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學習宣傳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營造環境激活力 狠抓落實育新能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天津日報 作者: 編輯:孫暢 2021-02-19 08:23:52

內容提要: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再次明確,要持續優化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再次明確,要持續優化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近年來,我市出臺系列優化營商環境政策,從“津八條”“一制三化”審批制、“民營經濟19條”“惠企21條”“民營企業26條”,到《天津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天津市優化營商環境三年行動計劃》等,對營商環境進行全面系統提昇。

  解決好企業發展中的“難點痛點堵點”是關鍵

  優化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孫鈺

  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標准,對標先進,補齊短板,出臺更多實實在在的舉措,對營商環境進行全面系統的提昇,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第一,營造更有活力的市場環境。全面清理各領域針對不同性質資本設置的附加條件和歧視性條款,讓各類投資“看得見、進得來”。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在非競爭性領域支持非公資本以獨資、參股、控股等方式進入。破除招投標隱性壁壘,堅決打破各種“唯公、唯大、唯資質”的“卷簾門”“玻璃門”。

  第二,創造富有競爭力的政策環境。堅持“讓政府過緊日子、讓企業過好日子”,用財政的減收換取市場的競爭力。大幅清理和減免涉企收費,紓解企業資金壓力,切實增強企業獲得感。用好專項貸款、優惠利率等金融政策,完善中小微企業貸款風險補償機制,為信用良好的企業開通融資綠色通道。

  第三,激活企業內生動力。引導各類投資更多轉向戰略性新興產業、高附加值產業、科技密集型產業等領域,促進傳統經濟逐步向新動能產業鏈、供應鏈轉型。鼓勵企業獨立或聯合承擔國家各類科研項目,參與國家重大科學技術項目攻關,參與國家產業創新中心建設。引導中小微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加大面向中小微科技“雛鷹和瞪羚企業”扶持力度。

  第四,提振企業發展信心。秉持“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理念,依法平等保護各類企業合法權益。總結提煉好的經驗做法,加快地方立法保障改革成果。建立政府誠信履約機制,依法履行與企業依法簽訂的各類合同,建立解決清理和防止拖欠賬款長效機制。嚴格遵循罪刑法定、法不溯及既往、從舊兼從輕等法治原則處理企業涉嫌違法犯罪的行為,強化企業家的安全感。

  (作者為天津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天津商業大學基地研究員、天津商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制定周密精准的配套措施和實施細則,提高政策落實效率

  優化營商環境措施重在落地生根

  石森昌

  推動各項政策落地、落細、落實,打通政策貫徹執行的“最後一公裡”,纔能更好地發揮效力,不斷激發企業發展力和城市吸引力。

  第一,提昇政策可操作性。制定周密精准的配套措施和實施細則,明確具體任務、達到的目標、完成的時限和推進的部門,確保落地、落細、落實,防止出現“夾帶”現象,讓好政策打折。實行層層負責制,不能以會議貫徹會議、以文件落實文件,既要防止搞變通,扭曲政策的本義,又要防止好高騖遠、層層加碼導致政策失真。

  第二,提高政策落實效率。依托大數據、區塊鏈和人工智能等技術,開發建設企業與政策智能匹配系統,讓企業通過簡單的操作就能在政府政策庫中找到相匹配的政策以及相關的申報申請流程,實現企業與政策的精准對接。開發服務企業發展的各類應用程序和APP,企業申報申請政策扶持和政策優惠可實現“一鍵辦理”,讓企業更為便捷地獲得各類政策支持服務,提高政策落實效率,增強企業獲得感。

  第三,強化政策實施效果。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精准跟蹤政策的落實執行情況,重點關注執行過程中有沒有變形走樣、有沒有落實到位,加強對執行過程中的問題開展專項檢查,避免簡單化,不搞“一刀切”。建設政策執行落實反饋渠道,確保能夠獲得企業的第一手政策反饋信息。建立政策調整完善機制,根據經濟形勢變化和政策執行中反映出來的問題,及時研究解決政策實施過程中的新情況新問題,適時對政策進行修正完善,使之與時俱進,不斷適應新發展形勢。

  (作者為天津社會科學院經濟分析與預測研究所研究員)

  紓困惠企與產業促進聯動,實現政策發力精准有效

  提昇政策的精准有效性

  烏蘭圖雅

  提昇政策的精准性、有效性,激發企業內生動力,推動企業轉型昇級、健康發展。

  第一,突出政策精准性。在優化企業開辦、項目審批、資源獲得等事項中,針對不同行業、不同規模的企業制定差異性、梯次性的實施方案,找准明確的政策實施對象,提昇政策精准性。在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政策優惠度時,從中小微企業創業運營的整體成本收益出發,設計出切實提高中小微企業生存率和成長率的政策組合。

