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區探索居家養老服務試點工作調查:擇一城終老 建宜老城區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天津日報 作者:李玉峰 廖晨霞 編輯:劉穎 2020-08-03 08:25:16

內容提要:河西區通過對全區20餘萬名老年人入戶調查,助餐是老年人第一位的需求。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擔起了助餐之責。

  天津北方網訊:老年人居家,第一位的需求是什麼?

  河西區通過對全區20餘萬名老年人入戶調查,助餐是老年人第一位的需求。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擔起了助餐之責。

  行動不便的老年人用餐怎麼辦?

  制定居家養老志願者積分暫行辦法,推行互助養老模式和“時間銀行”制度,鼓勵身體健康的“活力老人”通過提供送餐上門服務、巡查探訪等,換取積分和獎勵,打通助餐“最後一米”路徑。

  老年人“小病不出社區”的訴求怎麼解?

  推進醫養結合,在街道、社區兩級中心嵌入“健康驛站”,並延伸推出“嵌入式”“喘息式”照護、康復護理、健康篩查等功能,推動不具備嵌入條件的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就近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一體運行。

  侍候老年人的事誰來乾?

  以市場化、規模化、可持續為遵循,創新經營模式,積極探索市場化、片區化、規模化的可行路徑,形成多種經營主體各顯其長、比拼趕超、競相發展的良好態勢,推動養老事業多元化、多樣化發展。

  ……

  “在居家養老服務試點工作中,區委、區政府聚焦收入3000元以下的中低收入老年群眾,特別是經濟困難的高齡、失能、孤老等老年人,紮實推進居家養老服務載體建設,構建‘15分鍾’生活服務圈。目前,全區統一、互聯互通養老服務平臺已在區、街道、社區三級逐步開通使用,85858590電話服務熱線和‘一鍵通’應急呼叫網絡同步試運行服務,助餐、助醫、助急三項服務持續開展,線上與線下服務、現場與入戶服務、管理與服務功能‘三個融合’穩步推進。隨著‘133工程’全面落地,老年人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將進一步提昇。”河西區區長姜德志說。

  生活在河西區的老年人是幸福的!

  在河西區探索居家養老服務試點工作實施一周年前夕,記者深入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探訪:舒適整潔的環境、營養豐富的飯菜、邊吃邊聊的溫馨、愜意滿足的臉龐,老人們在這裡安享“住在自家、活在社區”的幸福晚年。所見所聊,都是滿滿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

  精准服務 照顧為老細節

  “以前自己做飯,采買起來麻煩不說,量掌握不好,想多做幾個菜吃不了,都是對付兩口。”王麗華大娘雖然行動不太方便,但每天都會准時到南昌路45號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吃午飯。“這裡飯菜可口,花樣又多,服務也好,價格還實惠,肯定願意來。”位於大營門街道的南昌路45號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開餐以來贏得了眾多“鐵粉”。

  居家養老服務要拓展覆蓋面,也要從老年人需求出發,細化服務的精准度。

  圍繞收入、身體狀況、日常生活需求等4類21項問題,河西區對全區20餘萬名老年人全面開展入戶調查,有效摸清底數、弄清需求。調查顯示,助餐是老年人第一位的需求,區委、區政府以此為依據確定了以助餐為切入點,梯次展開各項為老服務的工作思路。

  友誼路街誼城公寓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王靖告訴記者,通過社區13個網格員的入戶調查,發現老年人對助餐服務的需求最集中。“為此,我們在宣傳時更加細化對助餐的解讀,還讓柳江裡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將飯菜送到社區居委會,讓老年人免費試吃。對於80歲以上的老年人會將試餐送上門,還為有需求的老年人安排了結對志願者定期送餐。”

