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訪談?就地過年過好年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作者: 編輯:付勇鈞 2021-01-30 10:00:08

內容提要:春節回家過年是中國人的傳統,特別是對於外出務工人員,每年春節回家都是最大的念想,也是最值得期待的旅程。但是,在疫情防控的特殊背景下,最近,從國家層面再到各個地方,都在提倡就地過年,為此還發布了很多相關的政策,想了很多辦法。就地過年,特別是對於外地務工人員來說,是不是要留,怎麼留,他們又打算怎麼過這個年呢?


春節回家過年是中國人的傳統,特別是對於外出務工人員,每年春節回家都是最大的念想,也是最值得期待的旅程。但是,在疫情防控的特殊背景下,最近,從國家層面再到各個地方,都在提倡就地過年,為此還發布了很多相關的政策,想了很多辦法。就地過年,特別是對於外地務工人員來說,是不是要留,怎麼留,他們又打算怎麼過這個年呢?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做好人民群眾就地過年服務保障工作的通知》,明確了春節期間要合理有序引導群眾就地過年。就地過年政策是分級分類的:其中,疫情高風險地區群眾均應就地過年,把人員流動降到最低,防止因人員流動導致疫情傳播擴散。中風險地區群眾原則上就地過年,特殊情況需要出行的,需經屬地疫情防控機構批准。低風險地區倡導群眾就地過年,非必要不出行。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人員要帶頭就地過年,引導外地農民工、尚未離校的師生就地過年,確需出行人員原則上不前往中高風險地區。

為什麼倡議就地過年?疫情防控是主要原因。

國家發改委秘書長趙辰昕說:“過去的一年,實踐證明疫情防控做得好,人民群眾人人受益,整個國家受益。在國家有倡議、防控有需要、生活有保障的情況下,選擇就地過年是對疫情防控最大的支持。”

近期,特別是入冬以來,世界多地疫情出現反彈,輸入性病例明顯增加,國內疫情也呈現出多點散發和局部聚集性疫情交織的疊加態勢,“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任務仍然艱巨。特別是春節前後,我國多地氣溫較低,而在低溫環境下,新冠病毒存活時間延長。同時,春運旅途,飛機火車等交通工具,環境密閉,通風條件不好,加上人群密度高,這些因素都會增加被感染的危險。

不僅僅是春運環節,很多外出務工人員返鄉,主要是返回農村老家,返鄉後很多人要走親訪友,人群易聚集,這些都加劇了疫情傳播的風險和疫情防控的難度。而農村地域廣、檢測手段不足,恰恰是疫情防控的薄弱地區,也是重點區域。在此背景下,1月27日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再次提倡:春節假期非必要不流動,有利於減少疫情傳播風險,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並要求相關各方,做好廣大群眾就地過年的服務保障。

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說:“春節是團聚的時間,就地過年雖然說有點犧牲,但是為了更大的利益,為了更長遠的利益,我覺得是值得的,所以我們也感謝這些就地過年的人做出的貢獻,跟當年武漢宅在家裡的貢獻是一樣的。”

的確,放棄和家人春節期間的團聚,就地過年,這是外地務工人員為疫情防控做出的貢獻和犧牲,那麼怎麼樣讓他們安心就地過年?中辦國辦印發的《關於做好人民群眾就地過年服務保障工作的通知》中明確提出,各地主要負責人要親自部署安排,要加強就地過年群眾生活保障,落實落細各項服務保障措施。保障就地過年群眾工資休假等合法權益。開展“迎新春送溫暖、穩崗留工”專項行動,引導企業合理安排生產、錯峰放假或調休,以崗留工、以薪留工,鼓勵企業發放“留崗紅包”、“過年禮包”,引導吸納農民工較多的企業不裁員、少裁員,鼓勵各地結合實際對安排農民工就地過年的企業給予資金補貼。從中央到地方,從政府到企業,各方都打出了穩崗留工的組合拳。

為了留員工就地過年,江蘇昆山的這家企業花了不少心思。

異地務工人員范海亮說:“在法定假日工作規定的三倍工資之外,額外每天還給予200元的留守獎勵,大年三十當天12到16道菜不等,有拔河比賽,還有抽獎活動。因為留守過年,公司也比較人性化,抽了一些獎品幫我們郵寄回家,替自己盡孝心。”

