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清區與昌都市江達縣扶貧協作紀實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北方網 作者:日報楊雨涵 張煉 劉菲菲 編輯:李冰 2020-09-27 16:16:00

內容提要:在西藏自治區昌都市江達縣,談及武清人民,這裡的藏族同胞都親切地稱呼他們“阿達啦”(藏語,很親很親的人)。昌都地處西藏自治區的最東端,藏語意為“兩水匯合之地”,紮曲河與昂曲河分別從北方的雪山中奔流而來,一東一西環護著昌都縣城,在城南匯流成著名的瀾滄江。這裡居住著藏、漢、回、納西等36個民族,是歷史上茶馬古道的物資集散地,也是連接藏川滇青的樞紐和雪域高原通往內地的重要門戶,是西藏第一個獲得解放的地區。

天津北方網訊:在西藏自治區昌都市江達縣,談及武清人民,這裡的藏族同胞都親切地稱呼他們“阿達啦”(藏語,很親很親的人)。昌都地處西藏自治區的最東端,藏語意為“兩水匯合之地”,紮曲河與昂曲河分別從北方的雪山中奔流而來,一東一西環護著昌都縣城,在城南匯流成著名的瀾滄江。這裡居住著藏、漢、回、納西等36個民族,是歷史上茶馬古道的物資集散地,也是連接藏川滇青的樞紐和雪域高原通往內地的重要門戶,是西藏第一個獲得解放的地區。

1950年10月19日,西藏第一面五星紅旗在昌都昇起,為西藏和平解放創造了條件、鋪平了道路。70年來,奔流不息的兩河一江承載了昌都幾代人的致富夢想,記錄著“藏東明珠”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發生的翻天覆地變化,見證著全國各族人民砥礪同心、共同奔向美好明天的前進步伐。這其中,也傳頌著武清與昌都攜手書寫雪域情緣、凝結深厚情誼、築夢幸福生活的動人故事。

多層次“交流” 立體式“交融”

武清對昌都的對口幫扶由來已久。1995年,在黨中央的號召下,天津與昌都締結幫扶關系,武清援藏乾部跟隨第一批天津援藏黨政乾部隊伍跋涉2700餘公裡,來到昌都大地。一紙通知,一夜穿雲,家便在身後,國扛在肩頭。從平坦的渤海之濱到4000多米海拔的雪域高原,“只有到了西藏,纔真正知道援藏意味著什麼。”

人們說:“阿裡遠,那曲高,昌都險。”昌都環山而抱,傍水而依,既有“山城”的秀麗,又具“江城”的風采,可這斑斕美麗背後,是高原地區低氧、強輻射、道路險的自然環境。氣候寒冷,山高谷深,晝夜溫差大,下鄉只能靠騎馬或步行,自然環境和生活條件艱苦,再加上復雜的社會局勢,客觀上形成了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的諸多困難。援藏乾部經受了內地沒有經受過的考驗:第一次騎馬,第一次行車中的事故,第一次忍飢挨餓,第一次吃生牛肉,第一次在山洞過夜……這些生命中的“第一次”,使援藏乾部挑戰了極限,戰勝了自我,磨礪了意志……身體負荷不斷加重、語言不通習俗不同,但環境的艱苦、條件的清苦,都沒有阻擋住武清援藏乾部的堅實腳步。

25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科學分析西藏工作面臨的形勢,深刻闡釋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部署和推進西藏工作,為新時代西藏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按照全市統一部署,武清一批又一批援藏黨政乾部和專業技術人纔,連綿不斷地往返於這2700餘公裡之間,足踏藏東大地,汗灑三江流域,發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忍耐、特別能團結、特別能奉獻”的“老西藏精神”,為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群眾的民生福祉貢獻智慧、青春與熱血,踐行著“缺氧不缺信仰,艱苦不怕吃苦”的鏗鏘誓言。

迢迢援藏路,殷殷民族情。“援藏是一份寶貴的人生財富,最大的收獲是淨化了靈魂。”第一批援藏乾部李福海說起昌都,還是那樣一往情深。“西藏是中國人的西藏,建設好西藏是我們全中國人民的責任。”第四批援藏乾部李寶全如是說。艾玉田(第二批)、宮汝洲(第三批)、劉振明(第五批)、邵崗(第七批)、李志永(第八批)、崔建國(第九批)……一個個名字鐫刻在雪域高原,用“使命與責任”為援藏初心繪出一抹亮麗底色。

2017年2月,東西部扶貧協作和支援合作工作在區縣層面正式展開,武清區與江達縣建立結對幫扶關系,在東西部扶貧協作背景下再續前緣。4年來,武清黨政主要領導多次帶隊實地到江達縣對接交流,江達縣黨政領導在2018年4月到武清回訪考察,兩地相關委辦局、鎮街、國企、醫院、學校等部門開展互訪對接20餘次。

