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天津日報 作者:張博穎 編輯:孫暢 2020-11-25 08:06:09

內容提要: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到2035年把我國建成文化強國,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

  天津北方網訊: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到2035年把我國建成文化強國,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同時,把“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作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之一,設置專章對“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作出戰略部署。這為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不斷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指明了努力方向。

  一、深刻理解建設文化強國的重要意義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我們黨始終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從新中國成立初期明確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工業、現代農業、現代科學文化的社會主義國家”,到改革開放以後強調“要在建設高度物質文明的同時,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再到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首次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目標,十九屆五中全會進一步明確了建成文化強國的具體時間。這充分彰顯了我們黨對文化建設價值意蘊的深刻認識,體現了黨團結帶領人民對文化建設的積極踐行。

  首先,建設文化強國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內在要求。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現代化強國,文化建設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也就無法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文化強國既構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內容,也是實現現代化強國的重要條件和精神支橕。

  其次,建設文化強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內容;推動高質量發展,文化是重要支點;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戰勝前進道路上各種風險挑戰,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文化在國家發展中的作用日益凸顯,越是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現,越是離不開文化的保證、力量和滋養。

  第三,建設文化強國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現實要求。我國即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也意味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已經日益發展到物質需要和精神需要等綜合性滿足,精神文化的需求日漸佔據重要位置。我們黨始終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提高優秀文化產品供給,提昇社會文明程度,以人民文化生活的豐富更好踐行為人民謀幸福的宗旨。

  二、建設文化強國,迫切需要提昇國家文化軟實力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回顧了“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的建設成就,指出我國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為開創黨和國家事業新局面提供了強大精神支橕。但仍應看到,當前國際輿論格局中“西強我弱”“失語挨罵”的情況仍然存在,國內文化建設領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不容忽視。因此,必須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不斷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文化軟實力是指一個國家相較於以經濟、軍事、科技為基礎建構起來的國家硬實力而言的精神力量。它以文化、價值觀、國家形象等的柔性力量,通過吸引、凝聚、濡化受眾來達到對人的文化內化和價值取向的影響力。它是“體現一個國家綜合實力最核心的、最高層的”的內容。核心價值觀是文化軟實力的靈魂。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是文化軟實力的文脈根基。社會文明程度和人民道德素養構成文化軟實力中的人格精神力量。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水平是衡量文化軟實力強弱的重要指標,等等。可以說文化軟實力既是精神文化,又涉及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等多方面。它不僅表現為國家和民族的精神力量,也表現為一個國家的文化職能,以及對人民文化權利滿足的能力和程度。

  文化軟實力發展水平,事關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文化強國建設、綜合國力強弱。沒有強大的文化軟實力,就不會有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實現。不斷提高文化軟實力,是文化強國建設的必然要求。文化強國建設也將為人類文明發展作出積極貢獻,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文化力量。

  三、著力重點任務,推進文化軟實力提昇

  全會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對今後五年文化建設工作既有總體要求,也明確了重點任務。特別提出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堅定文化自信,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必須聚焦文化建設重點任務,不斷提高文化軟實力,為文化強國宏偉目標的實現不懈努力。

  一是提高社會文明程度。高水平的社會文明是實現文化強國的必然要求,也是文化軟實力的社會力量源泉。要推動形成適應新時代要求的思想觀念、精神面貌、文明風尚、行為規范,最重要的是要加強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學習教育。要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積極開展“四史”學習教育活動等,努力使理想信念深刻熔鑄於廣大黨員乾部群眾內心。推進公民道德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對提高社會文明風尚具有重要作用。

  二是提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推進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學藝術、哲學社會科學事業的全面繁榮,是提高文化軟實力的必然要求。實施文藝作品質量提昇工程、全媒體傳播工程,是文化高質量發展的重大舉措。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加強文物古跡保護和利用等,不僅增強人民群眾文化自信,同時也使人們深刻感悟中國智慧、中國文化之美,建設長城、大運河、長征、黃河等國家文化公園,可以把中國精神、中國力量用感性、走進的形式來體現、體驗,這些可以激發全國各族人民的愛國情懷,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同時,它們也構成國家形象的重要部分,可向世人展示中國形象。

  三是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是文化產業體系的價值取向。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完善文化產業規劃和政策等是方法、途徑。擴大優質文化產品供給,是文化生產的供給側考量,目的是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高質量的文化產品。實施文化產業數字化戰略,加快發展新型文化企業、文化業態、文化消費模式,是適應人民群眾文化欣賞和消費新趨勢的積極選擇,更好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統一。在著眼國內人民文化需求的同時,也要重視對外講好中國故事,加強對外文化交流和多層次文明對話。(作者:天津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黨組成員、一級巡視員 張博穎)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