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村建鄉村振興研究院──薊州區小穿芳峪村高質量發展鄉村旅游護生態富村民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北方網 作者:日報陳忠權 錢進 編輯:孫暢 2020-11-14 09:11:00

內容提要:這個位於薊北山區的小山村,仿佛一個世外桃源,村中沒有熙熙攘攘人群,更無擁堵車輛,紅澄澄的磨盤柿和紫紅色的山楂掛滿枝頭,婀娜多姿的柳絲裡掩映著一座座農家院,游客們三三兩兩悠閑地在鄉野公園散步,沈醉在這個溫馨的小山村裡……

  薊州區穿芳峪鎮小穿芳峪村走上致富路 錢進 通訊員 聞強 王金一 攝

  天津北方網訊:初冬時節,薊州區小穿芳峪村很靜,很美。

  這個位於薊北山區的小山村,仿佛一個世外桃源,村中沒有熙熙攘攘人群,更無擁堵車輛,紅澄澄的磨盤柿和紫紅色的山楂掛滿枝頭,婀娜多姿的柳絲裡掩映著一座座農家院,游客們三三兩兩悠閑地在鄉野公園散步,沈醉在這個溫馨的小山村裡……

  2017年—2020年,村裡舉辦了四次聚焦“三農”的“小穿論壇”,給鄉村旅游發展支招引路;今年9月,鄉村振興研究院又在小山村成立,助推鄉村旅游更好發展。得益於黨的好政策,村黨支部帶領全體黨員和村民,紮實苦乾,借腦引智,全村發展突飛猛進,2012年,村民年人均收入只有8000元;2019年增長到4萬元;2012年,村集體收入幾乎為零,2019年一躍增長到80多萬元。昔日困難村已變小康村。

  “能人”治村,抱團取暖

  談到小穿芳峪發展,就不能不說一個“能人”。

  這個“能人”,不懼困難,不計個人得失,全身心撲在了村民致富事業上。他就是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孟凡全。

  孟凡全今年56歲,19歲那年走出村莊到城市打工,先在一家電子企業乾,後來看准商機投身綠化園林,並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年產值超億元。2012年6月,正在他發展得紅紅火火的時候,大哥打來電話,村民們多次來到他家裡,都是為同一件事:請他回村。晝思夜想,深思熟慮,孟凡全決定回村。

  可回村一看,讓離村多年的孟凡全震驚了,他沒想到村子那麼窮。打開村委會賬本,年收入竟然是零;圍著村莊走一圈,薄田裡種著大田作物,山坡上長著低矮果樹,村民沒其他收入來源;環境更是髒亂差,街頭有旱廁、房後藏豬圈,臭味難聞……

  孟凡全失眠了,徹夜思忖窮根該怎樣拔?

  他首先召開村黨支部大會,22名黨員人人談想法;問計於民,每家每戶聊天座談,最後大家形成了一致思路:乾農家院。

  當時鄰近幾個村都靠乾農家院富起來了,但人家都有現成的旅游資源,小穿芳峪卻是一窮二白,拿什麼吸引游客?

  一天,孟凡全閱讀村史,上寫:“東北三十裡,有峪曰穿芳。入山不見村,惟有樹蒼蒼。山山有流泉,流水源並長……這是清代舉人王晉之《家山吟》中對小穿芳峪村的生動描述。孟凡全從中得到啟發,種苗木,多造林,先讓村莊綠起來。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多年植樹造林,村莊林木綠化覆蓋率達到90%以上。2019年,小穿芳峪村入選“國家森林村莊”。

  村小,土地有限,需集中連片。為此,孟凡全帶領村黨支部和村委會成立“響泉園種植專業合作社”,把村民每家每戶的土地全部流轉到村集體,統一栽植高收益苗木,每畝收益從原來的600元增加到了3000多元。與此同時,建鄉野公園,挖人工湖,還為外地代養了百年古柳,村莊綠化覆蓋率從原來的50% ,提昇到了90%以上。

  搞鄉村旅游需有配套,村莊無外出大道。孟凡全決定修路,但村集體沒錢,他便自掏腰包,從家裡拿出200多萬元墊資;緊接著,他組織黨員積極帶頭,除旱廁、拆豬圈,改善環境衛生;發展農家旅游絕不單打一,由村集體統一管理,抱團取暖,走出一條村民共同致富路。

  成立村旅游公司,村民集中入股;村民以宅基地入股,把宅基地流轉入村集體,交旅游公司經營;成立小穿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注冊資金3000萬元,村民入股,拿公司分紅錢……

  現如今,小穿芳峪村民可獲得5筆收入:土地增值保值收益、苗木銷售分紅、農家院出租租金、村旅游公司收入分紅、在村內打工收入。

  村集體有錢了,完善村旅游配套設施。鄉野公園裡有了咖啡廳、書吧;興建餐飲公司;完善消防設施,建變電站、打水井,安消防栓,確保無火災,村民和游客都安全。

  錯位經營 以質取勝

  在小穿芳峪村,每天接待游客量限制在280人,很另類。

  孟凡全說,有些村低價攬客,游客很多,看似能多賺錢,但仔細算下來,農戶賺得很少,游客還不太買賬。低水平經營,不可行。

  小穿芳峪村瞄准中高端農家院,錯位經營,以質取勝。

  孟凡全耐心地跟村民們做工作,把老宅統一改造成仿古中高檔四合院,並實行整院銷售、食宿分離制,統一配送客房餐廳生活用品;統一服務標准,24小時提供服務。

  推開“響水農家”大門,一個漂亮的四合院立即映入眼簾,青磚灰瓦、石板鋪地,院落只有一個街門,關起門來自成天地。院內8間客房、12張床(包括雙人床),乾淨舒服、恬靜安逸,還有健身器材,人均居住面積超20平方米,特舒服。庭院裡石桌石凳,綠樹參天,屋頂還有花園,登高望遠賞美景……

