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經評論:奮力『挪窮窩』 走上『奔富路』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經濟日報 作者: 編輯:靳永鋒 2020-12-08 15:32:12

內容提要:5年間,世世代代生活在大山深溝裡的貧困群眾在短期內實現了住有所居、幼有所育、學有所教、病有所醫、老有所養、弱有所扶,完成了過去需要幾代人纔能完成的巨大轉變。

核心觀點: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員子房先生認為,5年間,世世代代生活在大山深溝裡的貧困群眾在短期內實現了住有所居、幼有所育、學有所教、病有所醫、老有所養、弱有所扶,完成了過去需要幾代人纔能完成的巨大轉變。一戶人的搬遷,是生活的改變;960多萬人的搬遷,正是讓發展機會更加均等、發展成果人人共享的生動注腳。

總有一些年份,注定會在時間的坐標軸上鐫刻下熠熠生輝的印記。5年、960多萬人,“挪窮窩”“換窮業”,通過易地搬遷“拔掉窮根”,實現脫貧。近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秘書長趙辰昕宣布,“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任務已全面完成,960多萬建檔立卡貧困群眾全部喬遷新居。

很多人都經歷過搬家,一個“累”字是大家共同的感受。960多萬人要挪地方啊!人往哪裡搬、錢從哪裡籌、地在哪裡劃、房屋如何建、收入如何增、生態如何護、新村如何管?坐在電腦前打字的我們,或許想想這些就已經要“懵圈”了。那不搬行嗎?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重重大山阻礙了村民分享現代化紅利,貧困趕不走,小康就進不來,唯一的選擇只有“搬”。

從望之令人心驚的藤質“天梯”,到築起堅固安全的千層鋼梯、公共設施服務進駐,到村民整體搬入新居,再到青壯年可自願留在“懸崖村”參與旅游項目的開發,四川大涼山裡的阿土列爾村這個“懸崖村”正是易地扶貧搬遷的一個真實樣本。據統計,全國易地扶貧搬遷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純收入從2016年的4221元提高到2019年的9313元,年均增幅30.2%。5年間,世世代代生活在大山深溝裡的貧困群眾在短期內實現了住有所居、幼有所育、學有所教、病有所醫、老有所養、弱有所扶,完成了過去需要幾代人纔能完成的巨大轉變。

“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這是一百多年前,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裡寫下的深沈思考。從古到今,誰能夠解決農民問題,誰就能使中國長治久安。易地扶貧搬遷不僅是千萬貧困群眾在地理位置上的遷移,更是生產生活方式的重建、城鄉格局的重構和社會關系的重塑。一戶人的搬遷,是生活的改變;960多萬人的搬遷,正是讓發展機會更加均等、發展成果人人共享的生動注腳。

從試點探索到全面推進,再到精准脫貧攻堅,易地扶貧搬遷的實踐經驗告訴我們:群眾不僅需要搬得出,還要穩得住、住得下去,這樣纔能安居樂業。為此,“十四五”規劃建議就提出:“健全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續幫扶工作,加強扶貧項目資金資產管理和監督,推動特色產業可持續發展。” 不論是加快安置區配套產業落地,重點引進勞動密集型企業帶動就業,還是對吸納搬遷貧困勞動力就業的企業、對自主創業的搬遷貧困勞動力,給予稅收減免、貸款支持和資金補貼,相關部門要通過拓渠道、強政策、優服務,持續加大對易地扶貧搬遷群眾的就業幫扶力度。

回首來路,纔知道走出了多遠;親歷奮斗,纔明白付出的意義。新起點意味著新使命、新要求、新作為。村民進城了,還可能會遇到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在發展中產生,也要在發展中加以解決。“十四五”時期,寫好易地扶貧搬遷“後半篇文章”,就要結合推進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戰略,在“精”字上下功夫、在“准”字上謀實招,提昇完善安置區配套公共服務設施,加強社區管理,促進社會融入,以持續鞏固易地搬遷的脫貧成果。

   原標題:中經評論:奮力『挪窮窩』 走上『奔富路』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