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成就】一張文惠卡的故事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北方網 作者:吳宏 吳濤 編輯:李松達 2020-11-25 19:46:13

內容提要:一張卡片引領一種消費方式,影響一城人的生活,改變城市的氣質……發行五年來,天津文化惠民卡(以下簡稱文惠卡)早已不是一張單純的卡片,它已經成為天津的文化品牌,賦予這座城市另一種性格。

天津北方網訊:一張卡片引領一種消費方式,影響一城人的生活,改變城市的氣質……發行五年來,天津文化惠民卡(以下簡稱文惠卡)早已不是一張單純的卡片,它已經成為天津的文化品牌,賦予這座城市另一種性格。

一張卡的誕生

為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文化惠民的要求,在市委宣傳部、市財政局、市文廣局(現為天津市文旅局)組織指導下,2015年,3月28日,北方演藝集團聯合天津市11家市級國有文藝院團首次推出“天津文化惠民卡”。

“文惠卡”是實名制卡,市民憑身份證、手機號辦理,只需花少量的會員費,便可得到政府的補貼,用於觀看天津演藝網上的所有演出,卡內金額用完後還可以繼續用現金消費並享受優惠,這一補貼方式全國首創。

2019年8月24日,陳佩斯、楊立新主演話劇《戲臺》在津上演

“第一年做文惠卡的時候,北方演藝集團基本也沒做什麼營銷,靠戲迷一傳十十傳百,發行效果就很好。到了第二年,基本上大伙都等著搶了,剛一開始辦卡名額就都搶光了。”天津北方演藝集團票務分公司副總經理任博告訴記者。

2015年 6萬張

2016年 10萬張

2017年 13.5萬張

2018年 14萬張

2019年 22萬張

天津五年來文惠卡發行量逐年增長,據不完全統計,截至記者發稿時,五年來,天津市文惠卡總共發行66.7萬張,並且這個數字還在動態增長中。

觀眾一卡在手,既有補貼、又有折扣,將文化消費成本從以前的動輒幾百元,一下變成最低花費幾十元甚至十幾元。真金白銀的實惠,前所未有的優惠力度,點燃了市民文化消費的熱情。“有了這張卡,劇場咱都敢進了,有演出咱都敢看了。”這是文惠卡首位用戶盛潤澤的名言,也漸漸成為每一位文惠卡用戶的心聲。

市民周女士通過文惠卡喚起了幼時的美好回憶。“好朋友邀請我看了一場評劇,勾起我小時候的回憶。從那以後,我就辦理了一張文惠卡。我小時愛看評劇,特別愛看小姐和書生的愛情故事,比如楊乃武與小白菜;京劇愛看武戲,水簾洞、孫悟空的猴戲都喜歡。有了文惠卡,我的業餘生活豐富多彩了,也更加熱愛傳統文化藝術了。文惠卡給我帶來了驚喜,線上線下便利購票,能夠第一時間欣賞到自己喜歡的劇目。感謝政府,感謝默默為我們付出的工作人員。”

“天津第一相聲茶館”謙祥益文苑演出火爆

“文惠卡和我的關系非常密切,亦師亦友。不誇張地講,文惠卡像導師能夠帶來豐富多彩的藝術知識,像朋友伴隨我一起走進劇院、音樂廳欣賞美輪美奐、激情澎湃的藝術盛宴。我們之間就是魚和水的關系,相互之間不能分離。”這樣的話語並非出自一人之口,凡是擁有文惠卡的市民,總是會發出這樣的感嘆。

培育演出市場

文惠卡發行量上去了,渴求文化大餐的市民越來越多,劇目的豐富性便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2017年,文惠卡助推作用持續昇溫,天津成立了“文化惠民演出聯盟”,以國有院團團結、引領廣大民營演出單位共同提供惠民演出服務,壯大主流文化力量,豐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繁榮文化演出市場。

在文惠卡政策的激勵下,本市文藝院團演職人員的熱情也得到極大激發。多位院團負責人反映說,“以前演出少,收入低,很多青年演員紛紛從事兼職,有的到影視劇組扮演一些小角色,有的甚至乾起專車司機,大家要養家糊口,院團也沒法說。而現在,收入和演出增加,讓演員們重新找回了價值感,青年演員開始搶著排戲、演戲。”

