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說理】從抗疫精神領悟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密碼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人民論壇網 作者: 徐艷玲 編輯:付勇鈞 2020-09-08 21:16:04

內容提要:『在這場同嚴重疫情的殊死較量中,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以敢於斗爭、敢於勝利的大無畏氣概,鑄就了生命至上、舉國同心、捨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從5個方面概括了偉大抗疫精神。

『在這場同嚴重疫情的殊死較量中,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以敢於斗爭、敢於勝利的大無畏氣概,鑄就了生命至上、舉國同心、捨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從5個方面概括了偉大抗疫精神。

在『抗疫精神』的淬煉和砥礪中,我們不僅可以回望那些全國抗疫、全民抗疫的感人場景,也可以深層次領悟一個古老的民族何以會復興於新時代的精神密碼。

『抗疫精神』有著明晰的生成邏輯:危機是精神孕育的契機,基因傳承是精神生成的淵源,抗疫實踐是精神生成的土壤

『抗疫精神』在疫情危機中孕育而成。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強調:『善於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這句話揭示了一個規律性問題,即危機往往是精神孕育的契機。從詞源學角度分析,『危機』有兩層含義:一是危機,二是契機。如果對危機給予正確回應,危機就會化為契機。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在《歷史研究》中提出了著名的『挑戰—應戰』命題,在挑戰中崛起,是優秀民族的基本素質。這次抗疫充分昭示:中華民族不僅是一個敢於應戰的民族,而且是一個雖歷經磨難卻百折不撓的民族。

穿過歷史長河回望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歷程,我們不難找到戰爭、飢荒的痛苦回憶,也不難找到洪水、乾旱、地震、瘟疫等災難性記憶,但中華民族從未被壓垮。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關鍵時刻,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中華民族歷史上經歷過很多磨難,但從來沒有被壓垮過,而是愈挫愈勇,不斷在磨難中成長、從磨難中奮起。』這次疫情是對中國的考驗,也是對中國共產黨的一次大考,同時也是孕育偉大精神的契機。正是這次突發危機,匯集起了精神的萬裡長城,構築了新時代一道亮麗的精神景觀。

『抗疫精神』由中華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融匯而成。20世紀初,德國哲學家斯賓格勒在《西方的沒落》一書中提出一個著名命題——『文明四季論』,他認為,任何文明或文化都要走向衰落。如果他在西方資產階級文化以雷霆萬鈞之勢摧毀世界上一切中世紀的堡壘時就預言這種文化將走向衰落、消亡,那是一種遠見。但他的思想過於偏激,沒有看到文化的時代轉換功能,更沒有看到中華文化的內在動力,這種內在動力就是民族精神。換言之,中華民族具有一脈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質和精神脈絡。

『抗疫精神』深植於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之中。在中國文化中,『家』與『國』是一個范疇。幾千年來,忠誠、愛國一直都是中華兒女的深厚思想情感與矢志不移的精神追求,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靈魂和核心,進而構成了悠久而豐厚的中華美德,凝聚為一種深沈的愛國主義與家國情懷。在這次抗疫斗爭中,一個個為國之命運義無反顧的英雄用他們『逆行』的腳步詮釋了家國天下的慷慨大義,奏響了愛國的主旋律。同時,『抗疫精神』也承繼於中國共產黨的革命品格與紅色基因之中。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不同時期形成了不同的具體精神形態,如紅船精神、長征精神、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雷鋒精神、抗洪精神、抗擊『非典』精神、抗震救災精神等。這次『抗疫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一系列精神傳統的傳承和發展,特別是對中華民族在戰勝大災大疫過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精神(如抗洪精神、抗擊『非典』精神、抗震救災精神等)的豐富和延續。可以說,『抗疫精神』既有中華民族精神的傳承,也有時代精神的彰顯,兩者交相輝映,形塑了『抗疫精神』這一中華民族精神的新形態。

『抗疫精神』在抗疫實踐中砥礪和淬煉而成。一切精神現象只有在社會實踐中纔能找到最終的根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來全球發生的最嚴重的傳染病大流行,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遭遇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是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之一。所謂新的歷史特點,是指此次人與病毒的戰爭是一場不對稱的戰爭,孕育於這場戰爭的『抗疫精神』也因此而擁有了不同於以往的實踐基礎。

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中,分散的被集中起來,弱小的被強化起來;中國的精銳力量和人民群眾的力量被極大地調動起來,人們最美好的情感被聯系起來;最可貴的品格發揚起來,最美的情愫昇華起來,形成了遍及全國的抗疫正氣。可以說,這次抗疫斗爭是新時代的一次精神大淬煉,人們最美好、最堅定的情感和品質,在此次疫情大考的具體實踐中逐漸凝練和昇華為一種共同的理想信念和價值追求,凝聚起抗疫的強大精神力量。

