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時期民生保障工作的總體思路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人民論壇網 作者: 編輯:李松達 2020-12-22 21:19:21

內容提要:悠悠萬事,民生為大。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牢記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緊緊圍繞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作者:四川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導 羅哲 

悠悠萬事,民生為大。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牢記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緊緊圍繞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十三五”期間,我國民生保障工作取得了輝煌成就,獲得了許多寶貴的制度建設經驗。“十四五”時期經濟和社會的高質量發展至關重要,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對此,我們必須加強頂層設計,明確發展思路,持續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在“十三五”時期打下的良好基礎上堅持補短板、保公平、促發展,進一步發揮制度優勢,提高治理效能。

“十四五”時期我國將踏上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征程,經濟發展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和國家治理水平將得到大幅提昇。當前,我國經濟社會已經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民生保障事業將成為我國積極應對全球風險、維護國家安全與社會穩定的重要基石,對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產生重要作用。在“十三五”規劃即將收官之際,對“十四五”民生保障事業進行謀篇布局成為了黨和政府的現實需求。我們要以“六穩”“六保”工作為切入點,把民生保障目標放在首位,樹立科學的制度理念,完成“十四五”民生保障的發展目標。根據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十四五”民生保障工作應當注重以下幾點:

高質量的發展追求。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國居民的溫飽問題已經得到解決,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現有的民生保障項目在防范化解社會風險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對貧困人口的兜底保障。全面小康社會建成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會引發更高層次的需求,同時社會風險的變化也會導致新弱勢群體的產生,從而對民生保障事業提出更高要求,其制度目標將從保障公民基本權益轉向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未來,民生保障事業不僅要注重覆蓋面的擴大,更要確保質量的提昇。脫貧攻堅要轉向相對貧困治理,調整目標群體和扶貧模式,防止貧困邊緣群體和已脫貧人口返貧致貧。社會救助要秉持積極的發展救助理念,增加救助對象的生計資本,幫助其自力更生,擺脫福利依賴。社會福利要關注特殊群體新的需求,調整福利提供方式,確保福利充足性。

普惠性的價值導向。公平公正始終是社會發展所追求的核心價值,民生保障事業涉及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必須堅持普惠性的價值取向,切實推進全民共享。社會主義的本質在於實現共同富裕,民生保障則服從和服務於這一目標,應當通過完善制度規則,持續深化制度改革,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一方面,注意城鄉差異和地域差異,要以城鄉融合發展和區域協調發展為契機,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社會保障一體化。同時,建立區域之間的合作機制,避免因地域差別帶來的制度分割。另一方面,聚焦農民工和靈活就業人員等群體,探討制定符合其職業特征的社會保障制度,增強制度適應性與靈活性。重視殘疾人等特殊群體,加快建設無障礙通道及設施,增強其基本公共服務可及性,改善生活條件。社會保險應當持續提高統籌層次,爭取實現全國統籌,避免因統籌區分割帶來的待遇不公平。社會救助應當完善資格認定條件,明確專項救助目標群體,規范對象認定程序。

多元化的內涵發展。改革開放以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激發了市場和社會活力,資源和信息快速流動,社會均質化程度下降,群眾訴求呈現多元化特征。在公共服務領域,政府積極推動簡政放權,社會和市場力量不斷壯大,逐步參與到公共事務中來。私營部門與公共部門合作提供各項服務,相互補充、相互促進,形成良性循環。黨和政府積極推動社會共治共建共享,形成了多元參與、分工有序的社會治理格局。在此背景下,民生保障事業具備了多元化的發展趨勢,一方面是服務管理和提供主體的多元化,另一方面是服務方式和內容的多元化。“十四五”時期,社會變革將進一步加劇,全球交流將進一步加強,多元的群眾訴求需要不同類型的服務。因此,需要鼓勵和引導市場和社會組織參與到民生保障事業中來,完善資格認定規則,為民眾提供多樣化的選擇方案,豐富民生保障的形式與內容,形成多層次、多樣化的民生保障。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