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海融媒記者蹲點日記:『90後』支教哥哥,點亮深山裡的光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北方網 作者:津雲·靜海融媒工作室 編輯:李彤 2020-06-27 10:02:07

內容提要:教育幫扶在脫貧攻堅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靜海與鎮原結成『一對一』、『一對多』教育幫扶對子,先後輸送多名教師到鎮原支教。

天津北方網訊:教育幫扶在脫貧攻堅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靜海與鎮原結成“一對一”、“一對多”教育幫扶對子,先後輸送多名教師到鎮原支教。

遠離城市、生活環境差、工作繁重.....說起去西部支教,大多數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苦和累。

到鎮原支教的靜海教師,劉光達是一名“90後”小伙子。

2019年,劉光達聽說要選派支教老師,想都沒想就報上了名。8月28日,懷揣著“支教夢”,劉光達坐上了前往鎮原的飛機。從平原到山區,一道道溝,一道道梁,眼前的景象和即將開始的支教生活讓劉光達激動不已。

鎮原地廣人稀,村落間距離遙遠,上學路往往要走十幾公裡。傍晚,孩子們就在路邊排成一隊徒步回家。環境的艱苦讓鎮原二中的學生幾乎全都選擇住宿。

父母在外打工,再加上是寄宿制學校,孩子們和家人的交流很少。成長中有了“心結”,老師成了唯一的傾訴對象。相比於其他老師而言,這個外地來的“90後”大哥哥顯得格外親切。

正在上課的劉光達

劉光達的宿捨和孩子們在同一個樓層。上課時,他是老師;下了課,劉光達就成了孩子們的知心大哥。

“最開始,他們只是來問我一些學習上的問題。相處久了,孩子們就會和我聊聊最近的心事,有什麼煩惱,以後想去哪上大學......我當時覺得孩子們特別需要我。”劉光達說。

知識是橋梁,更是“光”透進來的地方。在聊天中,劉光達感受到了孩子們對外面世界的向往,他們渴望到城市去尋找屬於自己的未來。

支教老師走進大山,就是要讓更多的孩子有走出大山的機會。劉光達發現兩地教學方式有很大不同。他嘗試把靜海一些先進的學習方法和經驗帶到鎮原。化學式枯燥難背,他把運算規律編成順口溜,方便學生記憶。有的學生基礎差,學習跟不上,劉光達一回到宿捨就給他們“開小灶”,答疑解惑。

劉光達和同學們在一起

備課、上課、教研......支教生活忙碌而充實。近一年時間,老師們都瘦了一大圈,尤其是劉光達瘦了不到30斤。

不只是在學校,他們還跨過高山,越過河流,穿行在村落之中。

前不久,劉光達曾到偏遠的村子裡家訪。孩子們聽說這個外地的“大哥哥”要來,早早就在門口等待。遠遠看到劉光達的身影,孩子們都會迫不及待的跑過來,給他一個大大的擁抱。

劉光達第一次和孩子們的家人坐在一起,聊聊家裡的情況,談談孩子的學習。盡管大多數學生家庭條件不好,但家人並沒有因此放棄孩子的學業,他們深知上學是子女走出大山的唯一出路。

“我感覺這裡的孩子非常樂觀堅強。盡管條件不好,但他們比城市裡的孩子學習更刻苦,我相信他們都會有屬於自己的美好未來。”劉光達說。

在鎮原二中,有2300多名學生,留守的孩子佔了80%左右,建檔立卡貧困戶、農村低保的孩子加起來將近730人。他們是一家人改變命運的希望。

劉光達給孩子們輔導功課

支教老師的努力沒有白費。以前沈默寡言的學生,如今變得願意和別人敞開心扉;曾經成績得不到提昇的學生,在掌握方法後,成績突飛猛進;曾經對學業失去信心的學生,主動提出要到第一排聽講。靜海的支教老師們正用行動改變著孩子們的未來。

支教之旅即將結束,面對與孩子們的離別,劉光達萬分不捨:“我以後一定會回來看看孩子們,他們應該已經考上了大學。到時候,我們會再聊聊這段為夢想奮斗的日子。

跨越千裡,靜海的支教老師用知識點亮孩子們的求學夢。在字裡行間,見證了靜海與鎮原的深情厚誼。

記者手記:脫貧攻堅,思想解放是關鍵,實現東西部交流融合,纔能激發內生動力。靜海支教老師懷著執著的理想,紮根基層教書育人,寫下了充滿激情和奮斗的人生歷程,為這片廣袤的土地帶去了無盡的生命力。(津雲新聞編輯李彤)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