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式的交流交往交融日益加深。武清區2個鎮街與江達縣2個鄉鎮,3家區屬國企與江達縣3個村建立結對幫扶關系;兩地締結友好村1對、學校3對、醫院2對、社會組織1對。“萬企幫萬村”助力脫貧攻堅。京濱工業園商會、博盛工貿、聯宇科技等企業募集56萬元的資金和棉服,重點解決當地“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改善當地貧困家庭生活條件,博盛工貿、聯宇科技兩家民企與當地48個深度貧困村達成一對多結對關系。“親戚”有難,武清星夜馳援。2017年7月和2018年10月,在江達縣遭遇洪水和山體滑坡災害期間,先後兩次第一時間緊急撥付賑災款200萬元,與江達縣共同應對自然災害的挑戰。

在巍峨雄渾的高原,奔騰不息的三江,武清用心用情用力真幫實扶、真抓實乾,一把把飽滿的種子撒下,冒出了幼苗,長出了枝葉,轉眼間綠滿山崖,果實累累。如今,一個個產業項目、一項項造血工程,宛如一朵朵象征幸福的格桑花盛開在昌都大地。

4年來,天津市武清區累計投入市、區、鎮街級幫扶資金4353萬元,社會幫扶資金177萬元(2020年60萬元),多方面、多領域的支援合作直接、間接帶動866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受益增收,截至2019年底,江達縣貧困發生率降至0%。

產業“造血” 消費“驅動”

雲到雪域雲成山,山到高原山是海。高入雲端的群山是西藏獨特的風景,也給西藏的脫貧攻堅工作帶來了高難度。如何讓貧困的百姓,解脫窮苦的束縛,永遠走出大山?“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產業作為推動脫貧攻堅的根本出路。”武清牢記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抓住“因地制宜”這個核心,發展符合當地生態環境、人文特色、歷史文化、優勢特長的產業,讓產業扶貧真正有的放矢。

走進卡貢鄉文化產業基地,迎面就能聞到撲鼻而來的中草藥香味。藏香制作車間裡,工人們或在翻晾藏香、或在打包裝盒。

村民貢秋低著頭,聚精會神地數著一根根藏香,寶貝似的將它們裝進盒子裡。貢秋曾是貧困戶,以前住在山溝裡,家中10個人擠在一個簡陋的房子裡,只有5個勞動力。“平時就是放放牛、種種地,有空挖些蟲草賣錢,沒有打工收入。”他回憶著以前的生活,神色有些許落寞。

2018年,貢秋靠易地搬遷政策,挪出了窮山窩。喜上加喜的是,去年,武清投資630萬建設了卡貢鄉文化產業基地,佔地1.57畝,為藏香、藏服、唐卡、汽車和摩托車修理廠發展提供了場地和支橕。憑借著工廠提供的公益性崗位,貢秋成為藏香制作車間的一名工人。“如今住上了寬敞明亮的新房,每天還有120塊錢工資,日子好得很?!”貢秋邊忙活著邊講述生活的變化,笑容溢滿了臉頰。而另一邊,在西藏解放第一村崗托鎮雪巴溝風景區祥水山莊項目施工現場,一片熱火朝天的忙碌景象。吊裝機左右擺動,奮力施工;運輸車來回穿梭,裝卸石料。現場的工人忙個不停,機械的轟鳴聲好似宏偉的交響曲……

“必須堅持生態保護第一。”“保護好青藏高原生態就是對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最大貢獻。”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意義重大,習近平總書記簡單的話語中卻蘊藏著沈甸甸的分量。

江達地理位置優越,是四川、青海、西藏三地的接合部,是國道317線進藏的第一縣,也是藏東的門戶。武清結合江達優勢,提出在生態保護優先基礎上提高產業扶貧的精准性,依托獨特的交通、資源優勢,大力推進旅游扶貧的舉措。

雪巴村祥水山莊項目投資1500萬元,佔地面積約4000平方米,是集休閑度假、餐飲、娛樂、住宿為一體旅游接待場所,建成後將為雪巴村全村參與旅游服務奠定基礎。

在施工現場,武清掛職江達縣委副書記、常務副縣長崔建國在和監理、工人親切地聊天,問問身體情況、看看施工難處。“目前,山莊正在進行內、外部裝修,9月底就能投入使用。到時候,村民就可以過來參與經營,每家每戶還能獲得分紅。”崔建國和一旁的村書記澤夏分享項目的進展情況,老書記聽著未來的規劃,憧憬著今後的好日子,喜上眉梢。

以上只是多年來,武清援助江達進行產業扶貧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根據江達本地的實際需求,武清累計實施帶貧產業項目30個,除支持援建卡貢鄉文化產業基地和雪巴村祥水山莊兩個重點項目外,還涵蓋配套當地異地搬遷居住點的超市、洗車場、汽修廠,以及協助當地貧困戶實現家門口就近就業的糌粑加工廠、菜籽油加工廠等帶貧項目。

