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發展格局引領新型全球化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天津日報 作者:孫景宇 編輯:付勇鈞 2021-02-01 08:48:24

內容提要: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作出了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抉擇。

天津北方網訊: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作出了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抉擇。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發展格局決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不能僅僅把推動形成宏大順暢的國內經濟循環理解為應對當前國際環境日趨復雜、傳統國際循環明顯弱化的被動之策,而應當站在世界歷史的高度,將其理解為中國重新塑造與世界關系的主動選擇,其目的是依托國內市場實現國民經濟的良性循環,以高質量發展形成我國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的新優勢,進而以高水平開放引領新型全球化,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

一、世界大變局與新型經濟全球化

經濟全球化促進了商品和要素的流動,增進了世界各國人民的交流合作,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和必然結果。歷史上的經濟全球化是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確立和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本質在於,總是將發展建立在一部分人對另一部分人的剝削和掠奪基礎之上,因而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主導下的經濟全球化無法實現包容性發展,容易導致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引發國際關系上的封閉對抗,形成觀念上“你輸我贏”或者“你贏我輸”的零和博弈。

新型經濟全球化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指導,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堅持國家不分大小、強弱、貧富一律平等,通過尋找各國利益的結合點擴大合作,以開放為導向,以合作為動力,以共享為目標完善全球經濟治理,使經濟全球化建立在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基礎之上,注重提高發展的包容性,讓經濟全球化更好地惠及每個國家、每個民族,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及由此帶來的中國與世界關系的深刻變化,是21世紀的重要時代特征,正在從根本上重構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共處空間和格局。兩種制度的並存和競爭是影響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走向的關鍵所在,決定了是讓經濟全球化重新回到封閉對抗、剝削掠奪的基礎上,還是在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基礎上推動新型經濟全球化。2020年,中國正處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即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同時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在這樣的背景下,《建議》作出了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抉擇,強調立足國民經濟良性循環提昇我國經濟發展水平,形成我國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的新優勢,有利於開啟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續的新型經濟全球化進程,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中國貢獻。

二、立足國內大循環 於變局中開新局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一個顯著特征,是歐美等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加速衰落,以及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群體性崛起。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公布的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的數據來看,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之後,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意大利和加拿大這七個最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在世界經濟中的份額已經下降到50%以下,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在世界經濟中的份額則超過了50%。國際經濟格局的變化表明,當前人類社會發展所面臨的一系列全球性問題,已經無法在原來西方中心主義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中得到有效解決。只有摒棄零和博弈的舊思維,積極樹立合作共贏的新理念,打造新的國際分工體系和全球價值鏈,共同推動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纔能在世界大變局中開新局。

“十四五”時期將是世界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時期。人工智能、大數據、量子信息、生物技術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積聚力量,催生“互聯網+”、分享經濟、3D打印、智能制造等新理念、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給全球發展和人類生產生活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其中蘊含著巨大商機,正在創造巨大需求。然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世界大變局加速變化。不僅國際貿易、投資、消費陷入衰退之中,單邊主義、保護主義的蔓延也使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受到巨大衝擊。在這種情況下,《建議》提出要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強化國家戰略科技能力,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同各產業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這有利於抓住科技變革的重大機遇,在更高層次、更大范圍發揮科技創新的引領作用,既為中國的創新發展提供新動能,也為新型經濟全球化注入新活力。

立足國內大循環推動創新發展,有利於發揮中國制度的獨特優勢,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新型舉國體制,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只有發揮我國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顯著優勢,完善國家創新體系,纔能做到科技自立自強。一方面補齊短板,解決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瓶頸;另一方面拉長長板,鞏固提昇優勢產業的國際領先地位,鍛造一些“殺手?”技術。但是也應當看到,核心技術一旦脫離了它的產業鏈、價值鏈、生態系統,上下游不銜接,就難以應用到實踐中,形成驅動發展的強大動力。因此,立足國內大循環推動創新發展,還有利於發揮中國產業體系完備、市場潛力巨大的經濟優勢,依托國內大市場重塑產業鏈供應鏈,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把新發展理念貫徹到國民經濟各領域各環節,在高質量發展的基礎上形成我國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的新優勢,推動全球創新版圖的重構和全球經濟結構的重塑。

三、以國內國際雙循環引領新型經濟全球化

新發展格局的主體是國內大循環,但其指向卻是形成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良性互動。把發展的立足點放在國內,是為了在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後,增強抵御外部風險衝擊的能力,保持國民經濟的平穩健康發展。而國民經濟的良性循環又可以為中國實現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提供強大支橕,在順暢聯通的國內國際循環中使中國更好地融入世界,進而推動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重塑,形成更加穩定更加平衡的全球經濟大循環。

一是利用好國內市場,通過繼續擴大市場開放,加快形成全方位、全領域的全面開放新格局,讓世界分享中國發展帶來的新機遇。《建議》提出,要通過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完善外商投資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賦予自由貿易試驗區更大改革自主權、穩步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等一系列舉措,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以國內大循環吸引全球資源要素,為新型經濟全球化提供新動力。值得一提的是,《建議》提出要發揮好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等重要展會平臺作用,這是中國著眼於推動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作出的重大決策,體現了中國堅定推進自由貿易、積極實現進口和出口協調發展的一貫立場,說明中國切實致力於在包容、開放、共贏的基礎上推動新型經濟全球化。

二是打造國際合作新平臺,推動世界向更加平衡、更可持續的方向發展。“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是中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踐平臺。“一帶一路”建設以平等自願為基礎,兼顧各方利益和關切,強調各方平等參與、風險共擔,不搞“封閉制”,不用破壞式方式搞發展,堅持合作共贏,倡導共同繁榮發展,順應了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和世界普遍交往的歷史大勢和時代潮流,回應了世界各國人民要求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共同心聲。目前已經有15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同中國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協議,而《建議》把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作為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開拓合作共贏新局面的一項重要舉措,就是在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的基礎上,通過構築互利共贏的產業鏈供應鏈合作體系,深化國際產能合作,擴大雙向貿易和投資,推動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的發展,為推動新型經濟全球化貢獻中國方案。(津雲新聞編輯付勇鈞)

〔作者為天津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南開大學基地研究員,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專項任務項目“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闡釋研究”(20JD710025)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