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鼓論津】任吉東 熊亞平:近代天津制造業發展歷程,有這三個特征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北方網 作者: 編輯:付勇鈞 2020-12-14 22:21:52

內容提要:歷史上,天津制造業的較快發展,為將制造業確立為『立城之本』奠定了重要基礎。其發展歷程,也能夠為天津的『制造業強市』之路提供一定的借鑒。

天津北方網訊:《中共天津市委關於制定天津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提出,“全面增強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核心競爭力。堅持制造業立市,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12月2日,中共天津市委舉行的首場新聞發布會上,市工信局局長尹繼輝從三方面回答了如何理解“制造業立市”。尹繼輝還提到,天津的工業基礎有三大特點:一是有深厚的歷史積淀,二是有完備的產業體系,三是有突出的區位優勢。本期《聞鼓論津》邀請天津社科院歷史研究所所長、研究員任吉東與歷史研究所研究員熊亞平,就天津工業基礎的深厚歷史積淀這一話題進行解讀。

歷史上,天津制造業的較快發展,為將制造業確立為“立城之本”奠定了重要基礎。其發展歷程,也能夠為天津的“制造業強市”之路提供一定的借鑒。

近代天津制造業特征解讀

綜觀天津自開埠至新中國成立前夕的近代工業特別是制造業發展,可以看到以下幾個突出特征:

一是在結構方面具有一些突出特征。如在1900年以前,官辦企業和官商合辦企業佔據主導地位。1914—1928年間形成了以紡織和面粉等輕工業為主的發展格局。

二是一些技術領域為當時全國首創或國際水平。例如,貽來牟機器磨坊是我國及天津民族資本創辦的第一家機器面粉廠。1922年創辦了中國第一所化工研究機構——黃海化學工業研究社。1924年生產出中國第一批紅三角牌純鹼。20年代末,地毯織造業方面先後首創酸性媒介染色、拉絞織做、剪片浮雕、水洗絲光等工藝,逐漸形成特色,在全國處於領先地位。30年代初,制鹼技術已經達到當時的國際水平。

三是制造業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1900年以前,天津機器局、北洋水師大沽船塢等在國內軍工企業中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1922年前後,擁有六大紗場的天津成為全國第二大紡織工業中心。到新中國成立前夕,天津的工廠數和工人數分別佔20個沿海工業城市的9%和10%,僅次於上海,居全國第二位。其中造紙、印刷、化學、機械、電工器材、交通用具等制造業行業的工廠數量均超過全國同行業總數的10%。

新中國成立以後,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天津制造業煥發了新的生機與活力,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改革開放後,天津立足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通過實施高新技術產業化和傳統產業的改造,形成了一批以電子信息、生物技術與現代醫藥、新能源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近年來,天津直面制造業“昇級”“轉型”兩大挑戰,以創新驅動發展,重構以智提質、以質促興的產業發展觀,率先由制造向“智造”轉化,突顯出產業轉型昇級的前沿化與高端化,堅持為高質量發展贏得時間和空間,全力推動傳統制造業與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同時,也在以智能科技產業的快速崛起培育實體經濟新引擎,並在國內率先高舉智能科技產業發展大旗,搶佔發展制高點,致力於打造中國人工智能創新中心、人工智能產業集群新高地、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城市。

近代天津制造業興盛原因分析

近代天津制造業之所以興旺發達,有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天津位於華北平原東部,瀕臨渤海,又緊鄰北京,具有優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地緣優勢。因鄰近北京,無論是洋務運動時期,還是清末新政時期和北洋時期,一系列有利於制造業發展的政策都率先或較早在天津得到實施。

其次,天津開埠以後,商業貿易迅速發展,輪船、鐵路等近代交通快速發展,為制造業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原料來源和廣闊的產品市場。原料和市場是制造業發展必不可少的前提和條件。天津既為重要海港,又有多條鐵路聯絡華北腹地。隨著進出口貿易的發展,無論是內陸地區的農副土特產品的聚集,還是國外各種工業原料的輸入,均十分便利。與此同時,海運、鐵路和內河航運的發展,也極大地便利了天津與腹地、沿海商埠及海外各國和地區的聯系,大大便利了制造業產品的運銷。

第三,對技術創新與人纔培養的重視,為天津制造業的興旺發達,創造了重要條件。例如,1917年末,范旭東與陳調甫、王小徐采用蘇爾維法制鹼試驗成功。1926年李惠南等采用日本菌種,以傳統發酵工藝為基礎,結合日本醬油生產技術,創造了固稀結合的發酵新工藝。20年代末,地毯制造業首創酸性媒介染色等工藝。1940年,侯德榜經過多次試驗制定出新的制鹼法等。與此同時,主要制造企業及相關機構十分重視人纔培養。例如,天津機器局成立後,為掌握相關科學技術,洋務派在天津開辦了多種專業學堂,講授自然科學知識和專業技術,培養了一批產業工人和科學技術人纔。1932—1942年,黃海化學工業研究社曾完成41項研究項目,同時為中國化學工業和應用化學研究培養了大批人纔。

如果說,天津近代制造業的興旺發達得益於獨特的區位優勢、交通優勢和人纔優勢,那麼在新中國成立後,尤其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歷程中,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這些優勢得到更加鮮明的體現和充分的發揮,天津制造業借區位之勢,完成了從傳統工業到先進制造業的華麗轉身。特別是在黨的十八大以來的一系列方針政策和新發展理念的指引下,天津制造業呈現出新階段新的定位、新的目標,書寫出新時代新的追求、新的作為。天津制造業發展既有一脈相承,又有創新超越,既有雄厚的歷史底蘊,又有卓越的時代成效,發軔於近代,厚積於當代,也必將勃盛於未來。

總之,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天津要實現“制造業強市”的目標,應充分利用區位優勢,立足京津冀協同發展,借助“一帶一路”,著力發展面向新時代、創新新模式、引領新動能、吸引新人纔的具有前沿性、世界性的先進制造業,進一步凸顯天津城市功能和特色優勢,從而助力天津進一步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大都市。

本期特邀專家:任吉東(天津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熊亞平(天津社科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

整理 津雲新媒體編輯 王曉羽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