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紮根拔窮根 拳拳真心現真情──武清區東西部扶貧協作和支援合作工作紀實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天津日報 作者: 編輯:孫暢 2021-01-15 07:46:00

內容提要:2020年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收官之年。小康,飽含著中華民族對幸福的憧憬和期盼。實現全面小康,凝聚著中國共產黨為人民利益而奮斗的初心使命。

  武清幫扶圍場縣共建成村級光伏扶貧電站154個,實現159個貧困村全覆蓋。

  武清區與圍場縣開展“津承百萬只肉羊全產業鏈項目”,幫助圍場縣改良品種、昇級產業、打通銷路。

  天津北方網訊:2020年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收官之年。小康,飽含著中華民族對幸福的憧憬和期盼。實現全面小康,凝聚著中國共產黨為人民利益而奮斗的初心使命。為讓全國人民一道邁入高質量小康社會,繪就先富幫後富、攜手奔小康的偉大圖景,武清區積極響應中央、市委號召,秉承“一家人一條心、一家人真情意、一家人同發力”理念,與受援地區廣大乾部群眾一道,補短板、強弱項、打基礎,共同書寫了“拔窮根”“脫真貧”的奮斗故事。

  貧困戶在涇川縣扶貧車間制作服裝

  靜寧縣三合鄉光華村的村民(貧困戶)在扶貧車間內,為電商平臺生產的?面裝袋打包。

  激發動力摘窮帽 不等不靠真脫貧

  走進“平涼紅牛”涇川鼎康肉牛育肥場,一頭頭健壯的棗紅色的牛,一邊咀嚼著含有燕麥、益生菌的營養餐,一邊聽著旋律優美的輕音樂,還能悠閑地在全自動牛體按摩刷上“按摩”身體。

  育肥場廠長李曉偉介紹,這裡推行日本和牛全程飼養管理模式,達到科學喂養的目的。“現在我們飼喂所培育出的平涼紅牛高端牛肉的品質可以和日本和牛的品質相媲美。”李曉偉驕傲地說。

  同在現場的涇川縣旭康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程強補充道:“自從精准扶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武清區不僅帶來了好乾部,為我們的養殖發展提供了技術和交流機會,還帶來了好項目,幫助我們提高平涼紅牛的市場認知度。目前,天津市民在‘武清味道’電商平臺和線下大型超市裡都能買到平涼紅牛相關產品,相信不遠的將來我們平涼紅牛一定會成為中國紅牛。”

  如今“平涼紅牛”已經創立了它的“純種化”養殖品牌,這個帶有濃郁黃土高原色彩的種群,也已成為當地脫貧致富的特色支柱產業。在同樣屬於平涼市的靜寧縣,一條圍繞著“牛產業”打造的循環農業致富路也已鋪就。

  在靜寧縣312國道沿線的草畜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拉牧草的車輛絡繹不絕,界石鋪鎮隴上草牧業公司的張紅霞介紹,她之前在家務農收入很不穩定,現在通過勞務培訓學會了裝載機駕駛技術,到公司上班後不僅有了固定收入,家中還種上了牧草養了牛,日子越來越好。張紅霞裝載的牧草,主要供應界石鋪鎮的平涼紅牛供港養殖及創匯基地,牧草作為紅牛的飼料,牛糞還能作為牧草的肥料,界石鋪鎮以供港肉牛養殖及出口創匯基地為核心,從不同角度切入飼草種植、肉牛養殖、畜肥生產還田等各個環節,走出了一條以畜帶草、以草興畜、畜肥還田的種養循環農業發展路子。

  談及東西部扶貧協作成果,界石鋪鎮鎮長李高強喜笑顏開,他說在武清區項目技術資金等各個方面的扶持下,該鎮因勢利導,大力發展草畜產業,形成了一個草畜產業帶動一二三產業循環發展的模式,促進了老百姓脫貧攻堅,推動了鄉村振興。

