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漫評】劉俏解讀五年規劃的『變』與『不變』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新華網 作者:劉俏 編輯:付勇鈞 2020-11-12 21:37:28

內容提要:五年規劃(『十一五』之前稱為五年計劃),是中國故事和中國發展道路非常特別的一部分,是『有為政府+有效市場』的重要體現形式,也是過去40多年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密碼之一。在頂層設計上,給未來較長一段時間描繪經濟願景和立下發展目標及相應的發展路徑,從而激發基層活力。這是五年規劃『不變』的部分。


五年規劃(『十一五』之前稱為五年計劃),是中國故事和中國發展道路非常特別的一部分,是『有為政府+有效市場』的重要體現形式,也是過去40多年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密碼之一。在頂層設計上,給未來較長一段時間描繪經濟願景和立下發展目標及相應的發展路徑,從而激發基層活力。這是五年規劃『不變』的部分。

中國發展模式從來不是一個固定不變的概念或思維框架,而是一個隨時間變化而不斷變化的思維探索和實踐探索的集成。中國經濟社會所處發展階段的不一樣,就決定了破題思路的不一樣。這是五年規劃『變』的部分。

本次全會以及對於『十四五』規劃的建議具有特殊意義。它是在深入分析了我國發展環境面臨的深刻復雜變化,深刻理解了我國所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之後提出的,可以說是一個非常積極、主動的回應,對於推動中國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有極其重大的意義。

從中長期看,我國發展面臨不少挑戰,包括如何提昇中國經濟在全球價值鏈的位置,如何使得我們的資本、人力、土地等要素流通與高質量發展的中國經濟更加匹配等。

同時,機遇也表現在多個方面:第一,中國仍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有4億多中等收入群體,中國正成為全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第二,中國制造業佔到GDP的27%-28%,未來爭取把制造業的比例保持在20%以上,可釋放巨大的全要素生產率(TFP)增長潛能;第三,再工業化(即產業數字化)本身以及為之提供基礎的『新基建』,將帶來我國全要素生產率大幅提昇的巨大空間;第四,產業結構的變遷與人口流動過程中將產生龐大的新需求。

要回應這些挑戰與機遇,就意味著規劃的思路在『十四五』須做出改變:不再追求GDP等總量指標的高增長,而更關注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更關切產業結構的均衡,更強調人民福祉,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更依靠『創新驅動』的發展路徑。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