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建築:匯聚建設社會主義的人民力量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光明日報 作者: 編輯:鄧坤偉 2021-03-15 14:19:58

內容提要:當天邊的晚霞逐漸消逝,華燈初上,一行行玉蘭花飾的美麗燈柱散發著乳白色光暈,如輕紗般籠罩天安門廣場。廣場西側的人民大會堂,在聚光燈映照下熠熠生輝,高懸的紅色國徽莊重威嚴。站在安謐肅穆的廣場上,腳下的每一塊花崗石,每一行方磚,仿佛都在訴說著60多年前的往事。

當天邊的晚霞逐漸消逝,華燈初上,一行行玉蘭花飾的美麗燈柱散發著乳白色光暈,如輕紗般籠罩天安門廣場。廣場西側的人民大會堂,在聚光燈映照下熠熠生輝,高懸的紅色國徽莊重威嚴。站在安謐肅穆的廣場上,腳下的每一塊花崗石,每一行方磚,仿佛都在訴說著60多年前的往事。

時光坐標回到1959年。彼時,新中國成立已有十個年頭,第二個五年計劃持續推進,社會主義建設如火如荼。為慶祝新中國成立十周年,在10個多月的時間裡,人民大會堂、中國歷史博物館與中國革命博物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民族文化宮、民族飯店、釣魚臺國賓館、華僑大廈、北京火車站、全國農業展覽館、北京工人體育場等總建築面積達67.3萬平方米、相當於四個半故宮的“十大建築”相繼在北京拔地而起,以不可思議的速度創造了前所未有的中國奇跡,以煥然一新的面貌昭示著社會主義新中國的巨輪已揚帆啟航。

全國農業展覽館 資料圖片

民族文化宮 資料圖片

中國共產黨有能力領導人民建設新中國

“我們一定要爭這口氣,用行動和事實作出回答。”

1958年8月,中共中央在北戴河舉行政治局擴大會議,決定為迎接新中國成立十周年,在北京興建一批包括萬人大禮堂在內的重大工程,展現年輕共和國的精神與面貌。此時,距離1959年國慶,僅剩不到400天,而隨著蘇聯專家的撤出,我們也失去了難得的外部援助,建設任務異常艱巨。

為確保工程順利,毛澤東、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親自指揮,短短三天內,梁思成、楊廷寶、張開濟等30多位建築專家雲集北京,一個多月內,數百份設計方案出爐;乾部、軍人、學校師生、勞動模范、三八紅旗手等從全國各地趕來,打響了一場社會主義建設的全民大會戰。

1958年9月8日,時任中共北京市委書記處書記、副市長萬裡對在京的設計、施工單位專家和工程技術人員作動員報告:“不是有人不相信我們能自己建設現代化國家嗎?老認為我們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嗎?我們一定要爭這口氣,用行動和事實作出回答。”

人民大會堂 資料圖片

人民大會堂。光明日報記者閆匯芳攝/光明圖片

1958年10月初,大會堂施工工地上,一場轟轟烈烈的建設熱潮拉開序幕。據統計,當時僅參加人民大會堂建設的勞動大軍就達30萬人。北京建工建築設計研究院原院長倪吉昌回憶:“在大會堂工地,每天約有上萬人在工作,在工程初期乾活的人中,約有一兩千人是來義務勞動的。他們中有市民、學生及各行各業群眾,也有從前門東車站剛下火車的外地旅客。”歸國不久的留美學者馬大猷,帶領團隊解決了音響設計和施工的聲學難題;繪畫大師傅抱石、關山月用近3個月的時間,完成了人民大會堂迎賓廳的巨幅國畫《江山如此多嬌》創作……在黨的領導下,無數集體智慧和協作力量不斷匯集,如一股股涓涓細流匯入國家建設的壯闊海洋。

1959年9月,開工僅十個月的人民大會堂建成;中國歷史博物館與中國革命博物館(今國家博物館)相繼完工;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歷時9個多月落成;北京火車站的全部工期只有7個月零20天……

