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南區深化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工作紀實:攜手戰貧 築夢小康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天津日報 作者:杜洋洋 攝影 王輝永 董瑩瑩 沈欣 李國正 張百川 編輯:劉穎 2021-02-03 09:35:55

內容提要:堅持向民生傾斜、向基層傾斜,從政策、資金、產業、智力、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對受援地區開展了全方位、多層次的幫扶,探索出了『津南戰法』,突出了『津南特色』,打造了『津南亮點』。

津南區幫扶乾部探望結親幫扶戶 

隆化7000畝優質小站稻田 

學會一種技能 帶富一個家庭 

天水市秦安縣的津南區咸水沽鎮幫扶 秦安縣康坡陶藝扶貧車間工人正在描繪彩陶 

蔬菜基地種出幸福生活 

津南區博能康復醫療中心──陽光天使之家的創辦人賈秀芳探望康復兒童 

隴上鴨捨──建在山坡上的百萬致富鴨 天水市秦安縣的津南區幫扶秦安縣的百萬蛋鴨養殖基地 

  天津北方網訊:津南區全區上下乾部群眾切身體會受援地區百姓“久困於窮,冀以小康”的深切期望,“昆侖巍巍,千山縹緲,秦嶺縱橫,燕山連片,渤海浩瀚,山有呼喚,海有回應,山呼海應,落地有聲。”津南區堅持一個目標總引領,兩條戰線相交叉,四類戰區廣覆蓋,六項戰法凝合力。頂層設計強化推動,幫扶力度持續加大,參與范圍逐步擴大,覆蓋領域完善延伸。堅持向民生傾斜、向基層傾斜,從政策、資金、產業、智力、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對受援地區開展了全方位、多層次的幫扶,探索出了“津南戰法”,突出了“津南特色”,打造了“津南亮點”。

  當溫暖的陽光灑滿大地,潔白的雲朵在藍天飄過,甘肅省秦安縣中山村的百萬蛋鴨養殖場內,村民們開始忙著收鴨蛋。

  “過去當過鐵路工人,乾過建築,也跑過運輸……收入忽高忽低,拼命工作工資也不過4000元。現在,除每月固定收入3960元外,運貨、鋪草、卸料等各項雜活另算,到手合計5500元,終於摘掉了‘貧困帽’。”村民李進忠欣喜地說。

  從朝不保夕到手端“鐵飯碗”;從只身在外到一家合歡,村民們說是黨的好政策讓他們過上了好日子。

  跨越川?,情系山海。中山村的變化只是津南區深化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工作的一個縮影。

  自2017年以來,津南區與河北隆化,甘肅秦安、靈臺,新疆策勒四個受援地區的幫扶協作不斷探索新模式、好招法,從政策、資金、產業、智力、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開展了全方位、多層次的幫扶工作,大大促進了受援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明顯成績。

  “十三五”期間,津南區共向四個受援地區累計撥付各級財政資金5.89億元,動員社會力量累計0.93億元,帶動四個受援地區全部脫貧摘帽且貧困人口清零。

  產業協作 播撒“造血”金種子

  “幽谷稻米”惠就產業扶貧之路。

  河北省隆化縣境內流淌的灤河水供養了幾十年天津人,隆化又有“華北綠肺”的美譽,然而“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客觀條件,卻長期制約著當地產業高效發展。

  “沒有適合的存儲條件,作坊式稻米加工不夠精細,影響了品質。”提起早前的水稻種植,隆化幽谷生態稻米基地技術負責人張利富說。

  怎麼把當地獨特富集的氣候和自然資源利用起來,既創造經濟價值,又兼顧社會效益?幾年來,津南區聚焦“生態涵養”與“高附加值”兩個關鍵詞,持續投入扶持資金,幫助隆化縣昇級技術研發。

  “天津市和津南區為我們先後投入700萬元,擴大種植規模,引進水稻聯合收割機、優質大米加工生產線,還無償贈送給我們天津優質小站稻種,試驗示范種植。”張利富說,“如今,我們幽谷稻米基地已由2017年的600餘畝發展到現在的5000畝,並且通過‘炒土育秧、沼液浸種、地膜插秧、沼液施肥’等核心技術,培育出五代原生態胚芽米。去年水稻畝產達到300公斤。”

  有了資金與技術的注入,幽谷生態稻重獲生機,成為實現當地脫貧致富“產業支柱”,有力帶動當地經濟持續發展的“有力武器”。帶動隆化縣500多戶貧困家庭通過流轉土地、產業分紅等途徑完成了脫貧,並將紅利帶給周圍的3個鄉鎮、10餘個村,幫助更多農戶實現增收。