  “這樣的一個四合院,每天包院多少錢?”記者好奇地問道。

  “每天8000元,雖然看似有些貴,但性價比很高,根本不愁游客。目前全村15個四合院,全部實行包院制,不零拆,雖然客人不太多,但性價比很高,村民、游客都滿意。”村旅游公司經理劉學良笑道。

  今年中秋國慶黃金周8天假期,全村游客數量不到2000人次,人均日消費500元以上,遠超其他普通農家院,創出了一條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之路。

  2019年,小穿芳峪村入選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名錄。

  挖掘文化 文旅合璧

  進入11月,薊北山區已變冷,但在小穿芳峪村的垂柳,依舊一片碧綠,婀娜多姿。

  令人稱奇的是,需幾人合抱的20多棵古柳下,每一棵下面都有一塊牌匾,上寫晚清隱居文人留下的詩句,歷史文化氣息濃厚,引得游客們駐足觀賞,細細品味。

  看完古柳,再看“邵窩”。

  在村南有一個面積近百畝、深10多米的大土坑,裡面空空蕩蕩,野草也不多,這是過去挖土燒磚留下的“傷疤”。

  在土坑北側一片茂密叢林下,有4個黃色的“窯洞”,院裡栽種著果樹,幾十株美人蕉開得火紅。窯洞內,別具洞天,臥室、餐廳、會客廳、娛樂室一應俱全,雖然整個窯洞都凹陷在土坡裡,但裡面十分明亮,卻又無需開燈,抬頭一望,屋頂上面居然開闢了一個玻璃天窗,陽光直射進來,綠色環保,令人叫絕。

  孟凡全說,這個地方過去就是一些晚清隱士們居住的八處林園苑之一的“邵窩”,今天建窯洞還原,是讓游客親身體驗古人崇尚自然生活的樂趣。

  劉學良補充說,4個窯洞冬暖夏涼,每年都有不少游客在這裡過春節。下一步,我們還要建更多窯洞,讓過去荒涼的大土坑變廢為寶。

  文旅結合,讓小穿芳峪村旅游變得更有味道,這跟4屆“小穿論壇”密不可分。

  孟凡全告訴記者,2017—2020年,村裡承辦了4屆“小穿論壇”,專家學者就加快鄉村旅游發展,文旅結合獻計獻策,村裡已經受益了。

  他們還深挖紅色文化、農耕文化、園林文化,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村莊發展中,現如今,村中每一個景點都有文化元素,每一位村民都能講一段歷史故事,游客們聽得津津有味。村裡還建有文化創意產品──亦愛廬書屋等。

  “鄉村振興研究院”又給村裡帶來什麼?

  孟凡全說,目前鄉村旅游發展是辦得不錯,但不能停滯不前,必須要乘勢而上,高質量發展,但我們自己眼界狹窄,知識有限,需要跟專家請教,借腦引智。比如,過去八個文人曾圍繞村西北部的臥牛山建園生活,留下了一百萬字的古籍文獻,記錄了先人“創辦義墅,植樹造林,引種桑樹,踐行農耕,行醫種藥,制酒吟詩”的生活,現如今,我們該怎樣科學還原?這些都需跟專家請教。為此,村裡和天津社科院共建研究院,打造鄉村振興研究平臺和智庫,讓專家學者們出更多更好的科研成果,目前,第一批研究課題成果已發布。

  村裡正按照專家建議,制訂村莊旅游中長遠發展規劃:加快恢復歷史遺跡,豐富旅游景點;建村民住宅樓,旅游和住宿分離;擴建生態停車場,建海綿旅游村;建高檔農家四合院,發展度假旅游項目等……

  行走在小穿芳峪村,發現每家每戶大門旁都掛著一個牌匾,上面寫著家訓,涉及尊老愛幼、鄰裡和睦、愛心奉獻等多方面內容,令人印象深刻。村民張小猛說,我們村民物質生活富裕了,文明素質也在穩步提昇,村裡沒有打架斗毆,大家愛看書看報,鄰裡團結,還成立了志願者隊……

  村莊變小康,村民樂回鄉。

  張家輝之前在外地打工,每月收入3000元,看到村莊有奔頭了,立即回村,現經營著鄉野公園一家咖啡休閑餐廳,底薪加分紅,每月6000多元。

  村莊已小康,青年人也紛紛回鄉創業。

  今年24歲的王濤,大學畢業後在城裡工作,待遇不錯,得知家鄉旅游致富後,毅然回村,現在是一名優秀的村委會委員。

  “過去村子窮,年輕人都考大學逃離,現在村莊發展了,我們回村創業,建設家鄉,心裡特甜!”王濤笑著說道。(津雲新聞編輯孫暢)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