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輝:加強對新時代黨治國理政新經驗的研究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經濟日報 作者: 編輯:李松達 2020-07-14 12:59:07

內容提要:重大風險挑戰既考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綜合實力及執政黨的治理能力,也檢驗其國家制度的力量和人民的精神力量。

重大風險挑戰既考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綜合實力及執政黨的治理能力,也檢驗其國家制度的力量和人民的精神力量。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取得積極成效,展現了『中國之治』的實踐威力和中國制度的顯著優勢,黨的領導力在這一過程中得到了充分彰顯和提昇。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我國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之所以能夠有力推進,根本原因是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發揮了無可比擬的重要作用。

當前,疫情還在世界范圍內蔓延,雖然中國抗疫取得了重大成果,但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還面臨不少挑戰,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任重道遠。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正處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時期,我們黨正帶領人民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形勢環境變化之快、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矛盾風險挑戰之多、對我們黨治國理政考驗之大前所未有。』這次疫情發生,也促進我們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高度,來進一步增強對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深刻理解,進一步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的認識,加強對新時代黨治國理政新經驗的總結和理論昇華,為『中國之治』提供有力的理論支橕、制度保障。

一是深入研究『怎樣治理社會主義社會』這個重大課題。習近平總書記以廣闊的世界歷史眼光思考國家制度建設和國家治理問題,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中明確提出『怎樣治理社會主義社會這樣全新的社會』這一重大課題。與資本主義社會的治理相比,治理社會主義社會有著根本性質的不同,同時在指導思想、價值理念、治理途徑、制度安排以及治理的深刻性和復雜性方面,也有著顯著的區別。曾經為共產黨執政的社會主義國家蘇聯,最終解體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沒有解決好這個問題,沒有形成有效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而資本主義社會的國家治理,無論如何不能擺脫資本主義私有制的局限,不能擺脫黨派紛爭與利益集團博弈的影響,不可能真正實現國家治理的公平公正、安定和諧和長治久安。這次疫情發生,就充分暴露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執政黨的一些弊端頑癥。實踐證明,沒有有效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就不能有效解決社會矛盾和問題,各種社會矛盾和問題日積月累、積重難返,必然帶來嚴重政治後果。

中國共產黨是具有高度制度自覺和卓越治理能力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在長期實踐探索中,總是把開拓正確道路、發展科學理論、建設有效制度有機統一起來,及時把創新的理論原則、成功的實踐經驗轉化為系統的制度成果。習近平總書記以深遠的歷史眼光,把我國制度建設進程劃分為『前半程』和『後半程』:『從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看,我國社會主義實踐的前半程已經走過了,前半程我們的主要歷史任務是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並在這個基礎上進行改革,現在已經有了很好的基礎。後半程,我們的主要歷史任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為人民幸福安康、為社會和諧穩定、為國家長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備、更穩定、更管用的制度體系。』從國家治理意義上說,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是劃時代的,開啟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統整體設計推進改革的新時代。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既體現堅持戰略部署的一貫性和連續性,又根據我國發展要求和時代潮流,對實現『後半程』的歷史任務作出全面規劃和戰略部署,形成新的理論成果、實踐成果、制度成果,創造性回答了『怎樣治理社會主義社會』這個關系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重大課題,具有全局性、開創性、裡程碑標志的重大意義。當前,全面深入總結我們黨治國理政經驗和制度優勢,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和制度創新,是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實現國家治理目標的必然要求。

二是深入研究新時代黨治國理政的顯著特征和新鮮經驗。其中一個全局性、戰略性的顯著特征,就是新時代黨治國理政實現了發展、改革、治理這三者的有機融合和高度統一。相比過去,新時代改革開放具有許多新的內涵和特點。一方面,要破解發展面臨的各種難題,化解來自各方面的風險和挑戰,更好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除了深化改革開放,別無他途。另一方面,制度建設分量更重,改革更多面對的是深層次體制機制問題,對改革頂層設計的要求更高,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要求更強,相應地建章立制、構建體系的任務更重。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我國發展走到今天,發展和改革高度融合,發展前進一步就需要改革前進一步,改革不斷前進也能為發展提供強勁動力。』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和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歷史邏輯一脈相承、理論邏輯相互支橕、實踐邏輯環環相扣,目標指向一以貫之,重大部署接續遞進。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側重於發展與改革,以全面深化改革促發展,突破性、動態性特點鮮明;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側重於發展與治理,突出制度建設,秩序性、穩定性特點鮮明。而在發展目標的制定中,從以往主要側重於經濟社會發展這個維度,轉變為經濟社會發展與改革、治理並重。所以說,在新時代,我們黨治國理政實現了發展、改革和治理的有機融合和高度統一,也相應實現了發展方式、改革路徑與治理舉措的高度統一,必然產生新的理論成果、實踐成果和制度成果,需要我們深入加以研究和總結。

三是深入研究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比較優勢。制度優勢是一個國家的最大優勢,制度競爭是國家間最根本的競爭。制度穩則國家穩,治理強則國家強。當今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世界范圍內的制度競爭更加復雜、更加激烈,『中國之治』與『西方之亂』形成鮮明對比。在世界大變局中,『東昇西降』趨勢明顯,我國成為推動這一趨勢發展和世界格局變化的主要力量。同時,我國既處於重大戰略機遇期,也面臨諸多挑戰。最重要的挑戰,就是有的西方國家已經公開把中國當作主要競爭對手,在戰略上圍堵、在規則上鉗制、在發展上遲滯、在形象上丑化。其根本目的就是顛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阻滯或中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今天,兩種制度競爭加劇,而且這種制度競爭是長期的、復雜的。對此,我們必須頭腦清醒,保持戰略定力,絕不自失主張、自亂陣腳,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在兩種制度的競爭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不僅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制度保障,也為世界上其他一些國家在社會制度建設上提供全新選擇,不斷豐富創新著人類制度文明。在西方國家社會治理明顯呈現制度局限、制度困境、制度衰敗的背景下,中國共產黨的國家治理成效和制度建設成效越來越具有感召力和影響力。在這次全球疫情防控中,中國為世界贏得了寶貴時間,積累了有益經驗,充分彰顯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也得到了世界范圍內更廣泛、更深切的認同。所以,我們要全面深入研究當前兩種制度、兩種治理競爭對比的新態勢新特點,全面深入闡釋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卓越能力和豐富智慧,把具體經驗上昇到理論和規律,為新時代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智力支持。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黨組成員、當代中國研究所所長,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執行主任 姜輝)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