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大的經濟增長韌性必將帶來更廣闊的就業空間——穩中求進,中國經濟為什麼能?②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作者:張車偉 編輯:付勇鈞 2021-01-26 18:36:30

內容提要:2020年,面對嚴峻復雜的國內外環境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嚴重衝擊,我國經濟運行穩定恢復,就業民生保障有力,經濟數據超出預期,就業數據更加超出預期。2020年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186萬人,明顯高於900萬人以上的預期目標,完成全年目標的131.8%。  

編者按:2020年,我國經濟在極不平凡之年取得了極不平凡的成就,GDP同比增長2.3%,經濟總量突破100萬億元大關。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世界經濟陷入嚴重衰退、外部環境更加復雜嚴峻的情況下,我國國民經濟穩定恢復,主要目標完成好於預期。《穩中求進,中國經濟為什麼能?》將從不同維度,深度探討中國經濟發展的內核力量與前進動力。

2020年,面對嚴峻復雜的國內外環境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嚴重衝擊,我國經濟運行穩定恢復,就業民生保障有力,經濟數據超出預期,就業數據更加超出預期。2020年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186萬人,明顯高於900萬人以上的預期目標,完成全年目標的131.8%。    

解讀超出預期的就業數據,我們看到的是我國經濟結構不斷優化所顯示出的增長韌性,而強大的經濟增長韌性必將為全社會廣大勞動者帶來更加廣闊的就業空間和更高質量的就業機會。    

保主體穩就業作用突顯 就業形勢穩步改善    

2020年我國GDP增長率達到2.3%,產業體系顯示出強大的調整能力和韌性,為就業的迅速恢復提供了強勁動力。在過去的一年,各級政府落實助企紓困和就業創業扶持政策,實施更大規模減稅降費以減輕企業負擔,完善減負、穩崗、擴就業措施。    

通過階段性減免三項社會保險費,緩繳社會保險費、失業保險穩崗返還、給予吸納補貼和見習補貼等政策措施,支持穩企業保就業。對受衝擊大、生產經營恢復慢的中小微企業、困難行業加大了幫扶力度。    

進入下半年,社會生產生活秩序進一步恢復,工業生產穩定復蘇,受衝擊大的密集型和聚集型服務行業持續改善,勞動力需求不斷增加。    

多措並舉精准幫扶 重點群體保障有力    

2020年我國高校畢業生規模創歷史新高,就業壓力巨大。對此,各地區各部門開展了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推進行動和技能培訓,提昇就業能力,拓展市場化就業渠道,做好對未就業畢業生“不斷線”服務;增加基層崗位,增加研究生、專昇本招生計劃,疏解就業壓力。    

在農民工方面,多措並舉促進外出務工和就地就近就業,落實常住地公共就業服務。疫情對農民工的外出務工意願打擊較大,2月末農村外出務工勞動力人數同比下降5400萬人,到6月份還有1700萬農民工沒有外出務工。    

隨著各項政策落地見效,2020年末,外出農民工人數已恢復到上年的97.3%。在促進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方面,開通線上失業登記,提供“一站式”就業服務,並統籌做好受災群眾、退捕漁民、殘疾人等的就業工作。到10月底全國外出務工貧困勞動力2973萬人,超去[2019]年全年。    

中國人民銀行調查顯示,2020年第四季度就業感受指數為41.4%,比上季上昇1.7個百分點;就業預期指數為51.2%,比上季上昇0.9個百分點。    

更高水平的經濟動態平衡正在加速實現    

今年,要繼續千方百計穩定和擴大就業,堅持經濟發展就業導向,健全就業公共服務體系,更加注重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完善重點群體就業支持體系,統籌城鄉就業政策體系,完善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多渠道靈活就業的保障制度。    

今後一個時期,我國就業總量壓力不減、結構性矛盾凸顯。但從影響就業因素看,我國有改革開放以來積累的雄厚物質基礎,有較大潛力的市場需求,就業穩定的基礎沒有發生改變,有利的因素不斷出現積累,產業結構全面優化加速昇級,創新能力、競爭力和綜合實力持續提昇,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不斷增強,更高效率和更高質量的投入產出關系正在加速形成,外資外貿規模屢創新高,更高水平的經濟動態平衡正在加速實現。    

(作者:張車偉,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研究領域主要為勞動與就業。)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