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大金融開放 服務實體經濟(權威訪談)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人民日報 作者: 編輯:靳永鋒 2020-09-22 09:57:55

內容提要: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面對當前國際國內形勢,我們應該如何應對?我國金融業開放還要在哪些領域推進?金融業應當如何改革創新,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記者近日就相關問題采訪了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

利用好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也為其他國家企業提供公開、公平、透明的市場環境和廣闊市場機會

記者:新冠肺炎疫情給世界經濟帶來嚴重衝擊,您如何判斷當前世界經濟形勢?中國應當如何應對?

朱民:新冠肺炎疫情確實對全球經濟產生了巨大衝擊,我們預測2020年全球經濟增長-4.5%—-5%,全球貿易增長為-15%。

通常,一個典型的經濟金融危機會經歷3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流動性危機、信心危機階段,第二階段是償付危機階段,第三階段是經濟恢復和增長階段。本次危機剛剛度過了第一階段,正在進入第二階段。

為了應對衝擊,很多國家采取了前所未有的大規模行動來避免金融和經濟崩潰,出臺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跨過了傳統的“紅線”。這些政策在發揮穩定市場作用的同時,也給未來帶來了不確定性。同時,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保護主義、單邊主義上昇。

面對深刻變化的國內外環境,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要“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將為未來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打下堅實基礎。我認為,構建新發展格局需要實現“一線、兩點”。“一線”是指暢通經濟循環,讓商品流、信息流、人纔流、數字流等各種資源要素順暢流通,這既指國內市場,也指中國和世界市場之間。“兩點”是高科技和高質量消費兩個制高點。

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首先要提昇自主創新能力,盡快突破“卡脖子”的關鍵核心技術,實現依靠創新驅動的內涵型增長。為此,我國要構建科技基礎設施樞紐,包括大數據、人工智能、算力、5G和雲等,在此基礎上大力發展工業互聯網,助推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最終推動經濟社會全面數字化。

其次要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高質量消費,這既要求提高國內消費品生產質量,也需要擴大開放,引入國際市場上的高品質商品。

新發展格局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我們不但自身要利用好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也要為其他國家企業提供公開、公平、透明的市場環境和廣闊市場機會,吸引更多國際商品和要素資源來到中國。

采取合理的宏觀審慎監管政策,提昇跨境資本流動管理的有效性

記者:近來國際市場對人民幣資產的需求上昇,對此應當如何看?

朱民:最近,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持續上漲,美元對包括人民幣在內的主要貨幣都出現貶值,引起國際市場關注。目前來看,美聯儲還可能將利率維持在較低水平,現在的態勢還會持續一段時間。

人民幣金融資產的國際吸引力越來越強,國際市場對人民幣資產的需求在上昇,更多外資和外資機構進入中國金融市場,這體現了全球投資者對中國經濟的信心。同時也要看到,在當前國際經濟金融環境存在較大不穩定性不確定性的背景下,各國金融市場之間的關聯性在增強,資本跨境流動的規模和速度都超過以往,這不僅會帶來主要貨幣匯率持續波動,也會加劇全球金融市場的波動。對此,我們要做好風險防控准備,積極加以應對。

一方面,要采取合理的宏觀審慎監管政策,在現有宏觀審慎政策框架當中逐步完善關於資本流動監管的規則,提昇跨境資本流動管理的有效性。另一方面,也要加強微觀市場監管,重點監測機構及企業的跨境交易行為,增加短期資本流動成本,防止跨境資本異常流動,特別是投機性的資本流動對中國金融市場可能帶來的衝擊,維護市場穩定。

財富管理、健康養老、金融衍生產品等領域要進一步加大開放

記者:近年來,中國金融業對外開放步伐加快,您如何評價開放的成效?

朱民:自2018年4月大幅度放寬市場准入以來,中國金融市場推出50多條具體的開放措施,金融業對外開放步伐明顯加快。多家外資機構控股境內證券公司和保險公司,多家全球性資產管理機構有意設立外資全資的基金管理公司、設立外資控股的理財公司、參與設立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同時資本市場雙向開放穩步推進,支付清算、信用評級等領域取消准入限制。中國金融業為國際投資者提供了一個更加開放、透明、包容、友好、便利的市場環境。

未來金融業進一步開放,需要引進一些在財富管理、健康養老等領域有豐富管理經驗的外資機構,滿足居民財富保值增值需求,更好地應對人口老齡化。其次,我們應豐富金融衍生品種類,為全球投資者提供種類豐富、功能完善的產品和工具,進行有效風險管理。

金融要服從服務於經濟社會發展,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和實體經濟多樣化的金融需求

記者:金融業應該如何改革創新,為實體經濟服務?

朱民:為實體經濟服務是金融的天職和宗旨。金融要服從服務於經濟社會發展,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和實體經濟多樣化的金融需求。

當前中國經濟正在發生深刻變化,經濟發展將更多地依靠科技創新,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正在加快推進。與此同時,服務業已經成為中國經濟增長主要的驅動力,2019年服務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達到53.9%,服務業小微企業發展活力足。這些變化對金融業改革創新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們要改變傳統以抵押為基礎的融資模式,大力發展直接融資,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以適應數字經濟發展要求,滿足小微企業金融服務需求。此外,隨著中等收入群體擴大和人口老齡化時代來臨,居民資產配置、財富管理、健康養老保險需求也在持續增長。未來要加快商業養老保險發展,充實養老保險“第三支柱”。

科技也在賦能金融。在科技力量驅動下,金融科技公司和著力轉型的傳統銀行共同推進中國金融業發生積極轉變。比如在小微企業貸款領域,不但網商銀行、微眾銀行這類互聯網銀行能依靠大數據高效服務,一些大型商業銀行也能把銀行直接移動到互聯網上,還有一些聚焦於線下業務的銀行,也能通過電子設備將用戶數據線上化。

在經濟轉型昇級過程中,金融業面臨新的挑戰和機遇,我們相信,經過風雨歷練的中國金融業一定能鼎新革故,和實體經濟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攜手在高質量發展之路上不斷前行。

   原標題:擴大金融開放 服務實體經濟(權威訪談)——訪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