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評:特殊時節過端午,從傳統文化中汲取新力量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人民網 作者:鍾於 編輯:付勇鈞 2020-06-25 20:05:23

內容提要:『仲夏端午謂五月五日也』,夏至剛過,我們即將迎來又一個端午節。

『仲夏端午謂五月五日也』,夏至剛過,我們即將迎來又一個端午節。因為『閏月』的緣故,這也是本世紀最晚的三次端午節之一。在湖北秭歸屈原故裡,當地以『中國端午·詩意宜昌』為主題舉辦端午文化節,采用現場+『雲上』的方式,與線下和線上觀眾共迎佳節、同拜詩祖;在黑龍江,人們通過詩詞歌賦頌端午等系列活動傳頌端午文化、弘揚文明新風……端午節來臨之際,各地以精彩紛呈的節目形式,展現端午意蘊,邀請人們共同領略傳統文化風采。

端午節是我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也是首個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節日。傳統節日是歷史和文化的重要載體,透射著古人對世界的認知、與自然的關系、對生活的態度,承載著人們的生活願景和價值追求。正因此,傳統節日也是連接古今的紐帶,讓我們在品味傳統節日意蘊的過程中,實現跨越歷史、超越時代的價值共鳴。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數千年的演進中,許多節日都固化形成了豐富多樣的文化習俗和節日風尚。『但祈蒲酒話昇平』,掛艾草菖蒲、煮艾水擦身、飲雄黃酒,寄托著祛病除災、迎祥納福、平安康健的美好生活願望;『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賽龍舟、包粽子,不僅是充滿儀式感、具有娛樂性的節日禮儀,更表達著對愛國詩人的紀念和對心懮民生的愛國精神、百折不撓的求索精神的稱頌。從某種意義上,正是通過特定的習俗和儀式,節日所蘊含的生活智慧和所推崇的理念價值得以賡續綿延。

當然,節日的文化內涵和精神傳承又不禁錮於具體形式。在歷史的長河裡,從龍舟上龍頭的配色、設計,到香包的配料、佩戴方式,不同時代或者不同地區人們,為端午習俗增添了許多不盡相同的特色內容。

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背景下,為了避免人員聚集,多地取消了與扒龍舟、龍舟宴相關的活動,但這並不妨礙人們體悟祈福康健、致敬高尚人格、涵養家國情懷的節日內核。一方面,端午節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順應疫情防控形勢,過節形式的精簡,契合著節日內涵,貼合了人們當下的心境。在疫情的衝擊下,順應自然、趨利避害的古老哲學也更加熠熠生輝。另一方面,疫情為節慶形式的創新提供了契機。設立『中國端午習俗展——屈原故裡雲上展館』、開展『探尋秭歸美好之旅』系列直播、舉辦抖音挑戰賽等多項『雲上』活動……讓傳統節日走上『雲端』,其意義不僅在於方式的創新,更在於為傳統節日注入了新的時代內涵。

近些年,從五花八門的體驗式民俗活動,到『直播』『VR』等新表現形式的湧現,以傳統節日為代表的民俗文化,堅持傳承與創新的融合發展,走近也走進了更多人的生活,讓越來越多的人成為了文化傳承的接力人,為留住文化根脈、守住民族之魂貢獻力量。事實上,在傳承中創新、在創新中傳承也正是文化遺產傳承的必然途徑,只有這樣,傳統節日的內涵纔能不斷豐富和拓展,節日的精神也纔能千載傳承而歷久彌新。

艾蒲青翠,粽葉飄香。與家人共品粽香,來一場舌尖漫游;在『雲端』加入一場頌詩會,共赴一場文化盛宴。讓我們一起感受端午節的風采和魅力,在傳統文化的浸潤中獲得更多的精神力量。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