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建設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中國環境報 作者: 編輯:鄧坤偉 2020-11-20 12:02:47

內容提要: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將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目標化,提出了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具體要求。這集中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對現代化建設規律和生態文明建設規律認識的深化,標志著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邁入新階段。

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將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目標化,提出了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具體要求。這集中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對現代化建設規律和生態文明建設規律認識的深化,標志著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邁入新階段。

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必須在現代化參照系下重新審視人與自然的關系,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內在要求下重新理解現代化的內涵。它需要指導思想、發展方式、治理結構、生活方式等的變遷和重構。

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生態觀,深刻回答了為什麼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什麼樣的生態文明、怎樣建設生態文明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這些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是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的行動指南。

推動經濟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基本途徑。轉變發展觀念,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友好型經濟,擦亮新時代中國經濟質量提昇的底色。

將綠色發展理念融入經濟發展全過程,特別是融入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之中,構建綠色經濟發展體系。

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構建循環經濟體系,促進生產、流通、消費過程的物質閉路循環、能量梯次使用,實現生產系統和生活系統循環鏈接,節約集約利用資源能源。

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的革命,優化能源結構,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加快淘汰落後產能。建立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開展能源節約、資源循環利用等領域關鍵技術攻關。推動整個社會形成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的生產方式和產業結構。

實現生態環境治理方式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需要實現從生態環境管理到生態環境治理的轉型。

首先,要轉變生態環境治理理念,突出人民至上、制度理性、多元共治、平等協商等核心價值,強化系統治理、依法治理、源頭治理、綜合施策。

其次,建立和健全生態文明制度體系。這一制度體系從內容上說,包括理念制度、市場制度、政治制度、法律制度、考核制度、技術制度、文化制度等;從層次上來說,包括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具體制度,各階位、同階位制度有效銜接;從特征上說,應是系統完備、規范運行、行之有效的;從目標上說,應是系統化、規范化和高效化的。

最後,創新體制機制,將“良制”轉化為“良治”。通過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將制度紅利釋放出來,真正增強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推動生態環境治理的現代化轉型,完善公眾參與制度,確立全民參與的社會行動體系。

倡導綠色健康生活方式。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建設同每個人息息相關,每個公民都應該貢獻智慧和力量。公民應從自我做起,從生活中的小事做起,養成勤儉節約、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共築詩意棲居的美麗家園。積極開展綠色出行、義務植樹等活動,讓簡約舒適、理性消費、綠色環保等成為文明生活的主色調。

開展創建節約型機關、綠色家庭、綠色學校和綠色社區等活動,發揮黨員乾部、先進典型和志願者示范引領作用,營造綠色文明健康生活氛圍。鞏固“廁所革命”“垃圾革命”“餐桌革命”成果,並以點帶面,推動整個社會觀念的改變。最終,形成整個社會全員發動、全員參與、全程推進的行動體系。

弘揚生態文明主流價值觀。積極培育生態文化、生態道德,使生態文明成為社會主流價值觀,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

貫通學校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創建一批生態文明教育基地和示范中心,形成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相融合的聯動機制。把生態文明教育納入公民教育體系和乾部教育培訓體系,增進對生態文明的認知認同。創新教育手段和形式,通過報紙、電視、網絡和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圍繞世界地球日、世界環境日等節點開展主題宣傳活動。通過典型示范、反面事例曝光等形式,引導公民養成關愛自然、愛護環境的意識,形成人人、事事、時時崇尚生態文明的社會氛圍和思想合力。

作者: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劉建偉、許晴

   原標題: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建設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