  產業扶貧成為激發受援地內生動力的強大力量,自2017年武清區與涇川縣、靜寧縣開展多領域扶貧協作以來,統籌落實財政幫扶資金2.3億餘元,實施幫扶項目190餘個,初步形成了“牛”“果”“菜”的三大特色產業。資金和項目到位以後,武清區積極幫助兩縣探索市場化合作機制,借助武清電商平臺資源優勢,打造特色農產品品牌,搭建更加廣泛的市場銷售渠道,同時強化“造血”功能,把扶貧與扶志、扶智、扶技能、扶產業緊密結合起來,通過龍頭企業對接市場、合作社組織生產,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主動全環節地參與到產業鏈條中,持續鞏固扶貧成果。

  河北圍場縣牌樓鄉東岔村,一排排海藍色的光伏板在陰雨初霽的陽光下熠熠生輝,連綿近千米。村民劉萬財介紹,那電表上跳躍的數字不僅顯示的是發電量,更是大伙兒的“陽光收入”。劉萬財和妻子李桂芹是居住在東岔村的一對70多歲的老夫妻,由於年老多病,二人已經喪失勞動能力,如今只有剛滿20歲的孫子與他們一同生活,經濟狀況十分困難,正是村級光伏扶貧電站讓這個家庭重燃了生活的希望。劉萬財算了一筆賬,電站租地收益每年2000多元,孫子在電站打工每月收入2000元,效益分紅每年到手3000元,光伏電站項目每年可以給家裡帶來近3萬元收入,大大改善了家庭的經濟狀況。更讓劉萬財欣喜的是,該項目與當地居民簽訂合同20年,這讓全家持續穩定增收吃了一顆定心丸。

  牌樓鄉東岔村村級光伏扶貧電站是武清幫扶圍場縣建設村級光伏扶貧電站項目中的一個。四年來,武清累計落實市、區兩級幫扶資金1.4億元,幫助圍場縣建成154座電站,覆蓋全縣159個貧困村。光伏電站收益用於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並實行收益“二次分配”,60%用於貧困戶收益分配,40%用於發展村級小型公益事業。

  江達地理位置優越,是四川、青海、西藏三地的結合部,是國道317線進藏的第一縣,也是藏東的門戶。武清結合江達優勢,提出在生態保護優先基礎上提高產業扶貧的精准性,依托獨特的交通、資源優勢,大力推進旅游扶貧的舉措。

  雪巴村祥水山莊項目投資1500萬元,佔地面積約 4000 平方米,是集休閑度假、餐飲、娛樂、住宿為一體旅游接待場所,建成後將為雪巴村全村參與旅游服務奠定基礎。

  雪巴村祥水山莊項目只是多年來武清援助江達進行產業扶貧的一個縮影。近年,根據江達本地的實際需求,累計實施幫扶項目50個,除支持援建卡貢鄉文化產業基地和雪巴村祥水山莊兩個重點項目外,還涵蓋配套當地異地搬遷居住點的超市、洗車場、汽修廠,以及協助當地貧困戶實現家門口就近就業的糌粑加工廠、菜籽油加工廠等帶貧項目。

  涇川平涼紅牛,靜寧草畜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圍場光伏電站,西藏祥水山莊……每一個產業項目都傾注了武清幫扶乾部和當地乾群的心血,凝結了他們的智慧。三年來,雙方共克時艱,從產業立項、規劃、實施,到最後開花結果,受援地區乾部群眾嘗到了東西部扶貧協作和支援合作帶來的甜頭,更找到了不等不靠真脫貧的內生動力。

  涇川縣朱家澗村村民李海玲種植的甜瓜

  靜寧縣城川鎮紅旗村陽光蔬菜大棚

   生活不愁有保障 民生福祉繪新篇

  “兩不愁三保障”是脫貧攻堅的底線性任務,承載著民生期待,同時也是一塊“試金石”,檢驗著脫貧工作的質量和成色。

  “通過大數據演示宏觀的化學實驗,令我對所學知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記住了實驗現象和過程,不用再死記硬背結果了。”結束了化學實驗課,靜寧縣甘溝中學高三一班的餘盼盼,迫不及待分享喜悅。

