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循環』助力天津『十四五』經濟發展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天津日報 作者:劉秉鐮 編輯:劉穎 2021-01-25 12:38:12

內容提要: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是對『十四五』和未來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發展戰略、路徑作出的重大調整完善,是著眼於我國長遠發展和長治久安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對於我國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對於促進世界經濟繁榮,都會產生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天津北方網訊: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是對“十四五”和未來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發展戰略、路徑作出的重大調整完善,是著眼於我國長遠發展和長治久安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對於我國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對於促進世界經濟繁榮,都會產生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

  新中國成立七十餘年,我國經歷了由立國戰略向富國戰略的跨越、目前正在積極推進強國戰略。尤其是改革開放四十餘年,中國創造的經濟增長奇跡令世界矚目。通過開放,有效地實現了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的整合對接、更好地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和兩個資源,使外經貿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橕。

  當前,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經濟大循環調整加快、全球治理向多極化方向加快重構、逆全球化趨勢加劇、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全球經濟持續衰退等特征凸顯,這深刻地改變著中國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國際市場與外需規模。與此同時,我國經濟發展增速放緩,“三大陷阱”亟待跨越。基於此,中國經濟發展迫切需要尋找新動能、新動力與新增長點,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適應我國經濟發展階段變化的主動選擇。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雙循環”不是保守的自我封閉,而是新發展格局下對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化:積極構建暢通的國內大循環,以擴大內需規模、提昇產業鏈與供應鏈能力、提昇科技創新能力等為支橕點,不僅有利於提高國內大循環的質量,也有利於提昇其嵌入全球價值鏈的能力,這將有利於形成國內大循環與國際大循環的相互促進的良好局面。強大的內需市場是保證經濟高質量發展、提昇綜合國力的關鍵,也是構建內循環的重要支橕。因此,“兩新一重”即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和發展新一代信息網絡,加強新型城鎮化建設,加強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設,正是擴大國內需求、激發新動能、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

  推動天津“十四五”時期

  經濟高質量發展

  國家戰略深刻影響國家經濟發展,也顯著影響著區域開發格局。區域經濟發展根植於國家經濟整體發展,是國家經濟運行系統的地域表現、空間映射與有效支橕。從總量上看,區域經濟從屬於國家經濟,國家經濟政策影響著區域經濟發展;從結構上看,區域經濟反作用於國家經濟,區域要素稟賦的空間格局與區域間關系影響著社會總資源的利用效率和社會總財富的生成。區域成為國家戰略與國家政策的重要實施載體。因此,新發展格局的戰略要求必然深刻影響天津經濟發展。“十四五”時期是天津在全面建成高質量小康社會基礎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大都市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是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時期。必須深入貫徹落實市委十一屆九次、十次全會精神,加快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努力實現“一基地三區”功能定位,打造國內大循環的重要節點、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支點,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大都市,推動“十四五”時期天津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培育新動能,構建北方先進制造業新高地。堅持制造業立市,建設制造強市。天津作為北方經濟重鎮和老工業基地,既有良好的發展基礎,又有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的定位,必須發展先進制造業,保持制造業合理規模和比重。目前制造業發展的主要問題就是技術供給不足和產業鏈過短,將培育發展先進制造業集群作為新動能引育的重要抓手,進一步做大做強信息安全和動力電池兩個全國先進制造業集群,加快確立並完善“1+3+4”現代產業體系。為達到上述目標,首先,應充分對接北京全國科技創新中心的優勢資源,推進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建設。建立健全各類創新產業基金引導和運行機制,加快推動科技成果落地轉化。提昇產業創新承載力和競爭力。其次,借助“兩新一重”的政策優勢和濱海新區的發展空間,加快規劃重大產業發展項目,延伸產業鏈、提昇價值鏈,形成要素集聚的平臺,進而快速擴大經濟規模。

