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靈臺什字鎮:脫貧路上再加力,決戰決勝奔小康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經濟日報 作者: 編輯:李松達 2020-08-01 19:46:10

內容提要:夏日的什字?,滿目青翠。徜徉各鄉村,一條條平整的水泥路直通農家,一棟棟新瓦房拔地而起,一個個文化廣場乾淨寬敞,村民或忙於農事,或張羅產業……

夏日的什字?,滿目青翠。徜徉各鄉村,一條條平整的水泥路直通農家,一棟棟新瓦房拔地而起,一個個文化廣場乾淨寬敞,村民或忙於農事,或張羅產業……回首脫貧攻堅歷程,一副產業興旺、生態宜居、脫貧群眾紅紅火火奔小康的美好藍圖正在隴東大地徐徐展開。

貧困戶變身“上班族”

“自從村上有了扶貧車間,我在家附近就能上班掙錢,還能照顧上家裡,美得很。”貧困戶賈百平一臉笑容。

↑靈臺縣什字鎮飲馬咀村村民賈百平在扶貧車間生產勞保線手套。景潔攝

但幾年前,賈百平家裡還是另外一番光景。由於身體原因,一直以來,一家四口的生活來源全靠老伴打零工,生活極其困難。而他所在的飲馬咀村也是甘肅靈臺縣26個建檔立卡深度貧困村之一。全村轄4社196戶664人,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50戶186人,貧困發生率為28.05%。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2019年初,為了提高村集體和貧困戶收入,促進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就地就近就業,鎮村兩級經過充分研究論證,在飲馬咀村實施了扶貧車間建設項目。

據駐村幫扶工作隊隊長談存實介紹,村上的扶貧車間概算總投資100萬元,申請天津對口幫扶資金60萬元、幫扶單位蘭州職業技術學院和鎮村兩級籌措資金40萬元,購進全自動線手套編織機等機器30多臺,建成了全自動程控紡織品加工生產線。

“扶貧車間建成後,組織本村所有貧困戶加入靈臺縣靈津紡織品加工農民專業合作社,由合作社按照‘合作社+扶貧車間+貧困戶’的運行模式進行管理經營。” 飲馬咀村村主任曹拴祥告訴記者,車間目前生產手套35萬雙,已經銷售25萬雙,實現銷售收入37.5萬元,13名貧困戶勞動力實現勞務收入16.6萬元,村集體分紅2.9萬元。

由於賈百平踏實肯乾,現在他已是車間的一名熟練技工,每月拿到手的工資近2000元。脫貧後的他乾勁十足,每天都會早早地趕往車間上班。生活有了奔頭,他的身體也越來越好了。

在什字鎮,像賈百平這樣就近就便務工的貧困群眾還有很多。據了解,近年來,為推動貧困勞動力就近就便轉移,什字鎮持續推行“黨組織+勞務公司+企業+貧困戶”的發展模式,創辦扶貧車間4家,充分發揮美瑞職業技術培訓學校和聚力勞務公司橋梁紐帶作用,堅持培訓輸轉一體化路子,嚴格落實“三落實、五優先”激勵措施,依托鎮域勞務用工基地,讓3000多名貧困群眾實現在家門口就業。

優化環境 村莊更美麗

綠樹紅花掩映庭院,潔淨村巷四通八達……現在,漫步在什字鎮曹家老莊村乾淨整潔的村道上,讓人心曠神怡。而在村內的大路小巷、房前屋後,一眼望去看不到任何垃圾和雜物。

↑靈臺縣什字鎮曹家老莊村乾淨整潔的村道。景潔攝

“以前,我們村還是完全另外一副樣子,可以用四字評價我們村的環境衛生‘一塌糊涂’。”曹家老莊村黨支部書記曹培仁說,現在乾淨整潔的村容村貌都是借力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及全域無垃圾專項治理等一系列行動的成果。村裡的百姓都說,如今村容村貌大變樣了,這是一場翻天覆地的變化。鄉村美不美,事關廣大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現在村民的積極性也被調動起來,紛紛參與到維持整治成果行動中來。“光清理房前屋後的垃圾還不夠,重要的是還要增強村民保護環境的意識,促使大家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曹培仁說。為此,村裡積極倡導村民進行垃圾分類。現在村民的衛生意識大為改觀,一些觀念固化的老人也在慢慢轉變觀念,把一些平時不願扔掉的雜亂物品自覺清理乾淨,亂扔垃圾的行為明顯減少。“道路‘暢’了,村容‘靚’了,村莊環境衛生整治工作必須要有長效機制,還要做到管理規范化。”曹培仁介紹說,村裡還聘請了保潔員進行全天候保潔,垃圾日產日清。與此同時,村裡通過大力宣傳,增強了村民對文明創建的認識,積極引導大家全民參與到美麗鄉村建設中來。

