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新發展格局歷史機遇 紮實推進高質量發展──市委十一屆九次全會側記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天津日報 作者:周志強 孟若冰 編輯:孫暢 2020-11-28 07:34:00

內容提要:11月26日至27日,中共天津市委十一屆九次全會召開。這次全會審議通過《中共天津市委關於制定天津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吹響了天津奮力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大都市新征程的號角。

  天津北方網訊:新的歷史起點,新的偉大征程。

  11月26日至27日,中共天津市委十一屆九次全會召開。這次全會審議通過《中共天津市委關於制定天津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吹響了天津奮力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大都市新征程的號角。

  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與會同志審議討論建議稿、謀劃天津未來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也是深入學習領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深化對新發展格局和天津發展歷史方位方向認識的過程。

  與會市委委員、市委候補委員紛紛表示,天津“十四五”和2035年目標願景符合中央要求、貼合天津實際,亮點很多,為天津未來發展開拓了新的局面,搭建了新的舞臺,讓人振奮,催人奮進。

  集思廣益凝聚共識: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展現新作為

  “十三五”天津取得全面建成高質量小康社會的決定性成就。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編制好天津“十四五”規劃,確保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大都市新征程開好局,事關全市長遠發展,意義重大。

  “建議稿起草工作堅持發揚民主、開門問策、集思廣益,把統籌設計和問計於民、問計於企結合起來。”一位參與起草的同志介紹,建議稿起草過程中,廣大群眾通過來電、來信等方式,共提出意見建議萬餘條。近期,建議稿經反復修改完善後,又下發廣泛征求各界意見,吸收意見建議200多條。

  今年7月至8月間及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勝利閉幕後,市領導同志圍繞全市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圍繞落實全會精神,分別深入基層開展多次調研,當面聽取群眾和有關方面意見建議,形成30多份調研報告。

  “為給天津發展把准脈,市委成立‘十四五’規劃專家諮詢委員會,邀請知名專家學者和企業家建言獻策。召開企業家大會、信創產業專題會議等,真誠聽取意見建議,廣泛匯聚各方智慧。”一位曾經參加專家座談會的同志拿到建議稿後,深有感觸地說。

  如何在新發展階段找准天津未來發展重點和突破口,形成既具有現實可行性,又具有強大引領力的“十四五”時期目標任務?我市深入學習領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照黨中央“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建議中提出的新思想新要求新部署,將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和推進高質量發展作為重點。

  “構建新發展格局具有極為重要的全局意義和歷史意義,天津在這方面有自己獨特的優勢。‘十四五’時期,天津唯有在新格局中謀劃新作為,纔能乘勢而上,取得更大發展。”參會同志討論熱烈。

  天津是中國北方最大的沿海城市,面臨“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等重大戰略機遇,擁有世界級港口和完備的海陸空聯運通道,擁有獨特的區位、產業、交通等優勢,擁有改革開放先行區、金融創新運營示范區、自由貿易試驗區、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等先行先試的優越條件。

  “無論是參與‘大循環’還是‘雙循環’,天津都有很好的基礎條件。我們要牢牢抓住歷史機遇,准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大乾一場,提昇天津新優勢,再創天津新輝煌。”一位市委委員表示。

  習近平總書記對天津工作提出“三個著力”重要要求,其中之一即是“著力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十三五”期間,天津牢固樹立正確的發展理念、發展方式和政績觀,推動經濟結構優化、綠色發展、質量效益提昇。高質量發展的理念,前所未有地深入人心。

  “高質量是財富,低質量是包袱,這是我們這些年最深切的體會。天津‘十四五’規劃建議稿一個鮮明的特點就是強調高質量發展。天津應該始終保持戰略定力、戰略韌性,堅持新發展理念,堅定不移走高質量發展的道路。”與會人員對建議稿深有共鳴。

  大家也認為,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天津目前仍處於負重前行、爬坡過坎、滾石上山的緊要關頭,還存在不少短板問題。必須在“十四五”期間用系統觀念謀劃“補短、強弱、昇級、奠基、惠民”,為2035年基本建成創新發展、開放包容、生態宜居、民主法治、文明幸福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大都市開好局,打好基礎。

  “十四五”重中之重:基本實現“一基地三區”功能定位

  京津冀協同發展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發揮著重要的引領和帶動作用。天津要在構建新發展戰略中有所作為,就必須在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中有更大作為。要在服務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服務雄安新區建設上作出更大貢獻,在促進協同創新、產業昇級、生態建設等方面取得更多成果。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中,“一基地三區”是黨中央賦予天津的功能定位和光榮使命,也是天津的比較優勢所在。

