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協同發展進行時】東六環改造、文化新地標……北京城市副中心最新建設情況在這裡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北方網 作者: 編輯:靳永鋒 2021-01-15 21:27:05

內容提要:歲末年初的冬日裡,在天安門向東30公裡的京杭大運河畔,雖然寒風陣陣,可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設卻正如火如荼。

天津北方網訊:歲末年初的冬日裡,在天安門向東30公裡的京杭大運河畔,雖然寒風陣陣,可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設卻正如火如荼。

早在2012年,北京就明確提出了“聚焦通州戰略,打造功能完備的城市副中心”,明確了通州作為城市副中心的定位。在《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中所提出的“一核一主一副、兩軸多點一區”的城市空間結構裡,“一副”就是指北京城市副中心。

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是疏解非首都功能、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大戰略,在千年大運河兩岸,一幅幅藍綠交織、水城共融的圖景正徐徐展開。如今的北京城市副中心正在建設哪些項目?這些項目何時竣工,又將實現哪些成果?津雲記者走進北京城市副中心多個項目的建設一線,為您帶來這裡建設的新動態。

冬日裡東六環改造工程:“縫合”起來的城市空間

冬日的北京東六環路上,一項道路改造工程正迎著寒風進行著。

這裡位於城市副中心的核心區,沿線串聯宋莊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潞縣故城遺址、行政辦公區、城市綠心、北京環球主題公園多個功能中心,也是聯通順義、大興、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和大興國際機場的重要道路。在此處展開的東六環改造工程就像一只手,將北京城市副中心的空間優雅、高效地“縫合”起來。

南起京哈高速立交、北至潞苑北大街,東六環改造工程全長約16.3公裡,項目分為直接加寬與入地改造兩部分,預計將於2023年12月交付使用。

據了解,這個項目承載著多個“第一”:它是北京地區第一座大直徑盾構地下道路,盾構直徑全國第一,且為單次掘進全國最長的盾構隧道之一。

中鐵十四局東六環改造工程項目副總工程師孫長松介紹道,東六環路改造工程在建設上具有“一多、一高、兩難”的特點。“一多”是指控制因素多,隧道下穿16條道路、9條軌道、3條河道;“一高”是指環境要求高,工程穿越副中心核心區,施工環境要求較高;“兩難”是指特長超大直徑盾。技術難度大、隧道穿越副中心核心區運營難度大。為克服上述困難,光是項目前期研究,便足足歷時4年。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除了精密規劃設計,高端的工程設備也必不可少。孫長松介紹道,在東六環改造工程項目中,有兩臺“大家伙”發揮了巨大作用——盾構隧道采用了兩臺國產裝備、自主制造的超大直徑泥水平衡盾構機,來完成掘進。這兩臺16米級“京華號”盾構機,是目前最大直徑的國產盾構機,也是名副其實的國之重器。

孫長松還向記者透露了一個工程的“小彩蛋”。“我們的‘京華號’盾構機有一個有趣的小細節,它用於開挖土體的刀盤上的涂裝,是一個京劇臉譜的圖案。這體現了我們在工程進行中,希望加入一些北京有代表性的文化元素,可以說是建設者們的別具匠心吧。”孫長松笑著介紹道。

城市副中心這座在建客運樞紐 將助力“軌道上的京津冀”

東六環路改造工程是北京城市副中心重點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對促進京津冀區域交通一體化發展、構建綜合交通體系具有重要意義,這樣的工程不止一個。事實上,實現“軌道上的京津冀”,是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的核心。為了讓“軌道上的京津冀”更加暢通便捷,除了正在進行的東六環路改造工程,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也將成為重要一環。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下文簡稱“北京副中心站樞紐”)是京唐城際、京濱城際鐵路近期始發終到站, 也是城際鐵路聯絡線的重要車站,是北京10個全國客運樞紐之一,是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的“橋頭堡”。

北京副中心站樞紐是北京市繼大興國際機場後又一個大型交通基礎設施工程,按照“一體化設計、一體化建設”原則推進實施,於2019年11月30日開工。北京副中心站樞紐建設周期為5年,預計2024年12月底具備通車條件。建成後將成為亞洲最大的地下綜合交通樞紐。