  生態養殖需要大量的勞動力,自2016年以來,幽谷公司率先聘用貧困或殘疾人群,累計安排5個鄉鎮11個行政村的400餘人就業,發放薪金300餘萬元,發放土地流轉租金200餘萬元,帶動了400餘戶1000餘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幫助5個殘疾人實現順利就業。

  與生態稻一樣,津南區還投入了500萬元引進天津百利種苗培育有限公司的高端蔬菜種植和管理技術,助力建成佔地230畝的隆化水培蔬菜產業園,年產量是普通設施蔬菜產量的10倍,蔬菜投放市場後供不應求。

  在產業園帶動下,目前已有200多名貧困人口嘗到了產業化脫貧的“甜頭”。“我家有2畝地,流轉後,每年有1600元租金,分紅保底3000元。園區離家不到2公裡,騎自行車上班,每月還能掙到2000多元薪金。現在的好生活,放在幾年前,想都不敢想。”隆化縣藍旗鎮藍旗村村民陳秀萍說。

  產業扶貧是穩定脫貧的長久之計。津南區通過深挖當地優質資源,扶持建立扶貧基地,讓貧困百姓在“家門口”實現就業。3年來,已累計為4個受援地區引進了隆化幽谷生態稻米基地、水培蔬菜產業園、藏香豬養殖項目、手工花微工廠,秦安縣蛋鴨養殖基地,靈臺港峰門窗基地、靈臺矮碪苹果智能分揀線,策勒博斯坦鄉絨山羊養殖品種改良基地擴建項目等具有“造血”功能的帶貧企業50多家,這些企業立體化幫扶,生產出高附加值產品,遠銷全國甚至出口海外,打響了扶貧產業“金”字品牌。

  “智”“志”雙扶 激發帶貧內生力

  在甘肅省秦安縣蓮花鎮的山村小學,數學老師要教體育,語文老師需兼授音樂,孩子們接受全科教學的願望一直無法實現,跨校學習、路程遠、校區分布散, 困難重重。

  2019年起,津南區分兩批投入1750萬元幫扶資金打造蓮花(津南)教育園區,將教師集中在一起進行教研和食宿管理。原蓮花中心小學和蓮花中學的教師資源力量不變,而是對照鎮內的各教育點位統一由專車輸送教師到學生“家門口”,教學方式變學生“走讀”為教師“走教”,師資力量不足、課程開不齊的難題得以破解。

  去年秋季學期,蓮花鎮19個行政村的16所學校,2624名學生開始享受全新的教學模式。這不僅讓孩子們開心不已,更讓年輕教師們充滿了希望。90後教師李婷婷說:“對比著以前用石頭墊高的單人床、用爐子臨時支起的灶臺和一張擺滿教材的窄書桌,現在70多平方米的宿捨好似‘殿堂’。而且不用兼授學科,我能有更多的精力專心做課程研究,真好!”

  扶貧先扶“智”,扶貧必扶“志”。村民們只有富了腦袋,纔能鼓起錢袋兒。為了鼓勵和引導教育醫療等專業技術人纔向貧困地區基層流動,3年來,津南區共選派各類專技人員200餘人,為四地培訓教育、醫療人纔超過4000人次,助力打造一支支帶不走的教育、醫療專業隊。

  “智”“志”雙扶的重要一環,還有勞動技能的熟練掌握,這不僅要政策、資金的輸入,更需方法和理念的拓展,如此,鄉親們的“鐵飯碗”纔會端得穩。

  津南區農廣校采用“理論授課+現場教學+專家指導+生產實踐+座談交流”的靈活模式,連續3年開展農業致富帶頭人培訓,深入策勒縣津南新村溫室大棚,輔導靈臺縣苹果精細化栽植,“手把手教+跟蹤服務”,目前已累計投入資金300萬元,培訓四個縣的致富帶頭人1786人,輻射帶動近2萬人脫貧增收。

  勞務輸轉作為津南區實施精准幫扶的重要途徑,目前也已形成有針對性的“定單、定崗、定向”式培訓,在強化政策補貼、宣傳引導、專場招聘的基礎上,依托區內“智”造企業和當地實訓院校技術優勢,孵化優育技術“藍領”。幾年來,津南區已累計開展勞務培訓100多期,輸轉貧困勞動力就業超過5000人。

  心手相牽 融聚各界匯大愛

  一張新書桌、一套百科全書、一輛自行車、一雙運動鞋……對於普通家庭的孩子來講,這些都是隨時可得的小禮物,但對於貧困家庭的孩子來說,卻成了奢望。

  為滿足孩子們的這些微心願,團區委自2017年啟動了“點亮微心願、守護微夢想”等品牌公益項目,定期或不定期組織京津兩地社會組織、志願者團隊共赴隆化、靈臺、秦安等受援地區,幫助當地青少年完成小心願,將愛的種子播撒到貧困孩子心中。