  “建議稿把基本實現‘一基地三區’功能定位作為全市今後五年的第一目標、重中之重,既是落實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要求,也是天津在新格局中實現更大發展的必由之路,可謂切中要害。”與會同志紛紛表示。

  “一基地三區”,第一項即是建成先進制造研發基地。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保持制造業比重基本穩定,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與會同志表示,我們要緊緊抓住實體經濟這個根本,堅定不移堅持制造業立市,瞄准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目標,高舉智能科技產業大旗,加快打造信創產業基地,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推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速優勢產業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服務化發展。通過全產業鏈的優化昇級,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形成幾個世界級的產業集群,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現代化水平,全面提高天津經濟核心競爭力。

  “我們要堅持向科技創新要動能,加快構建以信創產業為主攻方向、以生物產業和高端裝備制造為重點的‘一主兩翼’產業創新格局。大力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積極創建國家智能制造‘典范城市’。”市委委員,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黨組書記、局長尹繼輝說。

  濱海高新區目前已經聚集了飛騰、麒麟、長城、曙光等一大批信創產業頭部企業,構建起覆蓋“芯片—操作系統—整機—服務器”的國產化產品鏈條。

  “我們要再接再厲,立足於打造自主創新的重要源頭和原始創新的主要策源地,全力支持突破一批‘卡脖子’技術難題,同時圍繞信創頭部企業延伸打造創新生態鏈,發展壯大我們的產業。”濱海高新區黨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夏青林表示,將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強化政策支持引導,加大資金投入,擬設立目標規模100億元的信創基金,支持園區信創產業發展。

  此次全會建議稿提出,“十四五”期間天津將加快北方國際航運樞紐建設。這將為實現2035年“全面建成智慧綠色、安全高效、繁榮創新、港城融合的天津北方國際航運樞紐,天津港成為世界一流港口”的目標打下堅實基礎。

  “天津交通運輸行業將牢牢把握交通發展智慧綠色新時代特征,堅持以‘港口為魂、鐵路為骨、道路為基、航空為翼’,著力構建國際樞紐港口、國際航空物流中心、國家會展中心‘三大物流節點’。”市交通運輸委黨委書記、主任王魁臣說,通過打通西向、北向的鐵路貨運對外通道,內通外聯、廣泛覆蓋的韌性公路網絡,服務末端、高效運轉的集疏運體系“三大運輸通道”,建設現代化綜合立體交通體系。

  “天津有北方最大的港口,基礎條件好、消費有潛力、國際化水平高,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有很大的優勢。”市商務局黨組書記、局長張愛國表示,商務部門將逐項對標國家關於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具體指標要求,充分發揮港口作用,加速生產要素集聚,大力發展消費新模式、新業態,加快旅游城市建設,以國際標准建好國家會展中心,著力打造會展經濟。

  “我們將堅持創新引領,用足用好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戰略機遇,加快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統籌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市委委員、武清區委書記戴東強介紹,武清將以“五大創新平臺”建設為抓手,推動產業集群化發展,培育發展新動能,為全市高質量發展作出貢獻。

  沒有改革開放創新,就沒有新發展格局,就沒有高質量發展。與會同志熱議,近年來天津持續加大改革開放創新力度,國有企業、“一制三化”、開發區法定機構改革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對外開放不斷擴大,營商環境顯著改善,核心競爭力持續提昇。“天津要把改革開放先行區作為城市第一定位,在新發展階段推動更深層次更高水平改革開放創新,纔能在未來佔得先機、塑造核心競爭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邁上新臺階。”

  打造“津城”“濱城”雙城格局,堅持綠色高質量發展

  新時代的城市化發展戰略,要求統籌經濟需要、生活需要、生態需要、安全需要,打造宜居城市、韌性城市、智慧城市,使城市成為人民群眾高品質生活的空間。

  作為天津“十四五”重大舉措,建議稿提出打造“津城”“濱城”雙城發展格局,推動城市發展由“單中心”向“多中心”轉變,形成“組團式”空間布局,有力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打造世界級城市群。

  “十四五”期間,“津城”“濱城”將“相映成輝、競相發展”。建議稿提出,“津城”現代服務功能明顯提昇,形成若乾現代服務業標志區。“濱城”城市綜合配套能力顯著提昇,現代化、國際化海濱城市基本建成,合理分工、功能互補、協同高效的空間布局更加優化。