『抗疫精神』的豐富內涵:生命至上、舉國同心、捨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

——生命至上,集中體現了中國人民深厚的仁愛傳統和中國共產黨人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追求。疫情面前,每一個心存國家大義的個體都懷揣歷史使命,勇擔社會責任,為抗疫斗爭貢獻涓滴之力。在這次抗擊疫情斗爭中,以顏色表征各行各業的一些詞匯流行起來,如『白衣天使』叫『天使白』,志願者叫『志願紅』,城管叫『城管藍』,環衛叫『環衛橙』等。一些難忘的鏡頭將永遠定格在我們的記憶中,如84歲的鍾南山院士『逆行』去武漢的無座車票在社交媒體刷屏,73歲的李蘭娟院士被口罩勒出深深壓痕的照片讓人動容,網上流傳的一句『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罷了』感動了無數人。特別是一批『90後』青年挺身而出,在此次戰『疫』中衝鋒陷陣、獨當一面,發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對此,習近平總書記稱贊道:『青年一代不怕苦、不畏難、不懼犧牲,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責任,展現出青春激昂的風采,展現出中華民族的希望!讓我們一起為他們點贊!』『為了保護人民生命安全,我們什麼都可以豁得出來!』,鋪展開來一幅生動壯闊的抗疫畫卷。

——舉國同心,集中體現了中國人民萬眾一心、同甘共苦的團結偉力。萬眾一心、同甘共苦就是患難與共、風雨同舟的傾力扶持和眾人拾柴、團結一心的凝心聚力。疫情面前,億萬人民攜手同心、團結互助,中國人民骨子裡鐫刻的『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團結精神被新冠病毒這一無形的敵人再度激發。突如其來的疫情,使武漢仿佛在一夜之間按下了暫停鍵,但這並沒有阻隔全國人民溫暖而美好的情感溝通。從省際之間對湖北的對口幫扶,到民間自發開展的對湖北的個人援助,全國人民始終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合力抗疫。從一批批醫療隊奔赴湖北,到加急生產的消殺產品捐贈給指定收治醫院;從農業大省山東各地『搬家式』的新鮮蔬菜支援走紅網絡,到新疆庫爾班大叔後人捐贈的大米日夜兼程到達武漢……省際間的兄弟情誼在此次抗疫斗爭中得到了充分彰顯。在馳援湖北各地的醫療隊員返程之日,街道上無不站滿了送行的市民,戰爭年代血肉情的那份情愫仿佛穿越時空而來,走進了當下,走進了我們的心裡。一個人的力量或許很小,但每一個音符都值得被贊譽:撿廢品老人捐款、網友『雲買單』等一系列暖心舉動,戳中無數人的淚點。中國人民同舟共濟、守望相助,匯聚而成的是強大的抗疫合力。

——捨生忘死,集中體現了中國人民敢於壓倒一切困難而不被任何困難所壓倒的頑強意志。各條戰線的抗疫勇士迎難而上、不屈不撓,勇往直前、無所畏懼,帶領全體中國人民滿懷信心、步履堅定,敢於同頑固的病毒作斗爭,以不獲全勝不輕言放棄的信念奮力搏擊。馬克思對幸福的理解是『斗爭』,對不幸的理解是『屈服』。作為人類文明進入20世紀後所遭遇的最嚴重的傳染病之一,新冠肺炎蔓延之迅速,後果之慘烈,挑戰之致命,不啻為一次全球重大挑戰。從重癥病房爭分奪秒的救治到城鄉社區挨家挨戶的排查,從工廠車間加班加點的生產到科研實驗室夜以繼日的攻關,從大量基礎實驗到新冠疫苗志願者以身試『苗』;從『火神山』『雷神山』的神速建成,再到一座座方艙醫院開始收治患者,每一場都是硬仗。在這一過程中,我們沒有後退,只有衝鋒;沒有妥協,只有戰斗。中國人民沒有被嚇倒,而是凝心聚力繪就出一幅新時代『戰瘟神』的壯闊畫卷,從中我們看到偉大的中國人民在面對重大挑戰時的不屈身姿,聽到了偉大的中華民族在經歷磨難時邁出的堅定步伐。

——尊重科學,集中體現了中國人民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的實踐品格。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就是把握規律、精准施策的戰略舉措和尊重生命、科學防控的嚴謹態度。疫情面前,尊重科學規律、加快科研攻關,在與時間賽跑、與病魔抗爭的過程中高揚科學精神,堅持用事實說話尤為重要。對於新冠病毒,傳統的消殺方式難以見效,因而必須從揭示病毒生成和發展的規律入手,進行科學認知和解讀。這不僅是進行疫苗研發等科學攻關、形成科學診療方案的必然要求,也是科學防控、精准施策的重要前提。疫情面前,硬本領纔是硬道理,本領過硬的專業人纔和科學方法的有效應用是抗疫的關鍵,對疫情的正確判斷和處理無一不基於專業知識與技能。同時,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等先進技術又讓抗疫工作如虎添翼,為疫情防控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橕。

