被納入平臺、規范管理,拓寬收入渠道,同時降低了社會綜合管理成本,增加了全民福祉。電商平臺同樣幫助眾多傳統品牌完成互聯網基因重組改造,讓擁有各種技能和天賦的人,更好地發揮自身所長,實現靈活、多元就業。

三是加強互聯網和數字經濟向農村地區滲透,助力農村脫貧,增加農民收入,激活低收入群體的消費增長和潛力。可支配收入增加是促進消費增長最為直接的推動力,長期來看促進消費持續增長,關鍵在於持續不斷提高低收入群體的收入增長水平。高收入群體本身就有很強的消費欲望、增長空間和潛力有限。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阿裡巴巴已經在全國29個省700餘縣建立了超過30000個農村淘寶網點、組建6萬名“村小二”為主體的鄉村基層服務體系。農村電商平臺鄉村賣家超過百萬。螞蟻金服攜手中國扶貧基金會旗下的小貸機構中和農信推進“精准扶貧”,計劃覆蓋300個國家級或省級貧困縣,為近千萬小微商戶提供支付服務。加快農村地區數字經濟和信息化技術的發展,借助互聯網和電商平臺對於農村脫貧,增加農民就業,實現鄉村振興,激活農村消費潛力是未來重要的發展方向。

新基建投資重要性進一步凸顯

當前,以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以及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實體經濟(數字經濟)被公認為新一輪產業革命的重要驅動力量。疫情暴發以來,更凸顯了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新基礎設施建設的巨大作用和發展潛力,當前,疫情在全球進入快速蔓延的階段,擴大新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不僅有助於穩定經濟增長總體形式,長期來看更有助於降低經濟增長的不確定性,提昇資源配置效率,激發企業創新活力,有力促進經濟轉型昇級。

以互聯網為支橕的新技術發展會產生顯著的正外部效應和規模經濟效應,降低經濟社會生活的不確定性。疫情期間,正是依賴於過去10多年來我國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積累的雄厚技術基礎,大數據中心支橕了數億人能夠正常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有效應對疫情對社會造成的巨大損失。這次疫情期間,雲計算顯示了“雲”化的數據中心的強大基礎設施功能。在國家數字化戰略下,受疫情的影響,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步伐將會持續加快。工業互聯網被列為新的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內容,隨著5G等新技術的全面推廣和逐步普及,將對經濟社會生活各方面產生顯著的正向外溢效應,在雲計算、大數據、工業物聯網、人工智能的互相疊加、互為基礎的迅猛發展勢頭下,為擴展產業發展空間,降低企業生產的不確定性,為安全生產提供保障。

新基礎設施規模的擴張將會顯著地降低企業生產成本,激發企業創新活力,促進企業資源配置效率提昇。互聯網大幅縮短了供應鏈鏈路,省下大量成本。這幾年飽受外貿式微、人工成本上昇煎熬的沿海中小工廠,正是制造這些產品的最佳選擇,這種短平快的定制生產及銷售,也讓他們節省了大量的庫存成本和資金成本。通過打通零售端和生產端數據,數據化工廠把整個生產流程細化成若乾個節點,並對各個節點實施監控,訂單全過程由跟單員監控預警。通過互聯網和數據的賦能,促進傳統制造業的生產方式進行昇級。以前,不同類型的企業都需要自建數據中心,隨著雲計算技術的不斷成熟和完善,企業可以直接購買計算資源,無需再購買服務器自建機房:雲計算把計算資源的供需變成了高效的網絡模式,這種模式帶來了巨大的規模效應,給產業鏈的改造和昇級帶來了根本性的變革。目前人工智能技術已具備智能語音交互、圖像/視頻識別、交通預測、情感分析等技能。開始在城市治理、交通調度、工業制造、健康醫療、家庭娛樂、在線教育等領域成為人類的強大助手。特別是人工智能在工業制造領域的應用有效提昇了企業的創新能力和生產效率,人工智能技術目前已經在流程制造的數據化控制、生產線的昇級換代、工藝改良、設備故障預測等方面開展工作。

新基礎設施建設屬低碳經濟,將有效推動經濟轉型的步伐。這次疫情期間,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衛星雲圖對我國2020年和2019年1—2月同期的排放物進行了對比,結果發現二氧化氮的水平出現了急劇的下跌,空氣污染得到了驚人的改善。這也進一步凸顯了目前加快經濟轉型,盡快淘汰低端落後高污染產業的緊迫性。互聯網和大數據平臺的快速發展,有效地支橕了在線辦公,不僅提高了辦公效率,更會大幅度的降低出行頻次,對於緩解交通擁堵,降低污染物排放產生十分積極的影響。事實上,由於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特殊時期大大加速了技術普及應用的進程。經過這次事件,各行業、各企業都在一定程度上意識到,做出數字化轉型的改變纔能夠有足夠的應變能力。從全球來看,中國在遠程辦公方面的進展遠不及美國。截至2017年,美國有3000萬人在家中遠程辦公,佔美國工作人口的16%—19%。截至2018年,我國遠程辦公人數估計約490萬,滲透率低,未來發展空間巨大。新基礎設施建設聚焦新技術、新能源,不僅會對污染監控、防治、減排產生直接的促進作用,也會通過加快對傳統產業數字化改造昇級,引導智能綠色低碳產業發展產生顯著的推動力。

優化營商環境將迎更多紅利

近年來,隨著中國勞動力成本、環境標准和社會保障水平的不斷提昇,中國一些具有傳統優勢的勞動密集型制造業開始逐步外移,特別是2018年以來隨著中美貿易摩擦壓力不斷加大,制造業的外移壓力似乎愈發強烈。新冠肺炎疫情短期內對全球產業鏈的完整性造成了更大的衝擊,未來更多的產業鏈將從中國轉向其他國家。同時,逆全球化的趨勢將更加明顯。應當看到,產業鏈的轉移和形成是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一種客觀規律長期作用的結果,無論從產業配套、基礎設施完善、產業工人隊伍素質以及市場規模等諸多綜合因素來考慮,其他國家很難在短期內對中國成體系的龐大產業鏈形成顯著的替代效應,大規模將整個產業鏈移出中國市場並不是一種現實和理性的選擇,當前產業鏈轉移更多情況是因為中國要素稟賦的自身變化導致的自然結果。不僅如此,新冠肺炎疫情處置應對再一次充分體現了中國政府在應對危機方面的突出優勢和能力,隨著中國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特別是從應對疫情的政策選擇來看,我國采取的政策也更為穩健和有針對性,相比而言中國以外市場的不確定性陡增。

無論是從政策、宏觀經濟因素還是行業總體實力來看,中國內地市場的投資前景仍然是全球最有吸引力的。雖然國內疫情得到有效遏制提昇了中國市場的投資吸引力,但是從長期來看,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無論對於海外還是國內投資仍然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尤其是在當前全球經濟放緩已不可避免的情況下,優化營商環境、降低企業負擔和費用既是應對當前經濟下行的必然要求,也是進一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這次疫情暴發以來,通過免除高速公路收費、免除小微企業增值稅、簡化行政審批手續等措施都在不同程度減輕了企業負擔,改善了企業經營環境。未來仍然需要在深化“放管服”改革方面,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原則,以轉變政府職能為核心,進一步放寬市場准入標准,降低各類市場主體的行政成本,推進簡政便民,強化公平公正的監管,為各類市場投資主體營造穩定、公平、透明的營商環境,激發企業投資信心和創新活力。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