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高標准建設京津冀東部綠色生態屏障:書寫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代表作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天津日報 作者:周志強 劉雅麗 劉玉祥 編輯:劉穎 2020-12-06 08:45:09

內容提要:綠色生態屏障建設標段內,幾輛工程車正在緊張作業,把早已備好的種植土鋪到『掃尾』施工區域,進行最後約1萬平方米的冬植。

隨著天氣轉冷,南遷候鳥抵達七裡海濕地自然保護區休憩覓食。本報記者 劉玉祥 通訊員 田雨宸 攝

  天津北方網訊:11月10日下午,津南區雙橋河鎮西周莊村。

  綠色生態屏障建設標段內,幾輛工程車正在緊張作業,把早已備好的種植土鋪到“掃尾”施工區域,進行最後約1萬平方米的冬植。

  “用不了多久就能種完。”面對天津市綠色生態屏障建設指揮部辦公室主任邊偉光的問詢,施工單位天津市連盛達園林綠化工程有限公司項目負責人楊玉國很有把握,“前期土方作業最費時間,種起來會很快。公司今年5月進場,經過前期准備,10月1日開始大面積植樹,如今已種下7.8萬多株。”

  作為一項日常工作,綠色生態屏障建設指揮部工作人員要不斷往工地跑,督察了解進度,協調解決難題。“今年盡管受到疫情影響,但下半年工程進展很快。”邊偉光介紹。

  11月26日,楊玉國站在同一地點督促路面鋪設工程進度。他身後,8萬株樹木蔚然成林,“後天路面鋪完,這一標段主體工程全部竣工。”

  三年規劃建設,天津市綠色生態屏障“小荷已露尖尖角”, “天”字形骨架“骨骼”日益堅實、豐滿。今年屏障區內植樹數量為近年最多。明年,環首都東南部的這片綠色生態屏障,將煥發更加蓬勃的生機。

  2013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天津考察時強調,要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加快打造美麗天津,著力保護生態環境。2014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就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發表重要講話,進一步強調指出,要著力擴大環境容量生態空間。

  我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從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環境、大生態、大系統著眼,高標准謀劃建設綠色生態屏障,以實際行動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市委十一屆九次全會提出,天津“十四五”期間,包括綠色生態屏障建設在內的“871”重大生態建設工程要取得重大進展。天津將持續用力,在堅持新發展理念、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擴大區域環境容量生態空間上展現更大作為。

  推動京津冀生態共建共享,築牢首都“生態護城河”

  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生態環境共建共享極具現實意義,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2017年5月,天津市第十一次黨代會作出“濱海新區與中心城區要嚴格中間地帶規劃管控,形成綠色森林屏障”的決策部署。綠色生態屏障,開始由藍圖變為實踐。

  “京津冀山水相連,區域發展依托於共同的生態系統,維系於共同的生態肌體。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要求三地堅持生態環境共建共享,開展環境污染聯防聯控聯治,實現生態環境保護協同的率先突破。”天津社會科學院資源環境與生態研究所所長牛桂敏研究員表示,京津冀地區生態資源處在緊約束、緊平衡的狀態。天津市在中心城區與濱海新區之間的黃金發展走廊上,規劃建設相當於中心城區兩倍面積的綠色生態屏障,顯示出生態建設的大手筆、下好“一盤棋”的大局意識和捨我其誰的政治擔當。

  從生態空間上看,綠色生態屏障有機融入京津冀生態網絡。北連天津七裡海、大黃堡生態濕地保護區、盤山和於橋水庫生態保護區,同北京通州生態公園和濕地公園呼應。南接北大港和團泊生態濕地保護區,同雄安新區生態公園和濕地公園串聯。將天津正在加緊推進的七裡海、大黃堡、團泊、北大港四大濕地保護修復和渤海海岸線綜合治理等生態工程貫通起來,形成京津冀區域內從山到海的生態通道,切實築牢首都“生態護城河”。

  建設綠色生態屏障,也是天津堅持新發展理念,堅定不移走綠色高質量發展道路的“宣言書”。南北向約50公裡、東西向約15公裡、736平方公裡的綠色生態屏障區,徹底改變了中心城區和濱海新區東西對進、相向拓展“攤大餅”式粗放發展路徑,走上了綠色、集約、內涵、高質量的新路,有利於構建津城與濱城“雙城”輝映的新型城市發展格局。

  方向對了,就要全力以赴。我市加強組織領導,市委常委會會議、市政府常務會議專題研究部署屏障區規劃建設問題,市委主要負責同志多次深入現場調研指導,對屏障區建設提出具體要求。成立以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為組長、24個相關單位負責同志為成員的建設綠色生態屏障工作領導小組,在市、區兩個層面成立現場指揮部,統籌推動各項工作。市人大頒布《天津市生態環境保護條例》,突出建設綠色生態屏障等內容。市人大常委會通過《關於加強濱海新區與中心城區中間地帶規劃管控建設綠色生態屏障的決定》和《天津市綠色生態屏障管控地區管理若乾規定》,進一步壓實法律責任,強化剛性約束。我市出臺綠色生態屏障建設實施細則、市級重點造林綠化工程管理及驗收辦法等規范性文件,明確施工標准,確保工程質量。市紀委監委和市人大、市政協等將屏障區建設、資金使用管理等情況納入監督,全面督促保障工程建設,形成強大工作合力。

