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中國之治』】道德之維:我國國家制度體系彰顯優秀傳統文化底蘊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 編輯:靳永鋒 2020-09-29 16:25:46

內容提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在中國的社會土壤中生長出來的』,具有深厚的『歷史底蘊』和『中華文化根基』。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在中國的社會土壤中生長出來的”,具有深厚的“歷史底蘊”和“中華文化根基”。充分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觀念,有助於進一步健全完善國家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我國國家制度具有深厚的優秀傳統道德文化基礎,包含著豐富且系統化的優秀傳統社會治理思想資源。在傳統文化中,儒家強調在“親親”“尊尊”原則下,維護“禮治”,提倡“德治”,重視“仁治”,提倡人倫道德,主張崇德明善,經後世發展逐漸形成“仁、義、禮、智、信、勇、恕、誠、忠、孝、悌”的道德思想體系;道家將“道德”視為哲學的最高范疇,認為“道”是宇宙萬物的本源和普遍規律;墨家建立以“兼愛”和“利”為核心的義利道德學說,倡導“貴利重義”的道德思想;法家直面社會現實,尋求治國安邦之道,形成以“法”為基本准繩的獨特的道德觀。可以說,作為中華民族最深沈的價值追求和精神支柱,道德體系建構與實踐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根本,並且持續影響至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偉大的歷史進程,內蘊著遠大理想的戰略設計和共同理想的思想因子,熔鑄於新型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的宏闊實踐當中。讓歷史照進現實與思想照進現實同等重要,面向未來考察“歷史中國”與“現實中國”、“思想中國”與“實踐中國”,都需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深刻把握歷史發展規律,不斷匯聚強大動力支橕和不竭力量之源。有此,新時代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要善於從歷史中汲取智慧。

“大一統”思想傳統與黨的領導制度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黨和人民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植根中國大地,在長期實踐探索中形成的科學體系,包括黨的領導、經濟、政治、文化、生態文明等13個方面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和各項具體制度。其中,具有統領地位的是黨的領導制度。從歷史上看,中國地域遼闊、民族眾多,“大一統”始終是傳統中國政治思想和政治格局的主流,是對地域性“因俗而治”政治傳統的超越。中華民族雖屢遭戰爭和分裂的磨難,但中華上下幾千年的歷史證明,只有統一中國纔能強大。中華文明在“大一統”這一重要政治傳統的凝聚力下,發展成為唯一延續至今的古老文明,六合同風、九周共貫。可以說,“大一統”不僅作為中國傳統政治文化最鮮明的符號存在,而且構成了華夏民族文化共同體的需要,在“歷史中國”轉變為“現實中國”進程中為現代國家政治建構提供了必要的實踐整合前提,成為中國政治文明。老子在《道德經》中指出“治大國,若烹小鮮”。要達到這種境界,關鍵是要發揮黨的領導核心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的體現,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根本保證。”只有堅持全國一盤棋,纔能調動各方面積極性,集中力量辦大事;只有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堅持馬克思主義,纔能保持政治穩定,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始終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施仁政”政治理念與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

政權得失關鍵在“民”,政治道德關乎民心向背。《論語》雲:“為政以德,譬如北辰”,《管子》稱:“惟德動天,無遠弗屆”,《禮記》曰:“明德,親民,止至善”,更提倡“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荀子》又指出:“法者,治之端也”。可見,“德主刑輔、明德慎罰”纔能“仁政”。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是社會主義政治發展的必然要求。新中國成立後,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真正成為了國家和社會的主人。我國建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使人民真正享有了最廣泛最全面的民主權利,充分實現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治目標和崇高追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法律表現形式。當前,針對國內外復雜局勢,我國必須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提高全民法治素養和道德素養。

“重民生”民本思想與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

中國傳統道德文化中蘊含著民貴君輕、政在養民、親民愛民的民本思想。《尚書》曰:“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孟子提倡“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後漢馬衍在《車銘》中指出:“乘車必護輪,治國必愛民”。習近平總書記在《治國理政》第三卷中指出:“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強調,堅持和完善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堅持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的調控作用,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現代經濟體系建設,適應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是黨和人民的偉大創造。當前,我國必須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斷取得新進展;深入開展脫貧攻堅,使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

“倡禮教”倫理觀念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制度

中國傳統思想非常注重對人的倫理和道德教化,不僅形成了以“仁、義、禮、智、信”為核心的傳統道德價值體系,而且把“禮義廉恥”作為國之四維,融入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管子》曰:“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更指出“四維不張,國乃滅亡”,《論語》也提出“克己復禮”的主張。可見,古人早就意識到了個人的道德修養和社會文化氛圍,對於國家存續和發展的重要意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了中華傳統美德,從國家、社會、個人層面表達了新時代中國人的價值取向和准則,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強調,要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強化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創建的引領作用。提出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展各個方面,並轉化為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和《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兩個《綱要》是鞏固新時代全體人民共同思想道德基礎的必然要求,也是把中國優秀傳統道德文化進一步轉化為治理效能的迫切需要。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強調,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引領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當前,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就是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教育人民,築牢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

“尚和合”相處之道與“一國兩制”制度及中國特色外交制度

《論語》曰:“德不孤,必有鄰”,並指出“禮之用,和為貴”。可見,和為貴是傳統社會倡導的道德實踐原則。在與鄰國相處方面,中華文明蘊含著親仁善鄰、協和萬邦的外交之道以及以和為貴、好戰必亡的和平理念;在世界各國共同發展方面,中華文明蘊含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大同理想。中華民族經歷過被外國列強侵略的痛苦,經過新民主主義革命,中國人民站起來了;經過改革開放40多年,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但我們仍然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堅持中國的發展不對任何國家構成威脅。面對國家安全環境深刻變化和強國強軍的時代要求,我國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堅持黨指揮槍,確保人民軍隊絕對忠誠於黨和人民,有力保障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堅持“一國兩制”,推進祖國和平統一。近期,《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香港國安法)的頒布並實施,就足以表明我們有決心和力量維護香港特區長期繁榮穩定,推進祖國和平統一。

“求大同”理想情懷與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禮記·禮運》中描繪了中國儒家思想家的小康社會理想,後來費孝通先生把處理不同文化間的關系概括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十六字箴言。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夢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提出,更加強調“天下大同”的情懷。誠然,生存與發展是人類的永恆主題,中國人民的夢想與世界各國人民的夢想息息相通。習近平總書記在《治國理政》第三卷中強調,地球是人類共同的家園,中國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人民願意與世界各國人民一道,努力建設一個遠離恐懼、普遍安全,遠離貧困、共同繁榮,遠離封閉、開放包容,山清水秀、清潔美麗的世界。從歷史的長鏡頭看,中國的發展隸屬於全人類進步的偉大事業。當今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變革會帶來機遇也會帶來風險,面對嚴峻的全球性挑戰,面對人類發展在十字路口何去何從的抉擇,中國倡導世界各國應該有以天下為己任的擔當精神,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同努力把人類前途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黨的十九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建設的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新時代推進制度建設和國家治理現代化提供了基本遵循。我們應深刻認識到中國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所內涵的歷史底蘊、顯著優勢,充分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觀念,進一步健全完善國家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