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網訊:今年是新一批結對幫扶困難村工作的收官年,從6月開始,天津圍繞73項幫扶指標,對1041個困難村進行進一步調研。針對眼下十幾個困難村,存在村集體收入不足20萬的情況,重點跟進,尋找解決辦法。
西青區拾街村的這座苗木基地,為村民提供了200多個就業崗位,為了實現盡快創收,讓村民增收,今年年初,幫扶乾部制定了花卉、花冠樹和綠化行道樹混種的方案,先讓速生類植物創收,再讓生長周期長、價值高的行道樹創造持續效益。在農業部門的對接下,前不久,村裡簽下訂單,銷售了1萬盆牡丹和3000多棵花冠樹,60萬元收入到賬了。
目前,天津已建立116個產業幫扶項目,帶動2萬多戶農民受益。全市1.4萬農村困難戶,大部分已經實現了基本生活保障,但仍有300多戶因病致貧的邊緣困難戶需要幫扶。
耿長山,去年突發疾病,家裡的積蓄都用來看病了,每個月要支付兩千多塊的藥費,生活突然陷入困境。市區兩級民政部門拿出4000多萬,建立社會救助資金,用於幫扶像耿長山這樣原先生活正常,但因病致貧,低保又無法覆蓋的邊緣戶,幫扶乾部結合各村的資金,“一戶一策”制定幫扶計劃。
救助資金解決了耿長山的大部分藥費。上個月,幫扶乾部又幫他的老伴,找了份保潔工作,每個月有2000多塊錢的收入,而且彈性工作制,方便她照顧病人。
目前,本市已經對困難村1.4萬戶、2.6萬名低收入困難群體全部建檔立卡,推動各項幫扶任務落實,實現“應保盡保”。(津雲新聞編輯張麒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