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彰顯中國制度文化優勢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光明日報 作者: 編輯:靳永鋒 2020-11-02 16:27:20

內容提要: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這場歷史性大考,中國用一個多月時間初步遏制了疫情蔓延勢頭,用兩個月左右的時間將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個位數以內,用3個月左右的時間奪取了全國抗疫斗爭重大戰略成果。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這場歷史性大考,中國用一個多月時間初步遏制了疫情蔓延勢頭,用兩個月左右的時間將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個位數以內,用3個月左右的時間奪取了全國抗疫斗爭重大戰略成果。在此基礎上,開啟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兩手抓”“兩手硬”,今年各項經濟指標全面轉“正”。取得這種令世人矚目的戰績,原因固然很多,但中國制度文化的潤澤和支橕不可小覷。正所謂“凡將立國,制度不可不察也”。

人類社會發展史表明,任何一種社會,任何一個國家,要保持長治久安、綱維有序,都必須有一套穩定成熟的制度體系。在我國幾千年的歷史演進中,孕育並形成了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的豐富制度思想文化,形成、積累了中國綿延數千年的極其豐富的國家和社會制度資源。從國家治理難度考察,這些制度資源特征在於“(全國)一盤棋”“(始終)一張圖”“一竿子(插到底)”,並始終“自覺尊崇制度、嚴格執行制度、堅決維護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植根中國大地,具有深厚中華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擁護。這在以下幾個方面得到充分體現。

中央權威得到充分維護。自古以來“六合同風、九州共貫”“海內為郡縣、法令由一統”等,一直是中國歷史長河中維系國家治理的制度思想文化。面對突如其來的嚴重疫情,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攬全局、果斷決策,以非常之舉應對非常之事,領導組織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共同抗疫。各級黨委和政府、各部門各單位各方面聞令而動,全國農村、社區、企業、醫療衛生機構、科研機構、學校、部隊各就各位,有效遏制了疫情大面積蔓延,有力改變了病毒傳播的危險進程,最大限度保護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人民至上得到充分保障。“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疫情發生以來,中國共產黨人始終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追求。人的生命是最寶貴的,無可替代,當人民生命安全受到疫情威脅時,國家不惜一切代價進行了保護。果斷關閉離漢離鄂通道,這是我國史無前例的管控措施,目的就是為了人民的生命健康。這是中國制度文化中“人命關天”思想在新時代的傳承、延續和印證。

家國情懷得到充分展現。自古以來中國人民就奉行“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我們與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這得益於我國制度文化優勢。460多萬個基層黨組織衝鋒陷陣,400多萬名社區工作者日夜值守,180多萬名環衛工人起早貪黑忘我工作,武警官兵、公安民警奮戰一線,數百萬名快遞員冒著疫情奔忙。300多支國家醫療隊、4萬多名醫務人員從各地集結奔赴前線,逆行而上,深刻詮釋了中國制度文化的獨特優勢。

我將無我得到充分彰顯。《後漢書·虞詡傳》有這樣一句話:“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老子曾說:“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實施規模空前的大救援,時間緊、任務重,用10多天時間先後建成了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改建了16座方艙醫院,開闢了600多個集中隔離點……這全靠那些懷抱“我將無我”信念的人們的犧牲奉獻。疫情使經濟社會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巨大壓力,紮實做好“六穩”,全面做好“六保”,展現著制度文化優勢所蘊含的事不避難的奮斗精神和強大的自我修復能力。

共同命運得到充分印證。“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疫情不分地域、不分國家、不分民族。中國同世界各國攜手合作、共渡難關。第一時間向世界衛生組織通報疫情信息,公布新冠病毒基因序列,公布診療方案和防控方案,毫無保留地分享了防控和救治經驗。第一時間向世衛組織捐款,向30多個國家派出了醫療隊,向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提供了防控物資。第一時間出口數以億計的口罩、防護服、護目鏡、檢測試劑盒、紅外測溫儀……中國用實際行動挽救了全球成千上萬的生命,展現了中國制度文化的時代魅力,讓“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日益成為共識。

恩格斯指出:“文明是實踐的事情,是社會的素質。”中國制度文化優勢在抗疫中得到充分彰顯。這是悠久制度文化歷史的積淀,更是當下中國制度文化的新篇。

   原標題:抗疫彰顯中國制度文化優勢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