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大院『種』出精神食糧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光明日報 作者: 編輯:李松達 2020-07-26 10:59:39

內容提要:寧夏固原農民吳鳳芳拗不過老伴兒戴天福,兩個人坐著車,從20裡外的家,趕到梁雲文化大院。盡管這兩年腿腳不便,77歲的戴天福還是指望著『隔三岔五來這兒,過把戲癮』。

寧夏固原農民吳鳳芳拗不過老伴兒戴天福,兩個人坐著車,從20裡外的家,趕到梁雲文化大院。盡管這兩年腿腳不便,77歲的戴天福還是指望著“隔三岔五來這兒,過把戲癮”。

這是固原市原州區一個不起眼的院子,與一般農家院不同的是,院子裡時常傳出悠揚的秦腔,還有精彩紛呈的皮影戲、刺繡作品、傳統秦腔、眉胡劇等。

大院主人叫梁雲,曾是一名木匠。10多年前,熱愛皮影、唱戲的他開始籌劃建設文化大院。有了梁雲文化大院,村民們的文化生活變得豐富多彩。

記者還沒走進梁雲文化大院,秦腔的曲調已經傳了出來。

正在為鄉親們演唱秦腔選段的是鄰村村民柏麗香。她自幼酷愛秦腔,如今在當地已小有名氣,只要有空閑時間,她就會來到文化大院為鄉親們表演節目。

最近,柏麗香還玩起了網絡直播。柏麗香說:“有舞臺讓更多人看到自己表演,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舞臺上,演唱者一板一眼,彈奏者一曲一調,盡管是業餘愛好者,但是熱情絲毫不減。

就像農家院質朴的風格一樣,秦腔之外,梁雲文化大院裡的“草根”藝術和非遺文化撲面而來。大院還收藏了不同年代的農耕用具、傳統和手工制作的瓦塑、剪紙、刺繡、皮影等實物300多件。梁雲引著記者走進院中的陳列館,裡面展示了他收藏的老物件,老酒壺、三弦子、紡線車等。

一個普通農民為啥建起文化大院?

“皮影戲是我的家傳手藝,我從15歲就開始學習這項手藝。”梁雲告訴記者。

梁雲文化大院成立於2012年,成為寧夏第一家農村“非物質文化遺產陳列館”,也是固原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示范大院。

除了梁雲文化大院,固原市原州區還湧現出120多個文化大院,79個民間演出團體,其中,有一定規模的文化大院有50多個,如沈家河文化大院、王永紅文化大院、楊郎文化大院等,覆蓋原州區各鄉鎮和街道,參演人員達5000餘人。這些草根藝人活躍於田間地頭,豐富了群眾的文化生活,滿足了他們的精神需求。

“隨著生活越來越好,傳統文化不能就這麼被落下。”梁雲說,“會把文化大院一直辦下去。”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