  水煮肉片、京醬雞絲、炒時蔬、番茄雞蛋湯、米飯饅頭、紅棗發糕……上午11點剛過,在友誼路街道瀏陽裡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把熱騰騰的午餐分裝到老人取餐的保溫飯盒裡,三菜一湯,葷素搭配。就餐區也經過了精心裝飾,讓人身處其中即胃口大開。老年人有來就餐的,也有來取餐帶回家的,大家三三兩兩地拉著家常。

  針對老年群眾“明廚亮灶、現做現吃”的意願,該區創造條件在服務中心和服務點現場做餐。愛國裡、南昌路45號、光明裡、瀏陽裡等11家社區級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具備現場制餐配餐條件,並可為周邊老人提供配餐送餐服務。

  “有沒有需要買的東西,我明天給您帶來。”中午11點半,誼城公寓社區志願者孫毓捷將熱騰騰的飯菜送到了任大爺家,和往常一樣,跟老兩口閑話家常,看著老人挺有精神頭兒,她纔放心離開。

  作為結對志願者,如今孫毓捷已經和任大爺老兩口處出了家人般的親近。“給您送餐來啦,趁熱吃”“小劉來啦,辛苦了”……天塔街道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志願者劉忠蘭與訂餐老年人熱情地聊著,退休在家的劉忠蘭每天負責為12戶老年人送餐。劉忠蘭說:“送餐讓我的生活更加充實、有意義,送餐時跟老人們這麼聊幾句,心情也更好了。”

  為解決好行動不便的老年人用餐問題,該區制定了居家養老志願者積分暫行辦法,推行互助養老模式和“時間銀行”制度,鼓勵身體健康的“活力老人”發揮餘熱,通過提供送餐上門服務、巡查探訪等,換取積分和獎勵,既讓他們在互助中實現了社會價值,也為解決助餐“最後一米”難題探索出了有效路徑。

  針對老年人“小病不出社區”的訴求,該區推進醫養結合,在街道、社區兩級中心嵌入“健康驛站”,並延伸推出“嵌入式”“喘息式”照護、康復護理、健康篩查等功能,推動不具備嵌入條件的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就近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一體運行。

  “我這腳腕腫、腰酸,在這找大夫看了幾次,好多了!”在柳江裡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家住芳竹花園的馬桐英剛剛參加完中心的養生課堂。72歲的馬阿姨,原來腳疼腰疼都要去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每次走路就要20多分鍾,還要過一個大路口,對於腿腳不便的老人來說,不免心驚膽戰,也很不方便。現在家門口建起了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還配備了“健康驛站”,就近就可以享受貼心的服務,老人特別滿意。“截至目前,已在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嵌入‘健康驛站’5個,服務老年群眾2400餘人次。”區衛生健康委主任郭金琦說。

  載體成網 擴大為老廣度

  居家養老,平臺載體是基礎。

  該區在中心城區載體空間不足的情況下,仍以0.7公裡服務半徑劃定居家養老“15分鍾”生活服務圈,打造街級、社區級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同時依托社區級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傘形設置居家養老服務點,形成居家養老服務網絡。

  2019年9月試點工作開展以來,該區已建成居家養老服務載體26家、面積達到1.2萬餘平方米,在建載體運營後將超過2萬平方米,未來還將持續推進選址建設。

  “我們本著不搞大水漫灌,防止大拆大建、購租大項投入的原則,圍繞行政事業單位、區屬企業閑置載體,商品房配套公共載體等適用載體,結合黨群服務中心建設,盡可能低成本尋找用於街級、社區級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的載體。”區居家養老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常務副組長韓琳向記者道出了其中的“秘訣”。

  南昌路45號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就是代表。

  記者站在南昌路與蘇州道交口,視野內九江路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三義大廈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大營門街敬道裡社區衛生服務站均不過百米,環抱著45號院,服務可覆蓋周邊四五個社區,不僅為周邊社區老年人提供膳食加工、就餐和配送餐服務,還開闢出專門的助潔助浴區域,開展健康諮詢、精神慰藉、便捷購物等服務,同時,利用現有近距離的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載體,可鏈接文娛、老年大學、健康講堂等活動,結合衛生服務站提供看診、取藥服務,為周邊4554名老年人提供了便捷的服務、營造了宜居的環境。