2019年8月9日,天津京劇院《白蛇傳》在天津大劇院上演

文惠卡的發行,還保障了民營院團的基本生存能力,推動民營演出單位逐漸發展壯大。天津各大小文藝院團,不僅“活下來”了,還“火起來”了。文惠卡帶來劇團、觀眾雙贏,社會效益、經濟效益雙豐收,形成了演員、觀眾、劇團、市場間的良性循環。民營院團演出、演出機構引進優秀劇目的加入,給了觀眾更多選擇。截至目前,聯盟共有成員單位60家,其中民營演出單位47家,天津“文化惠民演出聯盟”的各個院團,積極創排、引進精品劇目。

任博說:“我記得2017年趕上華北戲劇節,全國好的演出都來到天津,觀眾覺得真的能看到全國的精品演出,那一年感受最深。到了2018年的時候,文惠卡繼續創新,跟金融行業合作,補貼的力度更大。”

2015年,本市全年共推出文惠卡演出1690場,同比增長15.8%,觀眾80餘萬人次,同比增長25%,收入2009萬元,同比增長57.8%。2016年,全年共推出文惠卡演出1776場,觀眾66.7萬人次,票房3470萬元。2017年,天津市共推出文惠卡演出3815場,同比增長114.21%,推出演出劇目1080部,同比增長61.19%。2018年,文惠卡演出劇目總數1288部,同比增長19.26%,演出場次5223場,同比增長36.91%。2019年,天津文惠卡總劇目已達1372部,總場次5543場,總票房81699719元。截至目前,天津文惠卡項目的演出,已佔天津市舞臺劇演出約80%的市場份額。

這些在天津舞臺上演出的好戲,不僅有本土院團的誠意之作,更吸引了許多全國各地甚至海外優質劇目登臺。此外,基於文惠卡,每年都會推出多場主題演出季,如名家經典惠民演出季、跨年演出季、天津北方青年演藝展演等,極大的豐富了市民的選擇。

高質量的文化生活

如果把“文惠卡”本身比作一場演出,“補貼”是引子,激發百姓走進劇場;這場演出的高潮則在於精准的“引領”——演出不再靠贈票“請觀眾”、觀眾不再為要票“托關系”,制作或引進更符合觀眾需要的劇目,良好的演出市場秩序逐漸形成。

“這兩年特別好的話劇《白鹿原》《平凡的世界》,楊麗萍最新的舞劇年年都來天津。之前的法語音樂劇《巴黎聖母院》,北方演藝集團做的《羅密歐與朱麗葉》這種戲,在中國北方就演一場,就落在天津。借助文惠卡,更多的人群對市場有期待,有更高的需求。”任博說,這種高端戲觀眾相對固定小眾,如果沒有文惠卡這個平臺背後的大市場,這種高端戲是絕對不敢冒風險從市場的角度走進來的。

2019年5月22日,《百年名團》費城交響樂團音樂會在天津大劇院上演

“文惠卡發行五年,給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變化。社交面越來越廣,朋友越來越多;人變得越來越開朗;再有就是變得越來越年輕了。好多朋友說我逆生長。更重要的一點是,自從用了文惠卡以後,我基本就不用醫保卡了。” 說起文惠卡,趙喜龍總是滔滔不絕,“五年來,我的醫保卡門檻一次也沒邁過。希望辦了文惠卡和想辦卡的朋友一定要多進劇院,多用文惠卡,少用或者不用醫保卡。重塑一個身心健康的自我,盡情享受快樂的美好生活。”

市民暢享“文化大餐”的背後,是政府真金白銀的投入。2015年,天津市政府為“文惠卡”投入專項補貼資金2400萬元;2016年,補貼增加到3660萬元;2017年,約投入4700萬元;2018年,約投入4510 萬元;2019年,增長至5350萬元。

文惠卡演出場次的大幅增長,也推動天津市各大劇場的使用率連年攀昇,劇場租賃供不應求。目前,全國專業劇場平均使用率每年不足50場,天津市專業劇場平均使用率目前已接近150場,是全國平均數的3倍。

任博告訴記者:“財政的補貼也是從最開始1000多萬元補到現在每年都能補到5000多萬元,這樣力度的補貼能夠撬動將近一個億的票房。除了票房之外,其實整個產業鏈上的收入更大,包括場租、舞美制作、存儲、運輸等等,靠文惠卡讓天津的演出市場,全產業鏈基本上都吃得上市場這碗飯。”