——命運與共,集中體現了中國人民和衷共濟、愛好和平的道義擔當。疫情前面,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價值得到充分彰顯,以中國為代表的疫情國家共享疫情數據和科研信息,通力合作,共抗疫情。世界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而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則是大變局時代的一大突出表征。新冠肺炎疫情被列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世界衛生組織宣布其具有全球『大流行』的特征。病毒沒有國界,疫情不分種族。在人類面臨病毒這一共同敵人的時候,是命運與共還是以鄰為壑?是共克時艱還是制造另類『政治病毒』?作為一個負責任大國,中國始終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盡力為各方提供援助,體現了中國作為一個社會主義大國的天下情懷和責任擔當,也使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國際社會熠熠生輝。

『抗疫精神』豐富了中國精神的具體表現樣態,為構建中華民族精神家園提供了有效資源,為增強『四個自信』增加了新的現實確證

作為一種精神形態,『抗疫精神』在此次大考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無論社會如何發展,『抗疫精神』始終不會過時,其價值意蘊將隨著新時代的發展而進一步呈現出來。

『抗疫精神』豐富了中國精神的具體表現樣態。『抗疫精神』是在當下抗疫斗爭中形成的中國精神的新樣態。中國精神是一種具有開放性的精神形態,它是一條由無數不同歷史時期形成的具體精神樣態匯集而成的精神長河,各種具體精神樣態皆是中國精神長河中的支流。一方面,各種具體精神樣態都源於中國精神這一主旋律,各有側重地留存和體現了中國精神的內核要素和精神基質;另一方面,各種具體精神樣態又是中國精神這一主旋律在不同歷史時期所形成的不同樂章,總是躍動著別具一格的音符,增加了中國精神這一主旋律的靈動性。中國精神這一主旋律正是由無數各具時代特色的樂章所組合和形塑而成的,各種具體精神是中國精神存在和發展的具體樣態。而今,『抗疫精神』作為一種具體的精神樣態,彰顯了中國精神的內容要旨和精神實質,它不僅以自身的深刻內涵而載入中華民族的精神譜系,而且將進一步融匯於中華民族的血脈之中,成為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動因。

『抗疫精神』為構建中華民族精神家園提供了有效資源。精神家園的失落,會給人帶來流浪感和空虛感,使其在精神上成為無家可歸之人。在當前全球化語境下,多元價值觀之間的博弈和斗爭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心靈荒漠化』和『精神空虛化』。在此情勢下,我們需要立足完整的人的精神結構,弘揚既有馬克思主義精神指導,又有中華民族精神內核和時代氣質的精神文化。無疑,『抗疫精神』就是這種精神形態的典型代表,其所具有的生命至上,正是中國人精神家園所需的堅定理想信念和高尚道德情操;其所具有的舉國同心,正是中國人精神家園所需的美好情感和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其所具有的捨生忘死,正是中國人精神家園所追求的大愛無邊和英勇無畏;其所具有的尊重科學,正是中國人精神家園所提倡的立足現實、敢於戰勝;其所具有的命運與共,正是中國人精神家園所一致推崇的天下一家的友善理念和崇高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由此可見,『抗疫精神』不僅是五種精神表現形態的有機統一,而且其內容要素還囊括了中華民族精神世界的完整構成,涉及價值追求、倫理規范、情感世界、精神氣質、精神狀態等多重維度,為構建當代中國人的精神家園提供了有效資源。

『抗疫精神』為增強『四個自信』增加了新的現實確證。這次抗疫斗爭是對『四個自信』的大檢驗,由此展現出的『抗疫精神』為增強『四個自信』增加了新的現實確證。首先,『抗疫精神』確證了道路自信。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取得的輝煌成就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內生的,是真正適合我們的道路。我們戰勝疫情、應對考驗的底氣和現實力量從哪裡來?無論是疫情防控、病患救治,還是科研攻關和物資生產,抑或是『火神山』和『雷神山』的速度建成,都離不開中國道路之下積累的物質基礎和科技資源。其次,『抗疫精神』激發了理論自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最鮮明的品格是人民性。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這正是人民性的最好詮釋,凸顯了理論的引領性和指導性。再次,『抗疫精神』激發了制度自信。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十三個顯著優勢在抗疫斗爭中得到了極大體現,特別是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和堅持全國一盤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顯著優勢得到了充分印證。最後,『抗疫精神』激發了文化自信。特別是中醫藥救治等作為這次疫情防控的特色和亮點,極大展現了中華文化的巨大魅力。這些現實確證共同詮釋了『抗疫精神』的深刻性,在生動實踐中催生出不朽的精神力量。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