  “我們還結合社區設施改造工程,在沿途平整了路面,增設了休息椅等適老設施,勾畫出一整個‘共享概念、功能集成’的居家養老地圖,使社區成為‘沒有圍牆的養老院’。”區民政局負責同志劉向軍介紹說。

  “45號院”已被成功復制。目前,天塔街道富源裡、越秀路街道愛國裡、友誼路街道瀏陽裡等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也是按照這個思路打造的,得到了周邊老年群眾的熱情點贊。

  智能平臺 彰顯為老智慧

  79歲的張鴻祥家住馬場街新聞裡社區,是一位獨居老人,且右手活動不便,安裝“一鍵通”以後,生活中的很多難題都得到了解決:“我這幾年眼神兒也越來越差了,社區告訴我有這麼個服務,這‘一鍵通’正好能用上。”

  為了方便獨居老年人緊急情況下求助及消防安全,該區為老人安裝了“一鍵通”緊急救助服務設備和煙感報警設備,通過信息化平臺和客服中心提供7×24小時家庭安全監護,首期試運行完成安裝“一鍵通”設備612戶、煙感報警設備130餘戶。

  利用信息化平臺,該區還試點推行了獨居老人等重點人群“三維防護”機制,電話呼叫中心每天對獨居老人定時發送呼叫信息,若3次無應答將聯系社區網格員或志願者入戶探查,及時發現隱患、解決問題。

  “互聯網時代,為老服務信息化、智慧化是大勢所趨。”區委網信辦主任尚凱告訴記者,河西區堅持“互聯網+”智慧養老方向,組織開展全區戶籍老年人口大普查,建成涵蓋全區20餘萬老年人家庭狀況、身體狀況、生活需求等信息的“區級老年人大數據庫”。

  依托“大數據庫”,該區建成了統一的網絡平臺,具備生活服務、統計、政府補貼管理、數據采集與管理、緊急呼叫、醫療、志願者管理、政府養老服務事項的網上受理、網上審核和網上審批以及對養老服務機構的實時監管功能。目前,區相關部門和14個街道、150個社區、9家居家養老運營及服務企業已陸續接入。通過該平臺,區民政局、區養老服務中心和相關部門對養老服務事項逐步實行網上受理、審核和審批;街道、社區對本區域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運營情況進行監管,根據轄區老年人口變化更新、維護老年人信息數據;老年群眾可從網站了解養老政策、服務項目、機構情況,撥打熱線電話、使用手機APP進行服務諮詢和預定;運營服務企業通過平臺提供線上線下多種服務,並將服務情況及時收集、匯總、推送。同時,該區依托平臺,與金融機構合作,推出河西居家養老服務卡,已完成發放5700餘張,集成服務結算、補貼發放、安全儲值等功能,進一步便利老年人享受服務。

  市場運營 涵養為老生態

  “養老是朝陽產業,天津這方面市場潛力很大,黨和政府又那麼重視,給了那麼大幫助,我們有信心闖出一片天地。”天津華夏恆達科技有限公司經理田浥說。

  華夏恆達是南昌路45號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的運營企業,中心成立過程中,河西區政府提供了免費運營載體,區民政、市場監管等部門上門服務給政策,僅用了一周時間就辦齊了證照,並主動幫助解決燃氣接入、空間拓展等運營中遇到的難題。

  “你看啊,這老人吃飯要綿軟,但不能犧牲味道,紅燒肉要燉得軟硬合適,菜花豆角等蔬菜炒之前要先略微蒸一下,又要恰到好處,”田浥心裡自有一本服務細賬。“為了培養老人就餐習慣,我們精心搭配飯菜,還在前期准備了試吃的推廣,為訂餐的老人贈送保溫袋、保溫飯盒。保證了質量,打出了口碑。”