  在嶄新的實驗室,黑板中央嵌著偌大的觸控式電子教學設備,教室內實驗器械一應俱全。據了解,武清幫助該校新建了數字化的化學實驗室和物理實驗室。武清對於靜寧的教育扶貧,並不止於資金及硬件設施的投入。靜寧縣甘溝中學校長王天恩說:“我們學校有不少老師都去過武清的中學參觀學習,這種互學互訪是從2018年開始的。”

  幾年來,武清累計投入教育資金233.52萬元,為靜寧貧困鄉鎮中心小學及初、高中配置教學多媒體設備,組織靜寧教育領域人纔到武清學習交流;先後援派26名武清教師到靜寧掛職,覆蓋小學至高中全部學年段。

  在脫貧攻堅奔小康的征程中,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是繞不開的“硬骨頭”。在圍場縣半截塔鎮什八克村,從醫12年的郝玉良講述了村衛生室這些年的變化。“以前租民居給村民看病,幾年換一個地方,空間不獨立,沒有能儲存中草藥的地方。現在我們這個衛生室是去年新建的,有專門的藥品儲備室,我的大藥櫥終於有地兒放了。”

  為解決圍場縣醫療衛生水平較差,診療服務能力不足,因病因殘致貧率較高的難題,武清瞄准圍場縣基礎設施短板,聚力基層群眾醫療服務需求,全力支持圍場基層醫療基礎設施建設,著力解決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看病遠”的難題,2019年,籌措資金240萬元,謀劃實施涉及20個鄉鎮、38所衛生室的標准化建設項目,惠及人口6353人。

  在靜寧縣甘溝鎮雷黃村,嶄新的衛生室矗立在村委會旁,衛生室內部布局規范,衛生室管理和工作制度也十分嚴格。“我們村離縣城遠,以前去看病,一趟要兩個多小時。現在一般的病就在村裡看,費用還能報銷!”郜忠芳老人說,建標准化衛生室是武清給靜寧貧困百姓辦的一件大好事。

  為保證貧困戶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更好防病,新衛生室建成後,村醫與214戶簽約家庭醫生協議,實行一戶一檔。“由醫生定期進行跟蹤服務,享受相關的醫療報銷政策,最高能達70%。”衛生室坐診村醫黃高松介紹說。

  幾年來,武清爭取項目資金320萬元,通過改建、新建、整合等多種方式,完成45個村級衛生室標准化建設和維修,進一步增強了靜寧縣醫療服務水平和能力,為健康扶貧工作有序推進搭建陣地。 

  危房改造和道路、橋梁建設是一項情系千家萬戶的民生工程。在威戎鎮李溝村,50歲的李福牛,家中三口人,原來30多年一直住在破舊的土坯房裡。“以前每逢下雨,尤其是遇上汛期,生怕房子隨時會塌。”回憶之前的生活,李福牛眼含淚花。而現在,50平方米的新房內,客廳、臥室、廚房齊備,還通上了自來水。

  靜寧縣威戎鎮黨委副書記、鎮長王永強介紹:“武清投資對貧困戶進行了危房改造,全鎮危房全部清零。同時,還開展農村安全飲水工程,鎮上家家戶戶通上了自來水。”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圍場縣南山咀村村民出行的真實寫照。南山咀村道路養護員楊鳳文說:“以前的路是破舊老路,一下雨路面積水嚴重,就得靠人工清理。現在路修好了,下雨再也不怕了,來這旅游的人也多了,農民的收入越來越好了。”

  一條條通村達戶的農村路,一座座巍峨挺立的橋梁,方便了村民的日常出行,也方便了特色農產品外運,更方便了外來游客旅游觀光。三年來,武清為圍場縣建設橋梁11座,板涵2座,修建防洪堤4500餘米,治理山洪溝800餘米,這些看得見摸得著的項目為百姓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方便和利益。

  涇川縣朱家澗村設施蔬菜園區

  騎著蝸牛追寶馬 攜手奮斗奔小康

  抬頭是山,低頭是山。“夾”在山旮旯裡的朱家澗是涇川縣深度貧困村,也是今年國務院掛牌督戰的貧困村。“山大溝深路不平,十年九旱地絕收。”這是朱家澗村的真實寫照。直到2020年2月,朱家澗村貧困發生率仍超過18%。

