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鼓聲聲話小康——搬出大山的白褲瑤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新華網 作者: 編輯:李松達 2021-03-04 14:28:00

內容提要:從苦守深山到搬入城鎮社區,從居住破舊房屋到住進嶄新樓房,從飲水難到用上自來水……近日,記者重訪廣西南丹縣白褲瑤聚居區,當地群眾生活發生巨大變化。他們敲銅鼓、打陀螺,載歌載舞表達脫貧後的喜悅。

↑2月25日,白褲瑤搬遷群眾載歌載舞迎接新生活。(新華社記者何偉攝)

新華社南寧3月3日電題:銅鼓聲聲話小康——搬出大山的白褲瑤  

新華社記者何偉

從苦守深山到搬入城鎮社區,從居住破舊房屋到住進嶄新樓房,從飲水難到用上自來水……近日,記者重訪廣西南丹縣白褲瑤聚居區,當地群眾生活發生巨大變化。他們敲銅鼓、打陀螺,載歌載舞表達脫貧後的喜悅。

2月25日,搬遷戶黎仁纔正在敲皮鼓。(新華社記者何偉攝)  

作為瑤族的一個支系,白褲瑤因男子穿著及膝的白褲而得名。由於民族文化保存完整,白褲瑤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稱為“人類文明的活化石”。過去,白褲瑤群眾大多生活在深山,生存條件十分惡劣,曾處於深度貧困狀態。“十三五”期間,南丹縣白褲瑤貧困人口2.7萬多人,佔全縣貧困人口一半以上。

新一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南丹縣將易地扶貧搬遷作為白褲瑤群眾脫貧的重要措施。2017年6月,當地啟動“千家瑤寨·萬戶瑤鄉”集中安置點項目,建成裡湖王尚、八圩社區、八圩瑤寨3個集中安置點,安置白褲瑤群眾2471戶約1.35萬人。2018年春節前後,白褲瑤群眾陸續搬進新居。

在南丹縣“千家瑤寨·萬戶瑤鄉”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朵努社區,搬遷戶黎仁纔說,搬遷後一家人住上新房,喝上自來水,孩子上學、老人就醫都非常便利。黎仁纔重新“撿”起手藝,制作用於銅鼓配音和擴音的風桶,去年銷售50多只,收入2萬多元。“現在通過自己的手藝賺錢,一步步創造更好的生活。”黎仁纔說,去年以來,他愛人在社區做保潔員,每月收入約1500元。

群眾搬遷入住後,安置點成立社區黨支部,並組建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組織。社區周邊配套幼兒園、小學、衛生院、農貿市場、派出所等服務設施。當地發揮基層黨組織引領作用,幫助群眾解決矛盾糾紛等難題。

47歲的搬遷戶何明芳回憶說,過去長期住破舊茅草房,在石頭縫裡種玉米,生活十分貧困。搬遷後,他們一家住進100多平方米的新房。去年他到廣東一家五金廠務工,一年收入幾萬元。“我們搬遷戶關心的事,政府件件有回應,幫助我們更好融入新生活。安置點是大家溫馨的家園!”

南丹縣歌婭思谷景區管理中心白褲瑤文化研究所所長黎政軍說,搬遷後白褲瑤民俗文化得到很好保護和傳承,安置點附近中小學開設敲銅鼓、打陀螺等民族傳統文化課程。當地民俗文化非遺展演隊到北京、上海、南京等地演出,還曾赴巴黎展演。

南丹縣利用白褲瑤獨特的民族文化資源和毗鄰貴州荔波縣小七孔景區的地緣優勢,正在建設白褲瑤鄉旅游景區。南丹縣裡湖瑤族鄉朵努社區第一書記黎夏說,許多搬遷戶積極參與民俗展演等,以多種要素入股分紅,實現在家門口創收。

在白褲瑤聚居區,銅鼓是財富的象征。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家庭購買銅鼓,逢年過節或迎接賓客等都要敲銅鼓。黎政軍說,如今,僅裡湖瑤族鄉群眾就收藏上千面銅鼓,這幾年購買銅鼓的家庭越來越多,“這象征著白褲瑤群眾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脫貧摘帽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我們將進一步鞏固脫貧成果,在鄉村振興中持續發力。對下一步的工作,我們已做好准備。”黎夏說。

   原標題:銅鼓聲聲話小康——搬出大山的白褲瑤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