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經濟觀察】服務業穩步復蘇 市場銷售漸回暖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中國經濟網 作者: 編輯:鄧坤偉 2020-07-31 09:44:28

內容提要: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上半年我國服務業增加值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均同比下降。但是隨著我國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取得積極成效,復工復產、復商復市全面推進,各項促消費政策加速落地,服務業逐漸走出低谷,市場銷售持續回昇。

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上半年我國服務業增加值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均同比下降。但是隨著我國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取得積極成效,復工復產、復商復市全面推進,各項促消費政策加速落地,服務業逐漸走出低谷,市場銷售持續回昇。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二季度服務業增加值135122億元,由一季度同比下降5.2%轉為同比增長1.9%。6月份,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增長2.3%,增速繼5月份由降轉昇後繼續上昇1.3個百分點。在市場銷售方面,二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3.9%,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5.1個百分點,扣除價格因素,實際下降5.2%,收窄16.7個百分點。

對此,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蘇劍分析認為:“隨著生產生活秩序逐漸恢復,各種消費需求逐步釋放,服務消費需求也隨之增長。”

除了受需求復蘇提振外,系列政策也精准發力。2月2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23個部門聯合出臺文件,從市場供給、消費昇級、消費網絡、消費生態、消費能力、消費環境等六個方面促進消費擴容提質。

4月9日,中央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發布的《關於在有效防控疫情的同時積極有序推進復工復產的指導意見》提出,低風險地區由經營者自主決定復工復市時間,在防控措施到位前提下,有序推動各類商場、市場復工復市。

值得注意的是,在服務業和市場銷售恢復過程中,新動能展示出強勁力量。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在疫情衝擊下彰顯優勢和潛力,今年各月生產指數均實現正增長,上半年同比增長7.9%。1月份至5月份,規模以上線上教育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9.4%,互聯網數據服務增長24.6%,信息處理和存儲支持服務增長49.1%。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隨著各級政府紛紛出臺加快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擴大信息消費若乾政策措施,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等新興服務行業有望繼續引領帶動服務業發展。上半年,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同比增長7.2%,增速高出全部服務業投資8.2個百分點。1月份至5月份,高技術服務業、科技服務業營業收入同比分別增長4.7%和4.0%,均比1月份至4月份上昇2.3個百分點。

務業和消費新模式,在便利生活的同時又給生產帶來了多元化選擇,提昇了生產效率。這部分新服務需求預計會進一步增長。

商務部消費促進司負責人表示,隨著國內經濟形勢持續向好,下半年擴大內需、助企紓困、穩崗就業等政策進一步落地見效,一系列促進消費措施不斷發力,各種消費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消費總體將延續復蘇態勢。

“下一階段,隨著‘六穩’‘六保’相關政策落地生效,疊加前期各項促消費政策效果,消費市場有望延續回昇態勢。”國家統計局貿易外經司司長藺濤表示。

在市場銷售方面,疫情令線上購物“異軍突起”。上半年,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14.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11.4%;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為25.2%,比上年同期提高5.6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統計司司長杜希雙表示,目前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自3月份起連續4個月回昇,下階段服務業生產經營有望進一步改善。

“隨著疫情得到進一步控制,餐飲、旅游、住宿業等服務需求將加速恢復,服務業消費需求與生產還有進一步增長空間。”蘇劍表示,疫情期間催生出在線教育、在線辦公等服

務業和消費新模式,在便利生活的同時又給生產帶來了多元化選擇,提昇了生產效率。

這部分新服務需求預計會進一步增長。

商務部消費促進司負責人表示,隨著國內經濟形勢持續向好,下半年擴大內需、助企紓困、穩崗就業等政策進一步落地見效,一系列促進消費措施不斷發力,各種消費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消費總體將延續復蘇態勢。

“下一階段,隨著‘六穩’‘六保’相關政策落地生效,疊加前期各項促消費政策效果,消費市場有望延續回昇態勢。”國家統計局貿易外經司司長藺濤表示。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