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青高質量發展綜述:永葆定力抓實乾 行穩致遠謀發展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天津日報 作者:於愛澍 田建 張璐 編輯:唐淑倩 2020-12-25 14:29:00

內容提要:從破解發展難題到厚植發展優勢,從優化經濟結構到推進生產、生活、生態協調發展。兩年爬坡闖關,西青高質量發展不斷向深向好。

  天津北方網訊:從破解發展難題到厚植發展優勢,從優化經濟結構到推進生產、生活、生態協調發展。兩年爬坡闖關,西青高質量發展不斷向深向好。

  ──全力推動主導產業昇級。天津(西青)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建設風馳電掣,“雛鷹”“藏羚羊”“獨角獸”等紛至沓來,力促產業鏈一鏈貫通。

  ──謀篇布局戰略新興產業。中國電子系統技術有限公司、天津海康威視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天津奇安信網絡技術有限公司、富晟赫千(天津)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等世界500強、“國家隊”踏“雲”而來,力促創新鏈環環相扣。

  ──與時俱進深化改革。西青不斷刷新審批速度,創造了天津市首個“拿地即開工”的驚人速度。

  ──滋養綠水青山換得金山銀山。中國農民豐收節,驚艷亮相的小站稻重煥光彩,鄉間野趣中人居環境全面改善的傳統村莊漸入佳境。西青榮獲全市首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王穩莊鎮獲評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投入真心真金贏得民心民氣。教育發展三年行動圓滿收官,新增加的6540個小學學位和21510個幼兒園學位,力破入學“一位難求”。統籌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和精神文明建設,成功創建國家衛生區、全國健康促進區等。

  自身加碼發力同時,西青始終心系東西協作,在精准扶貧中堅持“互聯網+”項目帶動,被國務院評為東西部扶貧協作暨中央單位定點扶貧先進單位。

  對復雜局面,西青如何保持戰略定力,取得高質量發展的驕人成績?答案,寫在西青求真務實謀發展的真抓實乾中。

  根據市委、市政府對西青發展的戰略定位,西青從全局出發,以問題切口,以規劃先行,聚焦一系列暢通經濟社會循環的舉措,構建起堅實、可持續的長期動力系統,成為天津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生動縮影。

  強根基 育生機 高質量發展開新局

  從理解高質量發展內涵入手,西青樹立全新發展理念,確定以打造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為目標,夯實高質量發展的基礎。

  新理念催生西青主動融入發展新格局的闖勁兒。產業結構調整中,西青持續推進載體資源開發建設,做大做強先進制造業與提昇發展現代服務業同步推進,搭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四梁八柱。

  汽車是西青主導產業之一。第四屆世界智能大會上,天津(西青)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揭牌。深耕未來汽車產業發展方向,智能網聯車產業內的“雛鷹”“藏羚羊”“獨角獸”等紛至沓來,使“金字招牌”熠熠生輝。

  縱深鞏固優勢產業同時,西青瞄准信創產業發展風口,積極培育數字產業,搶佔新興戰略產業發展機遇。

  2019年,“國家隊”中科創新大數據中心落戶與中心城區隔“環”而望的京津冀西青大數據產業園。隨後,眾多營業收入超億元的大數據骨乾企業和項目紛紛入戶。

  今年上半年,“國家隊”中電長城網際系統應用有限公司在西青區精武鎮啟動大數據與信息安全服務產業示范區。11月4日,中電長城網際與天津市大數據管理中心、開金科技有限公司、海瀾德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簽屬戰略合作協議,依托示范區建設,為天津數字經濟發展保駕護航。

  保持產業結構旺盛生命力,需要各產業在發展中與時俱進。實踐證明,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第一動力。從鼓勵有能力的企業創新,到吸引創新能力強的項目落戶,再到培育創新成果轉化,圍繞創新西青多管齊下。

  鼓勵創新出實招,釋放支持高端制造業發展利好,出臺支持服務業發展政策,著力人纔強區;保障創新頻出招,疫情來襲,西青第一時間調整政策和工作模式,從加大減免力度到公布誠信紅名單,從支持企業復工復產到“護苗”等行動,使西青中小企業穩步渡過疫情寒冬,潛心自主研發。

  營造良好創新氛圍出新招,讓政策隨時適應項目,讓政府隨時服務於項目。在深化行政審批事項改革中,西青區在全市首創投資項目審批代辦“交鑰匙”工程。凡項目准入後有意向取得土地的企業均可向區政務服務辦提出“拿地即開工”申請,規劃、住建、審批等部門隨即聯合開展工作,實現各項環節與土地手續同步完成。同時,西青區將實行工業項目全流程定制式代辦服務,在土地供應前等評估評價工作,實現成果共享。