  “不算細賬算規模”,有了配餐的活躍用戶,就有了入戶家政、家庭護理等延伸服務,集腋成裘,串聯出一整串的市場前景。

  市場化、規模化是確保居家養老工作健康可持續的關鍵。該區根據全區老年人口、服務需求、服務半徑以及現有企業服務能力,將全區14個街道劃分為東部、中南部、西部、北部等多個片區,按照北部、西部片區試點先行,東部、南部等片區梯次推開的模式推動工作,創新經營模式,積極探索市場化、片區化、規模化的可行路徑,形成多種經營主體各顯其長、比拼趕超、競相發展的良好態勢,推動養老事業多元化、多樣化發展。

  “政府搭好臺,服務送一程,企業就可以放手深耕市場,細化服務。”副區長蔡寧說。

  該區充分發揮市場在養老服務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政府合理規劃、監督,圍繞企業載體設施建設使用、運營服務和老年人消費適度出臺相關補貼政策,進行“點穴式”精准扶持和政策引導。給予每個居家養老服務點每年補貼1萬元,並由年補貼改為季度補貼,降低服務運行成本,有效激發居家養老服務組織的積極性。同時,將原市級政策規定的年滿80歲以上老年人給予助餐補貼,擴面至年滿70歲以上河西區戶籍老年人可以享受午餐3元的助餐補貼,鼓勵老年人進行消費享受服務,幫助企業把市場做起來、把規模做起來,逐步構建起了良好的居家養老服務生態。

  潛在的市場需求,政府的服務政策,居家養老吸引了投資者的目光。據統計,中海油、華夏恆達、中民聚康等來自北京、央企及本市9家公司落地河西,深耕居家養老市場。

  兜底保障 體現民生厚度

  保基本、補短板是居家養老服務試點的重點方向。該區著力健全基本民生保障安全網,完善養老保險、基本醫療、社會救助等制度。

  對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低收入家庭救助和撫恤補助的優撫對象中60周歲以上需要生活照料的老年人,年齡在80歲以上的獨生子女家庭的父母、市級勞動模范、失能老人、空巢老人且家庭人均收入低於天津市最低工資標准需要生活照料的老年人,每人每月分別給予200元、400元、600元補貼,用於購買助潔、助浴等護理服務。社區網格員及養老服務專員對本區域的困難老年居民,通過大數據平臺實時跟蹤動態,定期上門巡訪,了解生活狀況,幫助協調解決實際問題。

  為有效化解意外傷害給老年人帶來的經濟、醫療等方面的社會風險,為老年人的幸福生活提供保障,區委、區政府還拿出專項財政資金,為具有河西區戶籍、年滿60周歲的老年人購買意外傷害保險。該保險項目采取無清單大保單統保的團體保險投保方式,符合條件的老年人不需要個人辦理相關入保、確認手續,便可以免費享受最高保障15000元的意外傷害賠付保額。5月18日零時,河西區老年人意外傷害保險項目生效。區財政局局長陳丁介紹,兩個多月來,已受理300多件,賠付60多萬元,老年群眾及家屬對這項保障措施高度認可,有受益群眾專程到區委、區政府及保險公司送上錦旗,表達感謝。

  舵穩帆正船行遠。

  區委書記李學義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河西區將居家養老服務試點作為‘一號工程’,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在市委領導下,區、街、社區三級黨組織牽頭抓總、三級書記提鍋上灶,特別是社區黨組織靠前站位,調動轄區資源力量,在數據采集、政策宣傳、服務推廣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贏得了群眾的認可和擁護,軸心地位得到進一步鞏固和加強。同時,我們注重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綜合性提昇,把居家養老納入建設‘首善之區’、打造品質城區昇級版整體工作,優先考慮老年群眾需要,加大無障礙設施、老年文體設施建設力度,使老年人實實在在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體驗到城市的溫度與溫情。”(津雲新聞編輯劉穎)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