“牛產業”拓寬致富路

走進什字鎮百譽豐牛場,乾淨寬敞透亮的牛捨裡,一頭頭平涼紅牛悠閑地咀嚼著草料,不時發出渾厚的“哞哞”聲。

“最近我又買了30頭牛, 每頭牛的買進價格在1萬多元,現在共有150頭牛了……” 看著牛廠裡的牛數量一天天的增多,牛場負責人陶耀華喜不自勝。

↑當地村民在靈臺縣什字鎮百譽豐牛場務工。景潔攝

今年48歲的陶耀華是什字鎮灣裡陶村人,大學畢業後一直在外經商。2017年,回家探望家人的陶耀華,看到多數農家仍然並不十分富裕,村裡人只是把種好田、填飽肚子作為生活追求的目標時,心裡感到很不是滋味。幾乎就在同時,一個大膽的設想在他的頭腦中萌生,他決定回村和鄉親們一起養牛致富。

經過分析研究,陶耀華覺得搞肉牛養殖風險較小,因為牛的成長期雖然較長,但抵御各種疾病的能力卻很強,而且牛肉價格不斷?昇,養牛的利潤應當十分可觀。

說乾就乾,去年陶耀華自籌資金320萬元,利用村裡的一片荒地,破土動工率先建起了一座養牛場。今年年初,又爭列了什字扶持村集體經濟發展項目資金200萬元,在完善現有場區飼養功能的同時,新建雙面式溫棚牛捨2棟988㎡,配套水電路等基礎設施。

為讓村裡的“家底”一點點厚實起來,村上以百譽豐牛場為基地,按照“村集體+企業+農戶”的發展模式,成立了雙碩農牧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與農戶形成抱團發展的互助模式。陶耀華還和部分貧困戶簽訂了定向用工協議,讓大家就近務工,村民張錦秀高興地說,“在牛場務工,一天能掙80多,可以補貼家用。”

陶耀華告訴記者,“一人富,不算富;全村富,纔是富。”近期內,他們還要籌措資金,繼續發展壯大養牛場的規模,使肉牛的存欄量達到400頭左右。同時,要以專業合作社為紐帶,實現產、供、銷一條龍,通過養牛場的發展,真正帶動本村及周邊十餘個村莊的百姓共同發展養殖業,和鄉親們一道實現共同富裕。

“蔬菜產業”助力脫貧攻堅

發展產業是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引領貧困戶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徑。走進什字鎮北河村蔬菜大棚,放眼望去,各類蔬菜長勢喜人,郁郁蔥蔥,村民們正忙碌著采摘成熟的辣椒,臉上寫滿了豐收的喜悅。

↑靈臺縣什字鎮北河村村民在蔬菜大棚內采摘成熟的辣椒。景潔攝

“今年,大棚裡種植了辣椒、韭菜、洋芋等蔬菜,還有甜瓜、西瓜。同時,引進種植了2棚日本陽光玫瑰品種葡萄苗。最近,在村上駐村工作隊的聯系下,成熟的辣椒和甜瓜,都銷售到了縣裡的各大超市,目前已為合作社產生經濟收益1.5萬元。”北張村村主任曹興虎高興地說。

北河村位於什字鎮北部,2018年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4戶38人,是全縣非建檔立卡深度貧困村。過去,村裡以傳統農作物種植和家畜養殖為主,增收渠道單一。

為拓寬村民的致富路,村裡選准大棚蔬菜種植作為產業發展和結構調整的突破口,采取大棚內輪種不同經濟作物的方式,根據市場需求,按需種植蔬菜,以提高土地產出和經濟效益。

“2018年村上成立了靈臺縣興鴻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合作社按照‘黨組織+合作社+產業基地+貧困戶’的發展模式,大力發展種植和養殖產業。”什字鎮北張村駐村幫扶工作隊隊長曹曉亮說,合作社現已建成鋼架中拱日光溫棚12座,種植藥用連翹、苹果樹各50畝,以及分戶式牛棚5戶18間,已發展產業每年至少為村集體增加5萬元經濟收入。

“下一步,我鎮將充分利用北河村地處涇川、靈臺兩縣交界的地理優勢,依托本村蔬菜產業基地,配套完善休閑、自主燒烤、農家超市等服務設施,利用網絡平臺大力推廣草莓、甜瓜、聖女果等有機水果采摘園,以此來形成集采摘、休閑娛樂、自助燒烤為一體的鄉村旅游產業鏈條,進一步為村集體經濟發展及貧困戶收入提供長久保障。”什字鎮黨委副書記周叡說。(經濟日報記者李琛奇 通訊員景潔)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