原北京建築工程學院建築系主任姜中光表示:“在中外建築史上,從沒有過這麼大量的工程,在這麼短時間內,能夠從設計到施工完成的先例。這項國慶工程,成就史無前例。事實證明,中國共產黨不僅有能力帶領人民推翻三座大山,而且能夠領導人民建設新中國。中央一聲號令,大家就齊心合力去完成,體制的優越性充分得到了展示,中國人民的聰明纔智和群眾力量得到了發揮,最終困難就得以克服,創造了這個人間奇跡。”

1959年10月1日《光明日報·東風》副刊,冰心先生為十大建築撰文。資料圖片

這些建築是屬於人民的

“只有人民真正做了自己的主人,他們纔會有衝天的乾勁和無比的熱情!”

1959年10月1日,冰心先生在《光明日報·東風》副刊上撰文,記錄下了這些嶄新的雄偉建築與欣欣向榮的新氣象:“今天這些夢想來到中國,或是重訪中國的朋友,到達了中國和北京,他看到的不是顏色憔悴,形容枯槁的人民,而是容光煥發,神采飛揚的人民,他看到的不是荒煙蔓草,破檻舊窗的天安門,而是金碧輝煌,而且擁有兩旁簇新高大的建築,和四十四公頃廣場的天安門……他們怎能不喜出望外?怎能不在定神回想之後,堅定地做出這樣的結論:只有人民真正做了自己的主人,他們纔會有衝天的乾勁和無比的熱情,把自己的國家迅速地建設成今天這個燦爛輝煌的樣子!”

在巍巍古都拔地而起的十大建築,印證出新中國歷經艱苦奮斗歲月,闊步前進的厚重足跡,也見證著國家建設中取得的一個又一個成就。如今,以國家體育場(鳥巢)、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國家大劇院為代表的新一代建築相繼矗立在首都街頭,幾代中華兒女“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的夢想也已成為現實:“天問一號”成功發射,“嫦娥五號”滿載而歸,“奮斗者”號等科學探測實現重大突破……中國人民舉起接力棒,在光榮而艱巨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道路上堅定向前。

建築是凝固的音樂,亦是一部石頭書。北京建築大學文化發展研究院特聘院長孫希磊表示,十大建築具有典型的意義,已經超越了建築本身。這些建築記載了中國共產黨人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彰顯著國家形象與時代風貌。

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收藏的人民大會堂宴會廳頂棚設計圖。資料圖片

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收藏的由常沙娜繪制的人民大會堂宴會廳頂棚大樣圖(局部)。資料圖片

1931年11月,中華工農兵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江西瑞金葉坪村謝家宗族的祠堂裡舉行,不少參會代表不得不坐在外面聽會。1945年4月,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延安召開,使用的是僅能容納千餘人的中央辦公廳禮堂。那時毛澤東曾說,待革命勝利了,一定要建造一座能容納一萬人開會的大禮堂。1959年9月,毛澤東視察即將竣工的萬人大禮堂時說:“因為這座建築是屬於人民的!”遂將其定名為“人民大會堂”,並沿用至今。

時光流轉,人民至上的執政理念從未動搖。2020年5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人民大會堂參加他所在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必須堅持人民至上、緊緊依靠人民、不斷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並落實到各項決策部署和實際工作之中,落實到做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中去。”面臨新冠肺炎疫情和百年變局交織的歷史大考,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取得了疫情防控阻擊戰重大戰略成果,率先實現經濟增長由負轉正,“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創造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跡,交出了一份讓世界矚目的答卷。

距離天安門廣場不遠處,北京火車站的鍾聲依舊有節奏地敲響,《東方紅》的旋律徐徐傳來,劃過天際,穿越時空。62年前,毛澤東主席在這裡接過了售票員遞出的第一張火車票。62年後,這趟開往春天的列車,載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載著為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將繼續在新征程上前行。

   原標題:十大建築:匯聚建設社會主義的人民力量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