“雪岩泉”是江達的礦泉水品牌,源自白宗神山腳下無污染的地下湧泉水,含有豐富的礦物鹽、微量元素。在幫助江達淨界水廠開拓銷售方面,武清積極對接天津市食品集團旗下的殼牌石油華北區公司與江達開展合作,在華北地區303家殼牌加油站進行“雪岩泉”飲用水的品牌推廣,並將其作為區內指定會務用水,在各類市級和區級的重大活動中采購使用。同時,還促成了江達淨界水廠與武清注冊企業西藏雍錦商貿有限公司成功進行線上簽約,達成500萬元的消費扶貧框架協議。截至目前,累計實現消費扶貧388.336萬元。

“扶志”自強 “扶智”自立

“跟著黨走,日子像泉水一樣甜!但是不能只靠政府,我們自己也要努力了!”江達縣同普鄉東風村貧困戶加永拉姆說。加永拉姆今年47歲,年輕時生了一場重病,不僅花光了家裡積蓄,還欠下數萬元債務,康復後也乾不了農活、重活,家裡還有兩個正在上學的孩子,一家人僅靠丈夫外出打工勉強糊口。2015年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後,四口之家的生活有所改善,但依舊不是長久之計。在東風村,像加永拉姆這樣的富餘勞動力還有很多。為了讓大家增加收入、堅定脫貧致富的決心和信心,武清區與江達縣在多次走訪調研的基礎上,探索出了發展稀缺產業、實現就地就業的致富新路子。

教授勞動技能,讓富餘勞動力擁有一技之長,從根本上拓寬農民致富渠道,有效提高人均勞務收入。今年4月,武清投資150萬元,在東風村新建一座建築面積200餘平方米的傳統藏式針織廠,選派有著10多年針織經驗的尼瑪俄色作為致富帶頭人,教授大家針織技藝。“我們考慮過民族服飾、特色工藝制品等等,但是這些產業與臨近村子存在重合,只有藏式針織在江達屬於缺口產業,更具有經濟效益和發展前景。”同普鄉黨委書記達瓦康珠說,這家針織廠至少可以帶動60餘人就業,每月可以為員工增收1000元左右,而且針織工作還可以拿回家做,時間和地點相對自由,不耽誤員工照顧家裡人。“學會了針織,以後我也能掙錢了,只要我們全家一起努力,生活一定能改善!”聊起未來生活,加永拉姆的話語裡滿是信心與向往。走出加永拉姆的家,屋頂的五星紅旗在陽光的映照下格外鮮艷,仿佛在告訴大家,這片土地的生活也會越來越紅火。從“習慣貧困”向“立志有為”轉變,這只是武清區攜手江達縣開展扶志扶智工作、做好脫貧攻堅“後半篇文章”的一個縮影。

“李局長來了之後,我們新栽的柳樹成活率從70%增長到100%,有知識、有技術真是太重要了!”在江達縣林業和草原局,一名當地藏民由衷地誇贊著,他口中的“李局長”就是來自武清雍陽園林綠化有限公司的援藏乾部李曉東。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西藏的生態環境是我們共同的財富,我有責任保護好!”在西藏的一年多時間裡,李曉東將自己積累了10多年的先進技術和理念,毫無保留地傳授給當地的技術管理者。在他看來,即使有一天他離開了這裡,但是知識會留下、技術會留下,江達的綠化事業還是會繼續發展下去。

結對幫扶以來,武清區選派3名乾部到江達縣掛職,先後調配20名專技人纔紮根當地部門、醫院、學校和基層一線開展工作,積極參與重點課題研究,特色產業培育,難點問題攻關,為江達縣送去了先進的技術理念,增添了經濟社會發展的蓬勃動力。江達縣100餘名黨政乾部先後3批次到武清交流培訓,學習發達地區科學發展的先進理念和典型經驗方法,為推動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自結對幫扶江達以來,武清區委、區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東西部扶貧協作、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指示精神,以高度的政治責任和政治擔當,開展了多形式、多渠道、多層次和全方位的幫扶援助。在今年疫情防控期間,更是大力援助,開展了網上消費扶貧,助力貧困群眾增收,讓江達群眾深切感受到了武清的關懷與情誼,感受到了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和幸福,我們全縣各族人民對此感念在心。”談及武清的真情幫扶,昌都市委常委、江達縣委書記黎世江如是說。

大山深處的江達縣迎來了武清區的真心、真情、真策,以東部之優補西部之短,以先發優勢促後發效應,變“輸血式扶貧”為“造血式扶貧”,不僅成為縮短差距的加速器,更激活了江達自身的內生動力,奮起直追。

武清與江達,路長,情也長;源深,援也深。這是一段跨越25年、2700餘公裡的情誼。一筆筆幫扶資金在江達播下脫貧致富的種子,在產業扶貧、消費扶貧、醫療幫扶、教育幫扶等領域全面開花,結出碩果;一批批醫療專家、農技員、園林工程師等人纔奔赴西藏,與江達人民一起用智慧和汗水創造了東西部對口扶貧協作幫扶的“武清模式”。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畫卷已壯麗鋪展,武清與江達扶貧協作的故事仍在續寫。(津雲新聞編輯李冰)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我來說兩句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