  第二,增強政策有效性。提昇融資服務有效性,充分利用中小微企業融資綜合信用服務平臺等信貸服務平臺,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開發對中小微企業風險識別和信用評價的智能系統,優化中小微企業的信貸服務。建立資金流動實時監測和預警機制,確保新增融資重點流向制造業及中小微企業。著力回應企業的政策關切,及時發現和修補政策盲點和漏洞,增強政策綜合有效性。

  第三,提昇政策系統性。加強企業和市場數據信息在財政金融各部門間的共享,通過跨部門、跨系統、跨區域的數據共享提昇財政金融政策扶持企業發展的針對性。注重紓困惠企與產業促進政策的聯動性,實現政策發力點在“保生存與促發展”兩個不同方向上的自由轉換。

  第四,發揮政策引導性。“保生存”仍是許多中小微企業未來一段時期的工作重點,深入研判中小微企業下一階段發展的財政金融政策需求和環境約束,研究制定形成前瞻性政策儲備。發揮金融調控政策的前瞻性引導作用,優化中小微企業發展的資本市場環境,完善中小微企業直接融資支持制度,健全中小微企業融資增信支持體系。

  (作者為天津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天津社會科學院基地研究員)

  破除各類壁壘,全面落實平等待遇

  營造活力規范的市場環境

  段吉闖

  優化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為企業參與市場競爭松綁減負,為企業轉型昇級拓展發展空間,為企業高質量發展厚植肥沃土壤。

  第一,在“減”字上下功夫。精簡審批事項,提昇服務效率,深化“一制三化”“一企一證”“證照分離”等改革,擴大“互聯網+政務服務”等服務領域,做到“讓信息多跑路、企業少跑腿”。破除各類壁壘,加快清理與企業性質掛鉤的行業准入、資質標准、產業補貼等,打破非公企業發展遭遇的“卷簾門”“玻璃門”“旋轉門”。努力做到“企業不叫,政府不擾,企業一叫,政府趕到”,減少對企業一切不必要的檢查、督查和考核,讓企業“寧靜”生產經營。

  第二,在“進”字上尋突破。放寬准入門檻,制定清晰透明、公平公正、操作性強的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在重點行業和領域的競爭性業務方面落實平等待遇,推動“非禁即入”普遍落實,多設“路標”少設“路障”。營造應用場景,對新產業、新業態堅持包容審慎監管,為非公企業的新產品、新技術、新服務、新模式營造應用場景,鼓勵政府機關、國有企業、事業單位等先用先試非公企業創新產品。

  第三,在“實”字上多著墨。推進監管取得實效,加快構建完善以信用監管為核心的新型監管機制,實施企業信用“紅黑名單”制度,對不同信用等級企業采取不同監管措施。推進政策落到實處,各項政策措施要明確任務分工和時間表、路線圖,確保紙面上的文件轉化為高含金量的具體舉措,確保政策紅利轉化為企業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作者為天津濱海綜合發展研究院發展戰略與規劃所所長、副研究員)

  厚植立體化法治資源,形成平等有序的法治化營商環境

  健全公正透明的法治環境

  李秋容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要持續打好“加減乘除”法治組合拳,形成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大都市相稱的公正透明的法治環境。

  第一,做好法治立體保障的“加法”。要多種法治方式相配合,厚植立體化法治資源。加快配套法規的“立改廢釋”工作,使法規更具針對性、系統性、操作性。大力推進依法行政、嚴格執法,明晰和優化執法權限、職責、程序。構建開放、動態、透明、便民的陽光司法機制和多元糾紛解決機制。

  第二,做好政府職能轉變的“減法”。繼續深化審批制度和“放管服”改革,依法取消、下放、合並行政許可等事項,嚴控新設或變相設立行政許可。深化集成式一體化辦理服務,提昇各類事務“一窗受理”“一網通辦”的服務質量。全面推行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讓權力在法治的軌道上運行。

  第三,做好親商便民服務的“乘法”。繼續深化“一制三化”改革,提供高效、規范、便捷的政務服務。高質量組織編制全市統一的政務服務事項目錄、標准化工作流程、規程和辦事指南。簡化行政程序,整合機構、優化流程、縮減辦理時限和環節。打通“信息孤島”和“數據壁壘”,全面推動“網上辦”“掌上辦”,提高政務服務智能化水平,以公共服務的速度和溫度助推營商環境的高度。

  第四,做好法治文化涵養的“除法”。突出弘揚《民法典》等法規確定的平等理念,依法平等保護各類市場主體的產權和合法權益,推動形成平等有序、充滿活力的法治化營商環境。重點領會貫徹“構建親清政商關系”,切實轉變乾部作風,鼓勵依法作為,防止不作為、亂作為,做到“親”而有度、“清”而有為。

  (作者為中共天津市委黨校法學教研部副教授)

