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匯聚科技力量(思想縱橫)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人民日報 作者: 編輯:鄧坤偉 2020-11-19 09:23:09

內容提要: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強調:『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這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創新發展的高度重視,更加堅定了我們走科技自立自強的創新發展道路的信心和決心。廣大科技工作者必將以更加銳意進取的斗志,挺進國家現代化建設主戰場,以更加豐碩的創新成果回報黨和人民賦予的無上榮光和崇高使命。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強調:“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這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創新發展的高度重視,更加堅定了我們走科技自立自強的創新發展道路的信心和決心。廣大科技工作者必將以更加銳意進取的斗志,挺進國家現代化建設主戰場,以更加豐碩的創新成果回報黨和人民賦予的無上榮光和崇高使命。

強化科技自立自強的戰略定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科技界要站在國家發展全局高度全面把握創新發展理念,發揚以愛國創新為鮮明導向的科學家精神,咬定青山不放松,緊緊圍繞“四個面向”,不斷拓展科技創新的深度和廣度,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建立在科技自立自強的基礎之上,以自主創新鑄就國家現代化航船的鋼筋鐵骨,為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勝利作出應有貢獻。

提昇國家創新體系效能。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抓住了創新,就抓住了牽動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牛鼻子’。”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要提高創新鏈整體效能。促進學科交叉融合、科學技術與工程融合、科技與經濟融合,實現以產學研融合推動人纔、技術、資本等創新要素高效配置,匯聚創新資源,推進科學中心、創新高地、人纔樞紐和治理中心建設,打造一支強大的國家創新力量,更加主動地融入全球創新網絡,完善我國自主科技創新體系。以科技創新催生新基建、新技術、新材料、新裝備、新產品、新業態,以創新鏈的提昇優化穩定產業鏈、供應鏈,把更多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經濟發展動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支橕。

厚培創新型國家建設沃土。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將“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重大突破,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列入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充分表明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創新這一引領發展第一動力的高度重視和深刻把握。推進創新型國家建設,必須厚培創新土壤。一方面,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知識,把增強人民群眾科學素質作為科技自立自強的基礎工程;另一方面,放眼未來,創新人纔培養理念,以體制機制建設激勵科技創新創造,塑造科技創新骨乾力量,激勵各類人纔各展其長,形成源源不斷向科學進軍的磅礡力量。

服務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持續推動科技與經濟、社會的深度融合,科技以一種前所未有的姿態融入社會治理體系,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帶來了新機遇新挑戰。著眼未來,要樹立科技發展與有效治理同等重要的觀念,提高運用現代科技手段提昇治理水平的能力,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樹立底線思維,推動科學研究創新發展,加快建設與現代化相適應的科技倫理治理體系。

建設現代化國際化科協組織。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推動開放型、樞紐型、平臺型科協組織建設”,這是科協系統在更高起點上推動改革再出發的重要指針。全國學會和各級科協組織要按照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戰略部署,繼續發揮好“一體兩翼”組織優勢,通過智庫、學術、科普三輪驅動,不斷提昇“四服務”效能。以“智匯中國”廣納科技治理的先進理念,服務黨和政府科學決策。以“科普中國”平臺支橕全民科學素質建設,推動科普服務社會化協同、規范化建設、國際化合作。以“科創中國”網絡連接區域發展各平臺,以民間科技交流促進開放合作,為構建新發展格局貢獻科協力量。

(作者為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