  二、積極優化空間格局,打造“津城”“濱城”雙城發展格局。《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一核、雙城、三軸、四區、多節點”空間布局,對天津在京津冀總體空間格局中的優先地位予以高度重視。要以優化京津軸線空間布局為導向,立足世界級城市群建設要求和天津既有空間格局特點,揚長補短、雙管齊下,打造“津城”“濱城”雙城發展格局。打造雙城格局,就是要推動城市發展由“單中心”向“多中心”轉變,形成“組團式”空間布局,避免城市發展“攤大餅”的弊病。著力增強“濱城”城市綜合配套能力,提昇“津城”現代服務功能,加快形成合理分工、功能互補、協同高效的空間布局。要積極謀劃新的發展空間,填平京津之間的窪地,形成以中心城區為核心的雙向空間發展模式,促進城市間與城區間的共享、合作、分工、交流,加速形成多核心、星雲狀、網絡化為特點的“北京中心城區—北京副中心(通州新城)—京津新區(天津武清區)—天津中心城區—濱海新區”都市連綿帶,使其成為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的新支橕、新引擎和新示范。

  三、借助“兩新一重”和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政策,加緊謀劃大的投資項目。對標目前六大世界級城市群的經濟規模,京津冀地區還有差距,天津作為世界級城市群第二大城市,迫切需要提振士氣,積極服務於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建設的戰略目標要求,更好落實“一基地三區”的功能定位,加快發展。目前,北京正在建設通州新城,河北雄安塔吊林立,為此,應以“兩新一重”為契機,牢牢把握新機遇,激活新動能,危中尋機、化危為機,加緊謀劃大的投資項目,進而拉動天津要素集聚能力和經濟增長。

  四、大力發展港航產業,構建京津冀雙循環的開放窗口。加快新信息技術應用與設施建設,實現港口全供應鏈的智慧化。依托口岸優勢,以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為方向,以培育引進新型業態為重點,著力延伸口岸產業鏈和價值鏈,強力推進商貿流通業、國際航運與物流業、臨港制造業、創新型金融業、郵輪產業、基於互聯網與大數據的信息諮詢中介服務業等六大產業,在海港空港區域形成高端產業、新型業態聚集,港航服務、商貿流通總部型領軍企業雲集的口岸產業集群,打造現代口岸產業體系。促進口岸由樞紐與通道功能,向貿易功能、產業功能和開放功能積極拓展,增強口岸對國際優質要素集聚能力,使口岸更好地服務於天津乃至京津冀經濟發展。

  五、推進新型城鎮化、促進國內大循環。積極推進新型城鎮化是積極應對復雜的國內外形勢、充分挖掘內需潛力、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新發展格局的必然選擇。新時期天津新型城鎮化將承載更多重任:一是以“城鎮化紅利”接續“人口紅利”、增強內需驅動經濟增長能力;二是完善國際化大都市功能、實現高質量與高能級發展;三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提高城市經濟發展韌性;四是城鄉全面融合、實現人民共同富裕。具體路徑可能包括:健全農村轉移人口市民化機制,進一步完善落戶標准、改進落戶機制,全面落實公共服務均等化體制機制,推動城鎮基本服務覆蓋未落戶常住人口,完善“人地錢掛鉤”激勵性配套政策;以城鄉融合促城鄉共同繁榮發展,創新形成城鄉要素雙向流動機制,激勵城鄉勞動力充分流動,創新城鄉土地流轉和土地保障制度,形成工商資本引流入鄉機制,健全科技成果入鄉轉化機制,打造多元融合的城鄉社區生活圈,構建城鄉一體的公共服務體系和的公共設施體系;實施因地制宜的城鎮化分類推進模式,中心城區堅持內涵集約式發展,濱海新區加快建設現代化海濱城市,環城四區積極拓展功能,武清、寶坻、靜海、寧河和薊州打造城鎮體系重點節點,鼓勵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健康發展,盡快形成規模適度、布局合理、城鄉互動、和諧宜居的現代化城鄉體系。綜上所述,天津應以推進以人為本的城鎮化高質量發展為核心,以縮小城鄉差距和實現城鄉共同繁榮為目標,加快機制體制創新,努力探索具有國際大都市特色的新型城鎮化發展道路。

  六、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形成要素集聚新高地。優化市場准入機制,嚴格落實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等制度,不斷降低市場准入門檻。全面清理對民營、外資企業設置不合理限制和壁壘的政策規定,保障各類市場主體的公平待遇和合法權益。全面提高政務服務質效,深入推進政務服務標准化,推行信用承諾審批制度,深化“政務一網通”改革。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與監管,加快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對重點領域信用狀況進行大數據監測,全面提昇社會誠信水平。推進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和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建設將有利於推進天津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打造高質量要素市場化配置環境,增強對優質要素的集聚能力,將天津打造為優質要素集聚新高地。

  (作者為南開大學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院、京津冀協同發展研究院院長)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