  10月30日,“網紅”元氣森林(天津)有限公司憑借剛剛拿到的開工許可證後立即開工,成為天津市首個“拿地即開工”成功案例。

  新理念,育新動能,展新生機。

  今年9月,涵蓋智能網聯車、直播電商、平臺經濟、新零售、產業園區運營等16個重點項目落戶西青,為西青經濟發展再添動力。

  繪綠色 顯特色 高質量發展闖新路

  越是躬身實踐,對高質量發展的理解就越深刻。

  高質量發展不是一蹴而就,是長期的、穩定的發展,更是經得起實踐檢驗、時代考驗的可持續發展,是保證人與環境和諧共生的可持續發展。

  然而,知易行難,西青如何做到生產與生活平衡?答案在西青枝葉繁茂的生態綠色屏障裡,在田連阡陌的大美稻田裡,在魚翔潛底的生態濕地裡,在阡陌交通的特色村莊裡。

  發展中的“捨與得”“快與慢”,西青區委、區政府各級黨員乾部有著深切的體會。兩年來,盡管發展面臨嚴峻挑戰,西青始終沒有降低保護生態環境的標准──既著力當前,又著眼長遠,堅守生態紅線,全力推動生態環境設倒逼產業轉型昇級。

  鐵腕整治,帶來生機盎然!

  西青在平衡生態與生產發展中確立:構建綠色循環產業體系,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圍繞二產產業體系高新化、生態化,三產產業體系高端化、高質化服務業,確定構建高端化、高效化都市農業體系。農業功能由單純生活供給向生活生態、旅游觀光功能轉變。2019年,西青區成功創建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區,成為全市首個獲此殊榮的區縣。

  雙層生態屏障建設過程中,西青發揮傳統設施農業發展優勢,依托“魚米之鄉”的歷史文化品牌,在生態屏障起步區王穩莊鎮開展小站稻種植。兩年來,王穩莊探索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鹽漬土壤改良措施。通過現代化農業管理,實現了小站稻從種植到生產加工的全過程都進入溯源體系,農民收入增長15%以上,促進了經濟發展、農民增收、第三方公司贏利的共贏局面。今年10月,西青區王穩莊鎮獲評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再次以實踐證明改善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

  咬定目標不放松的韌勁兒,使西青牢牢抓住高質量發展目標是城鄉發展均衡,全力推進“接二連三”發展模式,統籌兼顧生態與經濟、生態與生活,打造了集生態、宜居、旅游三位一體的現代都市型觀光農業。逐步建立完善以人為本、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諧、安全、便利、舒適的生態人居體系。

  韌勁兒,讓西青拓寬了發展思路,明確了發展方向。抓住人居環境整治契機,西青因村制宜、精准施策,對第六埠、大沙窩、大柳灘等特色村莊實行原址提昇改造,打造留得住鄉愁、聽得到蛙聲的“田園式宜居村莊”,並由“打造美麗鄉村”向“帶動農業產業和鄉村旅游業發展”延伸。

  “項目跟人走,人跟生態走。”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顯著特點。兩年來,王穩莊“大美稻香”、中北“百年花鄉”、第六埠村“重走長征路”“三河匯景”田園綜合體等特色農業項目和鄉村旅游品牌不僅成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實力的實踐,同時增加了西青營商環境的吸引力與影響力,緊鑼密鼓建設的企業家小鎮、口子鎮建設,成為彰顯環境魅力的縮影。

  解難點 聚熱點 高質量發展暖民心

  推動高質量發展,要讓人民生活更加殷實、更有品質、更高質量。繪就西青高質量發展的美麗畫卷,民生是其中濃墨重彩的篇章。回顧兩年發展,暖民心匯聚西青黨員乾部熱情似火的乾勁兒,生動詮釋西青高質量發展的根本目的。

  西青區委、區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解決百姓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百姓生活改善的“微縮影”與西青發展“大圖景”融匯共生,交匯出西青全面、可持續,健康發展的生動脈絡。

  幾年前,基礎教育學位少是西青教育發展短板,更是群眾關心關注的焦點。“教育是民生賬,更是經濟賬。高質量發展,人纔是這一資源,教育資源更是吸引人纔落戶的重要條件之一。”西青區主要領導指出。

  2017年底,西青區啟動教育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既要解決群眾入學難,又要通過優質教育資源吸引更多人纔、項目落戶西青,使教育從阻礙發展的難點變成推動發展的亮點。

  今年是教育發展三年行動收官之年,三年來,西青區教育發展突飛猛進。截至2020年9月,西青區幼兒園總數增至97所,可提供普惠性學位21510個。至2020年底,西青區還將增加幼兒園13所,增加學位3800個,超額完成104所目標任務,滿足區域居民入園需求。同時數質並重的優質教育資源,也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轉移以及企業人纔引進,提供學前教育有力保障。

  大事小事都是發展事,難點熱點都是落腳點。

  2019年,西青百姓盼來了渴望已久的區級體育館落成,2020年4月份,西青區級體育公園和體育場全部開放。兩年來,百姓身邊的荒地、空地少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個既能健身又有鳥語花香的口袋公園,“15分鍾”健身圈由夢想變成現實。截至目前,西青區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4.04平方米,彰顯著西青高質量發展的民生速度與溫度。

  過往的成績給人力量,未來的前景催人奮進。推動人民生活高質量,把增進人民福祉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讓發展成果有更多民生含量,讓人民群眾不斷感受到生活新變化,西青領導乾部擲地有聲。(津雲新聞編輯唐淑倩)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