津雲記者從北京城市副中心黨工委處了解到,北京副中心站樞紐集成2條城際鐵路、3條地鐵線路,可依托京唐城際鐵路和城際鐵路聯絡線實現1小時直達雄安新區、天津、唐山等地,35分鍾直達北京大興國際機場,15分鍾直達北京首都國際機場;依托地鐵6號線、平谷線、101線實現快速連通中心城區及副中心周邊區域,形成對外交通與內部交通的高效銜接。

地下匯集城際鐵路和市內地鐵,是北京副中心站樞紐的一大亮點。記者獲悉,北京副中心站樞紐一體化地區以交通樞紐功能為主,兼有商務辦公、綜合服務功能,匯集了五星級酒店、5A級寫字樓、公寓、文化藝術展覽、商業、休閑等業態。在這座“地下城”中,鐵路站場位於地下三層;地下二層主要為城際鐵路候車廳、換乘通廊、出站廳、旅服商業以及管理設備用房;地下一層主要為城際鐵路進站廳、公共服務空間以及設備管理用房。

即便具備多層結構,但北京副中心站樞紐建成後的換乘卻不會復雜。“通過換乘通道,距離最近的兩條線路換乘只需1分鍾,一般換乘可在3分鍾完成。”京投樞紐管理公司副總經理張登科介紹道。

作為“未來亞洲最大的地下綜合交通樞紐”,其現場施工規模自然頗為壯觀。記者在北京副中心站樞紐施工現場看到,數十臺塔吊林立其中,到處是一副熱火朝天的奮戰景象。這座交通樞紐將向地下深挖32米,基坑東西長達兩公裡,土方開挖量預計達到1300多萬立方米。據介紹,這個開挖量相當於“挖出7個昆明湖”。

就北京副中心站樞紐的最新建設進展,津雲記者了解到,截至2020年12月底,北京副中心站樞紐01、02標段地下連續牆順利閉合,為項目圍護結構施工向支橕體系施工工序轉換創造了條件。

北京添新的“打卡地” 這三大建築將成文化新地標

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設離不開城市交通的發展,也離不開文化休閑元素的構建。2020年底,在與北京城市副中心隔大運河相望的一處塔吊林立的施工現場,記者近距離看到了未來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文化中心、活力中心、市民文化休閑娛樂中心的建設。

2019年10月28日,北京城市副中心劇院、圖書館、博物館三大建築及共享配套設施項目(以下簡稱“三大建築項目”)正式開工。2020年12月底,記者在三大建築施工現場了解到,三大建築項目正在緊張建設中。三大建築建成後,將成為北京的文化新地標。

北投集團三大建築項目總經理陳宏達介紹,三大建築項目是北京市重點惠民工程,該項目將文化體驗與市民生活緊密結合,能夠進一步滿足市民文化休閑需求,將立足城市副中心、輻射京津冀。從地理位置上來看,三大建築與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隔大運河相望,位於城市綠心森林公園西北部,是城市副中心“一帶、一軸、兩環、一心”規劃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大建築均具備濃厚的文化屬性,將各自發揮重要的文化功用。談及三大建築的設計,北投集團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築項目部田丁告訴津雲記者,北京城市副中心劇院、圖書館、博物館這三大建築在設計理念上均有獨到之處,主要反映了首都的文化特色。“城市副中心劇院又名‘文化糧倉’,設計理念源於通州古糧倉和在大運河上運送物資的船舶,包括歌劇院、音樂廳和戲劇院三個表演藝術的‘文化容器’;城市副中心圖書館又名‘森林書苑’,外形如一枚赤色的印章,其設計理念源於中國傳統文化符號‘赤印’;博物館則形如鑲嵌在城市森林中的‘帆船’,又名‘運河之舟’。”田丁介紹道。

截至目前,三大建築項目已陸續完成止水帷幕施工、土護降工程及工程樁施工作業,未來還將配套建設商業設施、停車庫等。至2020年年底,三大建築項目已正式進入主體結構施工階段,並全面衝出“地平線”,預計將於2021年上半年實現主體結構封頂,2021年底前實現外立面亮相,2022年12月底實現工程竣工,並交付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文物局布展。(津雲新聞編輯靳永鋒)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