以崗留人、以薪留人,“留崗紅包”、“過年禮包”,作為用人的主體,很多企業都給出了留崗“大禮包”。企業在留人,政府也紛紛行動。為了留住人,過好年,很多基層乾部正在積極做准備。

浙江湖州市德清縣鍾管鎮是當地工業集聚區,園區大概300多家企業5500多名外地員工。今年,就地過年的人數達到一半多。徐金松是鍾管鎮工會的副主席,以往這個時候,他忙著為鎮上各家企業聯系包車、訂票,送外來務工人員返鄉過年。今年,他忙的是逐個企業落實,怎麼讓就地過年的外地員工過好年。

不僅是吃和住,此前,因為春節期間,大部分工人返鄉,園區的班車會暫停。如今,徐金松專門去和鎮裡的公交公司協商,要為園區的工人們開通過年班車。

為了豐富留下來過年的人的生活,他還在園區四處看找場地,計劃讓工會的藝術團為大家演節目。

就地過年,做好服務,各地開動腦筋,“花式留人”。上海、江蘇、浙江等地為過年的務工人員發放穩崗補貼、消費券;安徽、廣東等地通過景區免費、組織旅游等豐富假期生活;天津、福建、廣西等地為企業發放穩產滿產獎勵和招工獎補支持企業穩定用工;湖南、甘肅等勞務輸出大省還為留守家庭送去過年禮包和溫馨陪伴,減少在外務工人員的後顧之懮。

除了發紅包、發補貼、年夜飯、消費券、旅游券、培訓獎勵等“真金白銀”,有些地方還在外地務工人員的長期需求上下起了功夫。在蘇州市針對外地職工出臺的“穩崗惠企”十條舉措,有一條分外引人注意,外地留蘇職工春節期間在蘇州工作,凡申請參加2021年蘇州市流動人口積分管理(含積分落戶,積分入醫,市區積分入學)的,給予15分加分,這15分,可不是個小數字。

落戶就意味著能和當地人可以享受同樣的服務和福利,這個消息讓在蘇州已經工作7年,正准備申請落戶的王莉和周圍與她情況類似的同事格外激動。

多方倡議、多措並舉,“就地過年”成為熱詞。記者采訪中發現,就地過年的倡議,也得到了大多數外出務工人員的支持和理解。這也表現在春運客流上,國鐵集團一個月前曾預測春運期間全國鐵路將發送旅客4.07億人次,但一個月後,這數字已經下調到2.96億人次,比此前下降了1億多人次。

就地過年,是疫情防控的客觀需要,但落實好就地過年,也會給各方帶來積極影響。這次選擇在工作地就地過年的范海亮,2020年春節回家過年後,受疫情影響,很長時間沒能返崗,當時很著急。

不僅僅是個人返工難,春節後的企業用工荒,是近些年來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常見的現象。2020年第一季度,這種情況尤為嚴重。當時,出不來的人著急,企業復工復產也受到很大影響。浙江、廣東等勞務輸入大省的政府和企業紛紛采取包車、包機等措施接人返崗,付出了很大的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近期,基於我國良好的疫情控制,不僅國內經濟在全面復蘇,國際部分產業也在迅速向我國轉移,國內國外訂單的增多帶來了更多的用工需求。

外地務工人員就地過年,不僅可以保障春節用工,也對緩解節後外地務工人員返工難、企業用工難、各地方實現經濟發展的“開門紅”至關重要。

送溫暖留心、強政策留崗、穩生產留工、優服務留人,像這樣一些辦法,確實讓很多原本准備回家的人留在當地過年了。而另一方面,大家也都明白,在疫情面前,安全是回家最近的路。減少不必要的人口流動,既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家鄉親朋好友的負責。當然,對於有些要回家的人來說,也必須要提前了解好當地防疫政策,做好准備,加強防護。防控疫情,需要我們每一個人並肩作戰。

   原標題:焦點訪談?就地過年過好年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