  在隆化縣張三營中學,小艷玲於不久前領取到了嶄新的羽絨服,在荒地鄉中心小學,小欣宇收到了漂亮的保溫杯,丁丁和珊珊渴望的點讀機和電話手表相繼到貨。“‘微心願’項目最大的特點就是體現在‘微’字上,降低了公益項目的門檻,吸引了更多社會力量參與其中。”團區委相關負責同志介紹。

  目前,團區委已經通過整合多方資金、延展品牌內容、常態線上認領等方式,將“微心願”項目實現數從最初的112個逐步擴展到12000餘個。此外,團區委還開展了結對幫扶、親情陪伴、公益課堂等“微心願”子項目,進一步勉勵貧困孩子樂觀向上,努力成長為有知識、有品德、有作為的新一代青少年。

  精准扶貧,困難家庭需要的不僅僅是經濟關懷,更多的是注入人文溫暖。

  在津南區博能康復醫療中心──陽光天使之家,來自幫扶地秦安縣的27名腦癱、自閉癥患兒被接來進行免費治療,他們的食宿也都由愛心企業全部包攬。

  這裡,20名來自全國的專業康復師利用各自細分領域的特長,開展感覺統合訓練、引導式教育等10餘項“定制化”康復課程,同時配以多維音樂社交訓練、康復醫學醫療評估、智能康復訓練機等100餘種先進的康復設備幫助患兒治療。短短一年的時間,已經有多名孩子康復出院。

  自閉癥患兒垚垚的母親回憶道:“在陽光天使之家,我和孩子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溫暖,康復師懂我們家長難以開口的無助,更懂得如何用專業技能讓孩子們快樂地接受治療。”

  傾心傾力傾情,關注貧困地區百姓冷暖,在通往全面小康的路上,一個都不能少,津南區一批又一批的黨員乾部、愛心企業家、志願團隊始終不遺餘力,攜手聯動,深化認親結對、時常問暖,探索智慧扶貧、出招獻力,每一句感謝、每一幕溫情,都凝聚成了一個個精准扶貧的暖心縮影。

  特產展銷 線上線下“不落幕”

  策勒大棗、阿布都拉?,靈臺米香醋、亞麻籽油,秦安大紅袍花椒、苹果花蜜……在2020年津南區東西部扶貧協作和支援合作地區農特產品展銷會上,300多件農特產品擺滿展櫃,吸引了眾多消費者前來購買品嘗。

  新疆特克斯礪劍鋒農林科技有限公司是參展的26家商戶之一,自2006年創辦以來,企業開闢了苹果、櫻桃、黃?等多個種植基地,但是產品卻很少走出大山。公司銷售負責人朱新燕說:“去年上半年,因為疫情及銷路不通,我們公司在伊犁儲存了20噸苹果,這次展銷會運來了10噸,兩天時間就銷售了1噸,特別感謝津南區給我們提供這樣的好平臺。”

  就在這次展銷活動中,這些“遠道而來”的新鮮土特產實現了日銷售額近16萬元,他們還被免費運送到何莊子阿米瑪瑪農產品批發市場,進行“打組”售賣,市場也為客商們預留出600平方米保鮮庫及冷庫保證特產鮮度。

  目前,供銷萬家菜市場辛莊店等近30個標准化菜市場均根據實際情況將全國扶貧農特產品“搬”進了菜市場,新疆駿棗、隆化果乾、秦安藜麥、靈臺苹果,優質農產直接面向市民。

  為了解決貧困縣農特產品銷售渠道單一、信息滯後等問題,津南區還設立了靈臺展銷、秦安展銷等線下扶貧“微倉體驗店”,精選百餘家優質合作商戶。

  津南區扶持的扶貧電商平臺“農曉時”,承接了國務院扶貧辦聯合阿裡巴巴消費扶貧專區的“天津創新體驗中心”的運營工作,成為全國首家專區創新體驗中心。

  新經濟、新業態為扶貧注入新動能。“津城獻愛心、精准助脫貧—天津市消費扶貧雲簽約”津南分會場活動中,總簽約額達7650萬元。在2020年《老鄉別急,我們幫你》網絡助力脫貧攻堅“直播帶貨”活動(津南專場)中,兩小時內,有近10萬名網友通過津雲抖音直播間和“津雲”客戶端觀看,截至直播結束,銷售額達到1121萬元。

  以多元化新型消費業態促進貧困地區精准脫貧,自2017年以來,津南區已累計協助各受援地區向全國銷售農特產品超6億元。

  心手相連穩戰脫貧攻堅,傾力幫扶決勝全面小康。脫貧攻堅是一場硬仗,從產業幫扶、扶智扶志、社會救助,到深度協作、人纔輸轉、消費助力,津南的扶貧正不斷孕育出共同富裕的“碩果”。(津雲新聞編輯劉穎)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