  脫貧攻堅戰打響後,天津市武清區一支特別能戰斗的隊伍來到了這個偏遠小村,他們用心用情為朱家澗村開闢了一條脫貧路,叩響了夢寐以求的小康之門。

  自然環境惡劣、扶貧投入巨大、就地脫貧困難、返貧率高,是朱家澗村脫貧致富的“攔路虎”。脫貧攻堅戰打響後,當地政府決定,搬家!2019年6月,朱家澗村125戶徹底告別土窯洞,整村搬遷到王村街道的移民新村。搬離了窮窩窩,住進了新樓房,但遠離了過去的田地,種啥吃啥?錢從哪來?老一輩的致富經不夠用了,粗放發展的農業舉步維艱,下一步究竟要怎麼走? 

  朱家澗人所有的難,武清區都想到了。

  武清聚智聚力為朱家澗村謀良策,因地制宜探索經濟發展新路子:窮在“農”上,也要富在“農”上!

  小農經濟,不成規模怎麼辦?

  武清區先後落實東西部扶貧資金700餘萬元,建成朱家澗村設施蔬菜園區,1座日光溫室、300座鋼架大棚,免費分給朱家澗村每家每戶。武清區和王村鎮大手拉小手,以“公司+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精准扶貧生產方式,為朱家澗村趟出一條產業脫貧之路。興澗養殖、綠帆蔬菜、山河苗木3個專業合作社發揮扶貧帶貧作用。在設施蔬菜園區,通過貧困戶自主經營、流轉經營和專業合作社幫帶經營3種方式,帶動貧困戶全覆蓋發展蔬菜產業。

  疫情影響,沒有訂單怎麼辦?

  武清區委、區政府連夜啟動消費扶貧應急響應機制,第二天就制定了《武清區受援地區扶貧產品“進機關、進食堂、進家庭”工作方案》,動員全區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通過食堂用餐、工會會費等“以購代捐”的方式采購。6月5日,第一批2萬斤甜瓜裝車發往武清區,6月19日,總價值106萬餘元的18萬斤甜瓜全部送達武清。甜瓜雖小,卻踐行著兩地“一家人一條心、一家人真情意、一家人同發力”的扶貧初心。

  脫貧以後,後續發展怎麼辦?

  2020年5月10日,武清區引進的“天津黑馬──朱家澗水培韭菜”項目首批產品喜獲豐收,更多天津特色品種將在朱家澗落地生根;6月19日,涇川縣肖建中名師工作室掛牌成立,武清農技專家要在當地帶出一支懂技術、善經營的隊伍;6月,全力克服疫情影響,武清通過輸轉到省外和蔬菜園區就地就業,使朱家澗村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實現100%就業;8月,“武清小兔拔拔蘿卜涇川種植基地”落成,青蘿卜與甜瓜間種,向土地要更大效益……

  不僅如此,位於京濱工業園的天津大禹節水公司捐贈價值31.67萬元的滴水灌溉設施,武清區泗村店鎮倉上村援助幫扶資金10萬元、購置飼草收割車,武清和平之君服務中心針對28戶未脫貧群眾開展微捐助……兩地“村企、村村、村與社會組織”主動結對解難題,搭建致富橋。

  “還希望武清區幫些什麼?”

  “夠咧。”

  面對提問,朱家澗村的老書記朱存錄只回答了兩個字。後來他說,武清已經做了很多工作,接下來他們要用自己勤勞的雙手脫貧致富,奮斗出美好生活。說這話時,他挺了挺胸前的黨徽,“ 以前的日子苦,苦到不敢相信現在的甜。我時刻記著,是黨的好政策讓我們修了路、蓋了房、過上了好日子。”

  小康承載初心、小康屬於人民。全面小康,是一個個家庭夢想成真、笑顏綻放的鮮活故事,是千千萬萬中國人不懈追求、改變命運的奮斗歷程……在這項偉大的行動中,有你,有我,也有他。(津雲新聞編輯孫暢)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