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援甘乾部從南梁精神中汲取力量 攜手老區群眾奔小康:一面牆 一條路 兩地情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天津日報 作者:劉雅麗 張立平 編輯:劉穎 2020-07-07 08:19:29

內容提要:從甘肅省華池縣縣城出發,翻過一座山,沿新南二級公路行駛20分鍾就到了南梁革命紀念館。

  天津北方網訊:從甘肅省華池縣縣城出發,翻過一座山,沿新南二級公路行駛20分鍾就到了南梁革命紀念館。

  紀念館坐落在陝甘兩省交界一帶的南梁鎮,館內一面牆上,“面向群眾、堅守信念、顧全大局、求實開拓”的紅色大字格外醒目。該館陳列展覽科科長王雅麗堅信,這闡述南梁精神的十六字,不僅是革命戰爭年代克敵制勝的法寶,也如同新時代永不熄滅的窯洞之火,閃耀在脫貧攻堅的主戰場。

  一面牆講述南梁紅色歷史

  時光回溯至1934年,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勛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以南梁為中心,建立了陝甘邊革命根據地。

  “這塊根據地成為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後期全國碩果僅存的革命根據地,為黨中央和紅軍長征提供了落腳點,也成為八路軍開赴抗日前線的出發點,在中國革命史上具有‘兩點一存’的重要地位。”王雅麗從2008年起在縣旅游局任南梁歷史講解員,2014年南梁革命紀念館新館建成開放後,她便來到紀念館工作,對老區歷史和館史熟稔於心。

  紀念館於1986年修建,後經1991年、2004年、2009年、2014年四次維修和改擴建。2014年正式面向公眾開放的紀念館新館,佔地面積16.4畝,展館面積7276.17平方米,展陳面積6426平方米,由綜合展廳和專題展廳組成。

  每當游客經過綜合展廳的二樓,總會在一面闡述南梁精神的石牆前駐足。

  “陝甘邊共產黨人始終緊緊依靠人民群眾,與群眾打成一片。黨政軍領導乾部率先垂范,清正廉潔;蘇維埃政府‘十大政策’深得民心,根據地形成了‘只見公僕不見官’、政通人和的和諧局面。這種一心為民、面向群眾的工作路線是南梁精神的根基。”石牆上的紅字講述歷史,指引當下。

  80多年過去,如今,在血與火的洗禮中形成的南梁精神已植入老區每一寸土地,也沁入每一位天津援甘乾部的心,促使一批又一批奔赴老區的幫扶乾部緊緊依靠群眾、面向群眾,與當地人民攜手“戰貧”,共同奔向全面小康。

  華池縣位於甘肅省慶陽市東北部,屬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境內梁?相間,溝壑縱橫。受制於自然地理條件等因素,華池多年與貧困斗爭,是六盤山片區國扶貧困縣,也是國家最早確認的甘肅省18個乾旱困難縣之一。

  “這個地方的樓,最多只有六層;山路難走,沒有一條高速公路。在農村,出行工具主要是摩托車和三輪車。”2007年大學畢業後,山東妹子王雅麗“嫁給愛情”,追隨愛人在華池安了家。她清楚記得剛來時當地的模樣。

  那些年,華池窮,南梁也不例外。“黃土高原風沙大,環境比較差,居住條件也不好,鎮政府周邊的一百多戶居民住的都是窯洞或平房。”

  13年後,老區面貌已發生巨變:縣城高層樓房多起來,馬路拓寬了,周圍植被茂盛,一片郁郁蔥蔥。南梁鎮的鄉親們也搬離了“窮窩窩”,住進了兩層小樓……

  天津援甘乾部、華池縣副縣長劉建波介紹,自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開展以來,天津市北辰區與慶陽市華池縣同寫“戰貧”新篇章,幫扶乾部從南梁精神中汲取養分,化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強大精神動力,緊緊依靠群眾、面向群眾開展工作,幫助華池縣於2019年脫貧摘帽。

  一條路見證津甘攜手“戰貧”

  家在華池縣城,工作在南梁鎮。每周,王雅麗都會在一條總長50公裡的路上驅車往返。寒去暑來,6個春秋,她見證了路旁的一個個變化。

  “從家中出發前往紀念館,途中一半是山路。我發現山上的植被覆蓋面積越來越大。過了山路,駛至新南路,進入華池縣山莊鄉,路旁出現大規模的蘑菇種植區。”王雅麗很好奇,一打聽纔知道,原來這些變化都和天津有關。

  這是一條見證老區群眾脫貧的路──

  生態林名叫華池縣柔遠鎮北辰區扶貧生態林,該項目是天津市北辰區對口幫扶生態林示范基地之一,2019年至2020年,北辰區共計投入資金1086.95萬元,栽植林木19637畝,惠及5村409戶,其中182戶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一心為民、面向群眾”是南梁精神的根基,面向群眾就要聽民聲、察實情、解民懮。

  在工作中,幫扶乾部了解到,當地百姓在家門口找營生的願望強烈,於是生態林項目建設堅持以“生態效益+經濟效益+貧困戶增收”的“3+”措施進行,讓貧困戶通過“四賺”穩定增加收入──退耕還林補助收入“穩賺”,家門口務工收入“好賺”,出售苗木“淨賺”,生態護林員收入“多賺”。其中僅“好賺”一項就惠及377戶貧困家庭。通過在家門口務工,貧困戶實現勞務增收172.57萬元。

  家門口的“飯碗”不止一個。

  山莊鄉位於子午嶺林區邊緣,自然條件適合菌類生產。2018年以來,北辰區提供對口幫扶資金125.3萬元,支持當地建設食用菌扶貧產業園,帶動86戶貧困戶參與效益分紅和生產經營。通過在園區務工、自建自種香菇等方式,貧困戶獲得穩定收入。

  坐落在山莊鄉的還有津華綠源高原香菇扶貧示范基地。2020年,基地由天津市齊心現代農業示范園建辦,項目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生產運營,惠及全鄉234戶貧困戶。

  這也是一條見證當地教育新發展的路──

  從紀念館出發,返家途中,王雅麗最先經過的一所學校是列寧學校。學校前身系1934年創建的陝甘邊區第一所紅色學校──列寧小學,學校發展到現在已成為九年一貫制學校。

  “近幾年,學校發展很快,生源較多,出現教室緊張的情況。北辰區看到問題所在,在這方面加大投入,不光是財政資金,而且動員企業、社會組織等力量捐助,支持學校改擴建。”劉建波介紹,預計項目建設完成後,可解決周邊三個鄉鎮的適齡兒童入學問題。

  50公裡路講不盡“攜手”故事,道不盡兩地情。

  幾年來,北辰區累計投入財政幫扶資金1.028億元,重點實施88個項目,目前已完成73個項目,15個項目正在實施中。建合作社、修衛生院、造林綠化……“脫貧摘帽”不是“完成時”,幫扶事項接續辦,一件接著一件乾,在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的征程上,衝鋒號一次次嘹亮吹響。劉建波說:“來到華池後,我深刻感受到這裡紅色底蘊深厚,老區人民為革命勝利作出重要貢獻,作為天津援甘乾部,我們要懷著感恩之心,為老區群眾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貢獻一份天津力量。”(津雲新聞編輯劉穎)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