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改善計劃 一頓農村學生營養午餐引起『連鎖效應』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中國青年報 作者: 編輯:靳永鋒 2021-03-14 09:21:00

內容提要:10點剛過,銅仁市第十一小學的廚房裡就飄出了香味。肥肉煸出油後,一大盆蔬菜緊跟著下了鍋。兩個阿姨拿著鍋鏟,在直徑1米多的大鍋裡翻炒。

10點剛過,銅仁市第十一小學的廚房裡就飄出了香味。肥肉煸出油後,一大盆蔬菜緊跟著下了鍋。兩個阿姨拿著鍋鏟,在直徑1米多的大鍋裡翻炒。

3月1日是貴州省中小學生新學期開學第一天,也是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以下簡稱“營養改善計劃”)實施的第十九個學期。從2012年3月起,國家為每名義務教育階段的農村學生每天補助3元,用於改善學生營養健康。

銅仁市第十一小學校長鍾平安記得,2012年年初學校剛建成時,共有153名學生;到2012年秋季學期,學生增加到500多人。當時學校只有兩間平房作為校捨,為落實營養改善計劃,學校租用附近的民房為學生做午飯。

貴州省學生資助管理辦公室副主任張清說起這頓午飯頗為自豪:營養改善計劃實施之初,貴州有部分學校為孩子們發放面包、牛奶;農村學生上學路途遠,中午在校就餐問題長期以來未能有效解決,貴州省結合這一實際情況,率先提出“校校有食堂,人人吃午餐”,將國家補助的3元(2014年11月起增加到4元——記者注)做成午飯。

營養改善計劃將更多學生吸引到這所在城鄉接合部新建的學校。鍾平安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本校八成以上的學生為留守兒童和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學生父母到縣城打工,中午不再操心孩子的吃飯問題。這幾年,十一小的學生人數持續增長,如今已有1000多名學生。

張清告訴記者,貴州實施營養改善計劃,每年惠及1.1萬餘所學校的380萬名以上農村中小學生,全省實現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全覆蓋,國家補助的這4元,全部都吃到學生嘴裡,其他如人工、食堂建設等費用,全部由地方各級財政補貼。對於貴州這樣的西部內陸省份來說,做到這樣頗為不容易。

幾年過去,這頓午飯帶來了顯著的變化。

貴州省衛健委最新監測數據顯示,從2013年到2020年,6-12歲兒童青少年的身高、體重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變化最大的是12周歲青少年,平均身高增加了5.3厘米,平均體重增加了5.9公斤。從2013年到2020年,小學生貧血率從12.5%降到10.9%,初中生貧血率從13.1%降到9.2%。

從2016年起,貴州將營養改善計劃延伸到農村學前教育機構,在全省全覆蓋實施農村學前教育兒童營養改善計劃,省、市(州)、縣級財政部門為在園就餐的孩子每人每天補助3元,每年惠及農村學前教育兒童80萬人以上。

記者來到銅仁市第二十四幼兒園時,孩子們正排隊打午飯。當天的午飯是萵筍炒肉片、芙蓉蛋、醋溜白菜和海帶排骨湯。在二十四幼,每名孩子每月再交200元伙食費,這些錢足以保證孩子們每天在幼兒園吃早飯和三菜一湯的午飯,每天還有兩次加餐——喝牛奶,吃水果、點心。

這所在易地扶貧搬遷社區配套建設的幼兒園於去年9月開園,迎來了從銅仁市沿河縣、松桃縣等地的深山搬遷來的孩子。園長楊瑋瑋記得,園裡400多名孩子中,有100多名來自建檔立卡貧困家庭,有的孩子以前從沒喝過牛奶。開學之初,有很多孩子有輕度貧血乃至中度貧血,一個學期過後,貧血率降低了很多。

城市的孩子大都是“吃飯困難戶”,總得大人哄著吃飯。看著二十四幼的孩子們大口大口吃飯的樣子,楊瑋瑋卻感到有些心酸。有的孩子把發下來的瓶裝牛奶或糕點偷偷藏進口袋裡,打算帶回家給沒上幼兒園的弟弟妹妹吃。後來有個家長跟楊瑋瑋“抱怨”孩子在家不好好吃飯,孩子說“咱家屋頭的飯沒得幼兒園好吃”。

楊瑋瑋曾在銅仁市實驗幼兒園工作過幾年,她自豪地說,二十四幼的伙食不比這所省級示范幼兒園差。

聊起食材采購,楊瑋瑋感覺很放心。食材由有資質的企業統一配送,她不必一一篩選供貨商,也少了對食品安全問題的擔心。

如今,貴州的學生營養餐形成了從種植養殖、采購、配送到加工制作的完整鏈條——各地實行統一招投標,選擇優質企業統一配送,企業配送食材時需要出示農殘快檢報告、質量檢驗報告等證明。

這頓午飯還間接影響了從事種植養殖的農戶。

2017年,貴州省提出“校農結合”,要求營養餐供應機構優先采購本省農產品,以此帶動農戶增收。在十一小和二十四幼的廚房裡,記者看到大米、食用油等食材均由銅仁市企業供應。

銅仁的一家蔬菜公司為銅仁市碧江區實施營養改善計劃的學校配送蔬菜,每周日、周三各配送一次。此外,該公司自建有蔬菜基地,並跟9家農業合作社簽訂保底收購協議。公司負責人陳文俊告訴記者,他根據采購需要來指導農戶種植,並承諾以保底價收購,降低市場波動給農戶帶來的風險。2020年,貴州全省學校食堂采購貧困地區農產品50億餘元,覆蓋貧困人口180萬餘人。

在銅仁市江口縣的營養餐“校農結合”蔬菜定點生產基地裡,辣椒苗正在蔬菜大棚裡生長,還有幾十畝蓮花白等待采收。該生產基地的負責人呂剛從事農業產業已有十來年,他說,過段時間,從山東空運來的番茄苗、茄子苗將栽在大棚裡。每天大約有50名農民在這家基地務工,每個農戶一年大約增收1萬元。

在科技的加持下,這頓午飯的整個鏈條都處於監管之下。

在十一小和二十四幼,負責食堂采購的教師不約而同地告訴記者,在手機上就可以下單采購食材,實在太方便了。陳文俊也告訴記者,以前他為100多所學校配送蔬菜都是手寫單據,如今有了專門的手機App就方便多了。

這款App名為“學生營養餐智慧雲平臺”,是貴州一家公司專為營養改善計劃開發的。在App裡,食堂管理員根據學生人數和推薦食譜來采購食材、拍照收貨,該系統還有管理庫存、過期報警等功能。

據介紹,這個平臺收集了7年數據,建成學生營養數據庫,由此形成每周食譜,還會根據每年的學生體質情況修改食譜。在這一平臺上,學校采購情況、配送商送貨情況及金額都一目了然,各校廚房操作的情景通過監控設備傳到平臺上,也方便教育部門監督管理。

張清從營養改善計劃實施之初就負責這一工作,見證了貴州農村學生營養餐從吃飽到吃好的全過程。2016年以來,部分地區開始在4元錢的基礎上做加法,學生每餐交1-3元錢,就能吃得更好,有的還可以吃上水果、喝到牛奶。

一名出生於貴州農村的80後青年記得,他在村裡上小學時,早上吃一碗米粉就匆匆出門,中午在樹上摘野果充飢,飢腸轆轆地捱過中午、下午,走路大約1小時回到家纔能吃上晚飯。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