  “綠色生態屏障建設,在短短三年時間內基本形成‘生態屏障、津沽綠谷’的雛形,‘水豐、綠茂、成林、成片’的生態景觀初步顯現,生態基底不斷厚實。作為建設者,我們參與其中,既看到建設的成效,也收獲精神的財富。”邊偉光特別提到自己的感受,“從大局著眼,為未來築基,綠色生態屏障的建設實踐更新了天津乾部群眾的思維理念,空前強化了推進生態建設、堅持綠色發展的思想意識。”

  集思廣益、科學規劃,高起點高標准建設生態屏障

  回溯歷史,規劃建設中的綠色生態屏障區,自古為渤海退海之地,是內陸生態濕地系統向濱海灘涂濕地轉換的重要生態功能區。一百多年來的人類活動,改變了這片地區的面貌,土地被開墾、利用,水面和植被面積大量減少,生態承載力不斷弱化。

  參與規劃設計的天津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周長林介紹,通過建設綠色生態屏障,將恢復地區百年前的“津沽”風貌和“九河下梢,水鄉澤國”的生態環境。

  “綠屏”建設,規劃先行。為科學規劃好這一區域,我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突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理念,體現生態多樣性和歷史延續性。學習借鑒國內外生態建設典型案例,按照“宜林則林、宜農則農、宜田則田、宜水則水”原則,集思廣益編制《天津市雙城中間綠色生態屏障區規劃(2018—2035年)》。

  天津充分發揮專家智庫作用,采取“專家工作營”方式,由來自中國科學院、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等研究機構的11名專家領銜,成立城市空間、生態本底分析和評價等7個專項課題組,先後分兩批組織專家研究論證會,確保規劃的科學性、專業性、前瞻性。

  結合屏障區基礎條件,確定“一軸、兩廊、兩帶、三區、多組團”的總體空間布局。其中,橫向的永定新河濕地涵養帶和海河生態發展軸,與縱向的古海岸濕地綠廊和衛南窪濕地綠廊,組成區域內一個大大的“天”字形骨架。近期目標到2021年屏障區藍綠空間佔比達65%,遠期目標到2035年藍綠空間佔比達70%。

  屏障區以生態連續、建設區不連續為原則,實行嚴格的分級管理,落實差異化管控措施,嚴格限制高強度和高密度開發建設,最大限度減少污染、保護環境。其中,449.3平方公裡的一級管控區主要包括生態廊道地區和田園生態地區,按照“三分林、三分水、三分田、一分草”進行布局,禁止一切與生態環保無關的建設活動。

  在總體規劃的基礎上,涉及屏障區建設的濱海新區、東麗區、津南區、西青區、寧河區分別編制5個分區規劃,細化各項指標落實。同時,我市還制定了建設管控、道路、農業附屬設施、旅游等6個細則,編制水系、道路交通、生態環境保護、旅游、造林綠化和工業園區治理等6個專項規劃,科學規范行業建設標准,保障重點領域工作高效開展,逐步形成完整的規劃管控體系。嚴格對接京津冀區域發展規劃以及天津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濕地保護規劃、海岸線保護與利用規劃,構建區域生態大格局。

  在現場指揮部,記者了解到,技術部門已初步完成各項規劃數據的系統整合,結合現場查勘情況,形成日益豐富的基礎數據資料,正推動市級綜合監管信息化平臺建設。

  生態屏障區多為鹽鹼地,協調處理好土、水、植被物種的關系極為重要。規劃從打通地區水脈入手,統籌林田水草多系統治理與恢復,增強生態環境穩定性,構建屏障區高質量生態基底。

  ──通過治理22條河道,新(擴)建改造28座閘站,使區內河道、湖庫勾連成網,實現水系循環、活水成網、豐枯互補和優化調度。以湖庫和河道水系為骨架,以自然形態的池塘、淺灘等人工濕地為補充,形成兩級水系統,恢復津沽水生態環境與濕地涵養功能。

  ──將地區傳統臺田模式經驗與生態修復相融合,挖土成塘,滲鹼排鹽,控制地下水位。墊土成臺,防止土壤返鹽,臺地上種田、植樹,通過自然降水或定期人工灌水起到淡水淋鹼的作用,為林木提供適宜生長的空間條件,在無需排鹽工程的條件下,將樹木成活率提昇至95%以上。

  ──植被按照因地制宜、生態優先、多樣化、近自然原則選用,體現經濟節約,盡可能采用本地耐鹽鹼的植物。喬木如白蠟、國槐、垂柳、金葉榆等,灌木如紫荊、連翹、西府海棠等,地被如馬藺、委陵菜、大花秋葵等,種類共有20多種。