  健全企業長效激勵機制,激發創新創造活力

  加大企業創新主體培育

  單晨

  鼓勵引導各類企業改革創新,增強創新意識,培育創新體系,推進體制機制創新,持續提昇城市創新創業活躍度。

  第一,增強企業改革創新的前瞻思維和發展理念。引導企業科學分析國內外發展環境,辯證看待困難、風險與挑戰,增強信心,強化企業創新變革意識,積極應對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科學研判未來經濟發展趨勢,分行業分層次制定企業人纔隊伍建設的培育規劃,根據企業實際需求,鼓勵企業與科研院所、大專院校等機構聯合進行創新人纔培養。

  第二,建立政府引導、企業主導、多方參與的創新體系。鼓勵企業加強創新文化建設,營造支持、鼓勵、尊重創新的企業氛圍,增強創新意識。科學設置企業創新考核機制,健全企業長效激勵機制,激發創新創造活力。對企業轉型昇級項目進行科學評價,構建企業梯度培育體系,推動企業技術、營銷、管理等智能化、數字化轉型昇級。鼓勵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加強合作,建設高水平研發機構,促進科技力量優化組合與協同創新。

  第三,推進企業管理和體制創新。推動企業加快向網絡化、信息化和智能化轉型昇級,持續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引導企業實施標准化戰略,積極參與行業全鏈條服務分工。鼓勵企業積極參與新技術、新產品搭建的應用場景,推動產品和服務轉型。加快企業知識產權轉移轉化和運用,綜合運用法律、技術、社會治理等途徑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全面提昇保護能力及水平。

  (作者為天津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天津社會科學院基地研究員)

  政府從管理轉向服務,明確政企各自職責和行為邊界

  構建親清政商關系

  王凡俊

  明確政府和企業在各自職責和行為中的邊界,纔能做到盡責不越位、幫忙不添亂。

  第一,厘清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建立政府權力責任清單和負面清單,進一步推動行政審批改革,在“自上而下的考核”基礎上引入“自下而上的監督與制約”,從“放手做事”到“束手做事”,從管理轉向服務,在公共服務上引入跨部門和跨地區的競爭機制,倒逼行政改革和效率提高,讓“看得見”的和“看不見”的“兩只手”共同發揮作用,各司其職,優勢互補。

  第二,明晰官員與企業家的邊界。習近平總書記要求“要了解企業家所思所想、所困所惑,涉企政策制定要多聽企業家意見和建議”。官員必須在制度約束下參與各項活動,特別是在企業家遇到困難和問題情況下,積極作為,靠前服務。企業家要善於從有利於社會、有利於大眾的多贏角度與官員建立功能性關系,及時溝通自身發展情況和面臨難題,及時了解政府大政方針與政策之勢,契合政策取向,抵御市場風險,實現企業轉型昇級和創新發展。

  第三,營造企業成長的優良環境。尊重企業家的勞動和資本收益權利,保護合法財產,保護企業家合法權益不受侵犯。破除阻礙企業家成長的體制機制,培育造就企業家隊伍,發揮企業家的責任擔當。圍繞服務企業全生命周期,聚焦小微企業的難點、痛點和堵點問題,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不斷營造親商、便商的政務環境。切實關注小微企業投融資和抗風險能力弱的特點,在租金、貸款、稅收、市場准入、人力資本等方面精准出臺配套政策,不斷激發市場主體的活力和創造力。

  (作者為天津師范大學管理學院教授)

  強化企業社會責任,重視企業家成長培育

  促進企業規范健康發展

  王艷婷

  推動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引導企業家健康成長是促進企業規范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

  第一,彰顯企業社會責任。加強宣傳企業先進典型,弘揚企業家精神,樹立企業家典范。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開展定期專家評估,對優秀的企業和企業家進行表彰,增強企業的獲得感和成就感。

  第二,直面企業發展需求。建立企業家參與涉企政策制定及執行監督的制度體系,保障規范企業家參與政策制定的權利和行為。建立常態化溝通交流機制,定期舉辦問題導向的企業家沙龍、政商研討會、座談會等;充分發揮企業家中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行業專家的政企溝通橋梁作用。完善政企線上溝通平臺功能,建立企業家訴求限時回應機制。

  第三,夯實企業人纔支橕。完善企業高端人纔引進和培育的長效機制,強化職業經理人培育的服務保障,強化年輕企業家的企業認同感、歸屬感,優化新生代企業家和“種子企業家”引進和培育機制。建設海外企業家人纔服務與引育平臺;鼓勵本地企業家走出去,提昇國際視野,加強國際合作。

  第四,釋放企業發展活力。激勵和引導企業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允許企業適度試錯和失敗。鼓勵成立各類企業發展智庫,加強對企業發展問題研究。鼓勵京津冀區域成立各類企業組織,加強技術合作與交流,推進產業協作和對接。鼓勵科研院所向企業敞開大門,促進政府、企業和科研單位的緊密互通,打通“起步一公裡”和“最後一公裡”。

  (作者為天津社會科學院經濟分析與預測研究所副研究員)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