文化惠民全民共享

在天津生活,或者是到天津來旅游的外地人隨時隨地都能辦一張文惠卡,享受天津市政府的補貼。從2019年開始,文惠卡又創新推出充100補100的普惠卡,就是想吸引更多的年輕的觀眾,或者是沒有進過劇場的觀眾,隨時隨地辦卡,不用排隊,不用搶,不用預約,買票時就能辦,就能進劇場。

任博告訴記者,文惠卡剛推出的時候,百分之六七十都是中老年。通過一年年的更替,持卡的中老年觀眾接近飽和。“現在45歲以上的觀眾,據我們分析大概佔50%多一點,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已經開始辦卡。”

多年來,文惠卡的服務面積不斷擴大,2016年開始,除市內六區外,文惠卡首次面向郊區縣發放,截至2019年底,薊州區、東麗區、武清區、寶坻區的居民都可以在當地申請文惠卡。文惠卡郊區縣卡的發行,不僅讓院團制定演出計劃時有所側重,也激發了當地老百姓的熱情。

五年間,基於文惠卡,天津相繼創新推出文惠卡學生卡、文惠卡公益卡、文惠卡普惠卡等多個卡種,讓文化惠民的發放范圍更加精准了。

把資源充分利用起來,觀眾不是只局限於坐在劇場裡看劇。大家對於劇場幕後的故事其實挺感興趣的。2018年天津北方演藝集團在著力藝術生產之外,也相應增加了一系列線上及線下的觀眾互動活動。最被天津文惠卡用戶推崇的“方寸·戲說”“方寸·藝享會”“方寸·會客廳”“方寸·直播”等方寸系列活動是天津北方演藝集團自2018年推出的,結合線上線下資源,一方面以圖文、視頻、直播等方式呈現名家專訪和劇組探班;同時,線下導賞、藝術分享會也讓觀眾與演員有了面對面互動的機會。

依托文惠卡,天津文化部門延展出了越來越多樣的文藝普及方式,讓藝術真正生長在觀眾身邊,觀眾不只是藝術的旁觀者,更是深度參與者。

一張卡的品牌之路

“我們出去到外省開會,和其他省市文化單位同仁碰到一塊的時候,都還覺得天津推出文惠卡的舉措挺超前的。”任博出差的時候,總能聽到這樣的贊譽。但是他們也深知,文惠卡已經形成了一種文化生態,需要不斷出新。“每年發卡都有變化,每年都必須有創新。”

2020年開年,受疫情影響,天津的演出紛紛延期,為豐富市民群眾在居家防疫期間的文化生活,天津文化部門依托文惠卡的平臺,在“雲端”下起了功夫。

開設戲曲進校園電視賞析欄目,廣大學生可以通過電視觀摩戲曲視頻、學習戲曲知識,並欣賞20多部經典大戲;“名家新秀藝術雲課堂”是天津北方演藝集團近期在其方寸直播間內推出的另一創新項目,該項目以“半小時輕科普”的形式,邀請天津的各路名家新秀以更加靈活的形式為廣大觀眾傳播知識、實時互動,拉近了演員和觀眾之間的距離;對於戲迷而言,無法在劇場近距離欣賞演出無疑是一大憾事,天津北方演藝集團特別打造了北方演藝直播劇場,客廳變劇場,雲上賞好戲。

“直播這個事兒確實推進的挺快,不光是天津,湖北、上海等地也都在做這些事,後來我們也逐漸有一些聯系,在全國各地的演藝集團支持下,有一些戲都願意拿到天津做線上演出,效果都很好。”任博說,“正是有了文惠卡這個平臺,所以疫情期間纔能做付費線上直播。全國各地同行都還挺配合,都願意在天津露個臉。”

將文化惠民工作由“線下”轉變到“線上”,這是挑戰更是機遇,下一步,天津北方集團將繼續深化線上平臺的內容打造,同時利用“互聯網+”的靈活優勢,做好藝術普及工作,通過打造線上藝術資源共享平臺,讓廣大市民隨時隨地享受文化大餐。(津雲新聞記者吳宏 攝影吳濤)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