  “十大工程”系統推進,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生態場景

  初冬的官港森林公園,藍天麗日。

  這個總面積相當於18個水上公園的地方,始建於上世紀80年代。在綠色生態屏障區建設深入推進過程中,官港今年承擔起150多萬平方米造林綠化任務,植樹造林駛入快車道。公園內的空地、雜草地煥然一新,條條步道通林海,刺槐、金枝槐、國槐、白蠟、松樹等,透著鮮活的生機。

  立冬前,記者遇到60多歲的老史,他正在為新種下的樹木澆封凍水。老史名叫史春友,濱海新區楊家泊鎮看纔村人。他和30多名工友在官港務工,務的便是“綠色工”──每天穿梭林海,為林木澆水、培土、剪枝、鋤草。

  老史是種樹熟手,可最近一次補植,一天下來,他種的樹屈指可數,“成片種,肯定快。零星栽,工夫都耗在倒換地界兒上。”官港片區一標段項目承包單位天津綠茵景觀生態建設股份有限公司現場生產經理田士禹笑著解釋,“項目佔地79萬平方米,相當於110個標准足球場,栽植喬灌木31000株,成活率高於97%。綠化面積大,樹木成活率高,‘大海撈針’般補植自然不能以量論英雄。”

  一花獨放不是春。2020年,濱海新區生態屏障建設除官港片區外,還涉及胡家園街、經開區西區等,計劃造林總面積9800多畝。

  放眼736平方公裡“綠屏”,更多的拆遷地、復墾地、零散土地等變幻成藍綠色彩:津南咸水沽灣、辛莊灣、雙橋河灣三大片區規模顯現,海河南岸形成2萬畝林水生態帶;海教園綠廊鋪開“大林、大水、大綠”畫卷;東麗無瑕街北部、西青區王穩莊西南部等區域呈現林田相依美景,寧河區永定新河林水生態片區二期工程穩步推進……天津“綠屏”建設區域三年“美麗接力”,津沽大地生態文明建設“大合唱”歌聲嘹亮。

  通過對重點區域生態進行修復,目前一級管控區內林地面積已達14.28萬畝,林木綠化覆蓋率從7%提昇到20.4%,藍綠空間佔比達63.5%。隨著今年冬植的完成,這組數字還將再上一個新臺階,其中有林面積近20萬畝。

  自然生態是一個系統,生態修復同樣是一個系統工程,而不僅僅是種樹那麼簡單。

  在生態屏障區建設中,我市同步開展了拆遷與生態修復、植樹造林、水生態環境治理、高標准農田建設、人居環境整治與鄉村振興、道路交通建設、旅游發展、生態基礎設施建設、污染治理、綜合監管等“十大重點工程”,統籌推進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場景。

  針對屏障區內原有工業園區污染企業多、產業層次低等突出問題,下決心取締整合低效園區,堅決淘汰出清“散亂污”企業,對保留的工業園區實行“畝產論英雄”,倒逼落後企業轉型昇級,不斷提昇綠色發展水平。依托國家會展中心(天津)項目,借助天津大學、南開大學等眾多高校智庫優勢,積極引育智能制造、智能醫療、智能物流等高端新興業態,大力推動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產業發展,目前已有中航工業園、阿裡雲創新中心、華為物聯網創新中心等一批項目落地。一降一昇,區域綠色高質量發展水平穩步提昇。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天津的生態基底在逐步修復,城市環境承載力日益提昇,鄉村振興不斷推進,老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與日俱增。

  “過去,游客多時也就一天三四百人。隨著官港納入綠色生態屏障建設,公園借機提昇完善,游客量持續走高,除了本地人,也引來京冀等地游客,節假日日均客流量提高到兩三千。”官港森林公園林業管理部部長何國萍介紹。

  “與林為鄰,推窗見綠,想想都很美。”雙橋河鎮政府工作人員蘇放說,該鎮近年來以“綠屏”建設為契機,打造美麗鄉村,同時發展蘑菇種植基地、君子蘭基地等綠色產業,走出一條新致富路。“美了生態,紅了日子。前景可期。”

  市文化和旅游局專家保守估計,到2025年綠色生態屏障區將實現直接性旅游收入約70億元,間接效應下帶來280億元旅游收入。預計拉動直接就業約1萬人,間接帶動社會就業人員約5萬人。

  “城在林中,居在綠中,人在景中,車行園中”,一派怡人圖景正在津沽大地徐徐展開。綠色高質量發展的引擎牽引下,城市生態、生產、生活,呈現全新面貌。

  咬定青山,久久為功。按照規劃,到2035年,京津冀東部這片綠色生態屏障的建設目標,將與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確立的我國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同步實現。一片“綠屏”,將為京津冀區域的生態築起一道堅固的屏障,更將發展成一片綠色生態體驗帶、綠色產業發展帶、綠色財富聚集帶,成為新時代天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標志性作品。(津雲新聞編輯劉穎)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