  “這是市委、市政府給予濱海新區的新定位、新使命,我們感到非常振奮,必須扛起時代重任,主動謀劃主動作為,圍繞建設宜居城市、綠色城市、韌性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走出一條濱海特色城市發展道路。”市委委員、市政府副秘書長、濱海新區區長楊茂榮表示,新區將大力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全面開展城市設計工作,優化城市空間和建築布局,構建國土開發新格局,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加快補齊城市短板,實施生態修復和功能完善工程,提高城市綜合承載能力,讓“濱城”更有魅力、更有活力、更具吸引力。

  打造“津城”“濱城”雙城發展格局,也是天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避免城市發展“攤大餅”的弊端,主動而為作出的重大決策。

  市委委員,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溫武瑞表示,“十四五”期間天津生態環保仍面臨很大挑戰,需要繼續加快推動工業結構、產業布局、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調整,加快推動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綠色轉型,加快推動生態保護修復建設,提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

  近年來,天津堅持走綠色發展之路,實施875平方公裡濕地修復保護、736平方公裡綠色生態屏障建設、153公裡海岸線生態綜合治理等一系列生態建設工程。中心城區和濱海新區間的綠色生態屏障建設,為打造“津城”“濱城”雙城發展格局提供了規劃引導和生態支橕。

  市規劃資源局黨委書記、局長陳勇表示,天津將結合國土空間整體規劃編制,優化“津城”“濱城”雙城發展空間格局。“我們將樹立‘精明增長’‘緊湊城市’發展理念,統籌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布局,科學處理城市開發與生態保護、設施建設與城市韻味、功能布局與社會服務的關系,助力濱海新區建設宜居宜業美麗濱海新城。”

  綠色生態屏障建設,也為相關區加快推動綠色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契機。

  “‘十四五’期間津南區將建設成為‘津城’‘濱城’間的綠色森林、開放高地、天津智谷。”市委委員、津南區委書記劉惠介紹,作為綠色生態屏障建設的主戰場,津南區將高標准建設綠色生態示范區,提昇生態屏障品質,大力發展綠色產業。高質量建設會展經濟功能區,打造中國北方國際會展城。以海河教育園區和津南區一體化發展改革為契機,統籌資源優勢,推動產教融合,支持創新創業,打造創新發展聚集區。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推動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

  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堅持人民至上,就要把高質量發展、高效能治理的成果體現到人民群眾的高品質生活上。

  參會的薊州區下營鎮郭家溝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胡金領非常關注推進鄉村振興的內容。“我對建議稿中提出的‘統籌推進產業振興、人纔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非常振奮。”他說,農村要發展,文化必須先行,人纔是關鍵。要把農村紅色文化、鄉土文化、傳統文化總結好、學習好、利用好,培養出一批高質素的農民,增強鄉村發展後勁。

  “十四五”期間,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就要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懮,做好“衣食住行、業教保醫”民生實事,大力解決“一老一小”問題等,紮實推進共同富裕,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建議稿強調,實施應對人口老齡化戰略,加快完善各類政策措施。河東區將加快完善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推廣‘互聯網+養老’‘物業服務+養老’等模式,加快推進養老設施均衡布局,促進養老服務業態功能互補,打造社區‘15分鍾養老服務圈’。”河東區委書記范少軍表示。

  市醫保局黨組書記、局長李國田表示,將完善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與醫療救助三重制度功能,建立防范和化解因病致貧返貧長效機制,建立重大疫情醫療救治費用保障機制。“天津將加快推進醫療保障公共服務標准化規范化建設,完善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制度,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務。”

  ……

  美好藍圖已經繪就。展望天津“十四五”和2035年美好目標願景,與會同志精神振奮,信心滿懷。

  “藍圖不會自動變為現實,實現宏偉藍圖也不會是一帆風順,一定要胸懷‘兩個大局’,增強風險意識,堅持系統觀念,用腳踏實地的‘乾’來開拓發展新征程。”

  “面對‘十四五’,要營造強大發展氣場,增強‘等不起’的緊迫感、‘慢不得’的危機感、‘坐不住’的責任感,搶抓新的歷史機遇,發揚斗爭精神,強化擔當作為,以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事功’將藍圖變為現實。”

  與會同志走出會場,帶著一份沈甸甸的責任、帶著一份堅持新發展理念的篤定,也帶著一份再創天津新輝煌的豪情。(津雲新聞編輯孫暢)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