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新論】高質量就業是新就業形態的未來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光明網-理論頻道 作者:馬亮 編輯:付勇鈞 2020-11-04 15:22:56

內容提要:新冠肺炎疫情對世界造成了巨大衝擊,就業成為世界難題。對此,黨中央決策部署抗疫、發展和『六穩』『六保』工作任務,取得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成果。

編者按:為進一步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推進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把制度優勢更好地轉化為治理效能,中央網信辦與光明日報社共同組織“實踐新論”網上理論傳播專欄,陸續在光明網推出系列理論稿件和新媒體作品,解析理論與實踐之間的內在邏輯,敬請關注。

新冠肺炎疫情對世界造成了巨大衝擊,就業成為世界難題。對此,黨中央決策部署抗疫、發展和“六穩”“六保”工作任務,取得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成果。其中,穩就業和保就業是“六穩”“六保”之首。10月19日,國家統計局公布2020年前三季度國民經濟數據,數據顯示,前三季度經濟增速由負轉正,就業民生較好保障,國民經濟延續穩定恢復態勢,前三季度全國城鎮新增就業人員898萬人,9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4%。全球經濟受疫情衝擊而黯然失色,而中國經濟發展動力則持續穩定,總體就業情況也趨於好轉。

穩就業就是保民生,我們在就業方面的成績充分彰顯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也體現在“十四五”規劃之中。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其中包括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在就業方面,以互聯網經濟為代表的新業態發揮了重要作用。可以說,中國在全球疫情大流行下所創造的就業成績,既同黨中央的決策得力有關,也離不開新興業態的助推。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為經濟企穩和就業回昇指明了方向。在此背景下,圍繞移動互聯網、共享經濟、直播電商等新興業態湧現出大量新型就業形式,使數以億計的人找到工作並獲得收入,為穩就業、保就業和高質量發展作出了貢獻。比如,網約車、外賣、直播帶貨等新興業態催生了網約車司機、網約配送員、互聯網營銷師等大量新就業形態,並使靈活就業和零工經濟日益走紅。新興業態的就業門檻低、吸納能力強勁,在撮合途徑、組織方式和工作形式等方面靈活高效,使家庭主婦、貧困戶、退役軍人、大學畢業生、殘障人士等都可以找到理想的工作崗位。

從更具體的數據來看,國家信息中心分享經濟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共享經濟發展報告(2020)》顯示,共享經濟平臺員工達623萬人,共享經濟參與者人數約8億人,其中提供服務者人數達7800萬人。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發布的《靈工時代:抖音平臺促進就業研究報告》顯示,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抖音帶動的直接和間接就業機會3617萬個,為互聯網營銷師、個人創作者和中小企業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數以千萬的人通過短視頻和直播平臺從事在線教育、在線醫療、在線演藝等新就業形態,既可以足不出戶就輕松獲得收入,又能夠力所能及地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

新就業形態的不斷湧現,大大緩解了社會就業壓力,也代表著未來就業的主導趨勢。但是,當越來越多的人參與新型就業時,如何保障其健康規范發展,就成為值得關注的重要課題。前階段,《人物》雜志發表的文章《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就引發社會熱議。外賣行業吸引多達700多萬人就業,但是平臺企業精心設計的算法一味壓低送餐時限和以罰代管,使外賣騎手不得不通過闖紅燈、逆行等違規行為“用生命送外賣”。

外賣騎手遭遇的就業困境並非個案,也凸顯了新型就業的發展難題。新型就業受惠於平臺經濟,但也受制於平臺企業。新興業態的勞動關系處於法律真空和監管缺位的模糊地帶,亟待加大支持力度並予以規范引導。在新興業態創造了井噴式的就業增量以後,大力推動高質量就業將是新就業形態的未來之路。

此前,為了支持新就業形態的發展,國家發改委等多部門發布《關於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的意見》,國務院辦公廳出臺《關於支持多渠道靈活就業的意見》,從政府監管和公共服務的多個方面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措施。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新就業形態”也是脫穎而出,要順勢而為。當然這個領域也存在法律法規一時跟不上的問題,當前最突出的就是“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法律保障問題、保護好消費者合法權益問題等。要及時跟上研究,把法律短板及時補齊,在變化中不斷完善。因此要想進一步推動新就業形態的發展,就需要在包容審慎監管、勞動就業保障、就業觀念轉變等方面著力。

首先,新就業形態是新生事物,大量新興就業崗位還難以歸類到既有職業體系和政策框架之中。政府要對新就業形態采取包容審慎的監管原則,使其能夠在不斷迭代和發展的過程中得到逐步優化和完善,並建立與之相適應的新監管架構。要加強對新就業形態的監測和研究,並和平臺企業、勞動者、社會各界一道協同治理,實現新就業形態的多方共贏。

政府部門特別要創新監管手段,用互聯網思維監管互聯網行業,通過“互聯網+監管”來保障勞動者權益。以外賣行業為例,外賣騎手的交通違規行為在平臺實時地圖上一目了然。交通管理部門可以與平臺企業數據對接,加強對算法和軌跡的追蹤監測,為政府監管和勞動保障及時精准提供線索。

其次,新就業形態多屬於靈活就業,勞動者嚴重依賴平臺企業,在勞動權益保護方面尚有短板。同處於絕對優勢地位的平臺企業相比,勞動者沒有足夠的議價能力,而目前正式的社會保障體系往往無法完全涵蓋新就業形態。政府部門要為新就業形態提供勞動就業保障,推動平臺企業擔負起社會責任,使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得到妥善保障,織密新就業形態的社會安全網。

最後,新就業形態在許多方面不同於傳統正規就業,在培養手段和就業觀念方面亟待改革。要改革和創新人纔培養體系,為新型就業人員提供職業上昇渠道。目前的人纔培養和職業培訓體系還遠遠跟不上新型就業的迫切需求,無法為新興業態准備適合的從業者。很多新型就業人員是“無師自通”或“自學成纔”,並“現學現賣”地帶團隊和培養人纔。政府部門應加強同平臺企業的合作,發揮平臺企業識人善任的優勢,推動更多人投身新興業態。

(作者: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馬亮)

   原標題:【實踐新論】高質量就業是新就業形態的未來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