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口罩和戴好口罩,還差多遠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光明日報 作者: 編輯:鄧坤偉 2021-03-31 10:14:33

內容提要:近期,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教授潘湘斌與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研究員孫承業公開發表了一項關於提高口罩防護有效性的研究,不僅在海內外引起廣泛關注,也引發了公眾對於口罩佩戴和傳染病預防的討論。如今,國內疫情進入常態化,日常出行是否應該繼續佩戴口罩?如何正確佩戴口罩以達到防護需要?如何提昇全民健康素養,助力健康中國行動?為答疑釋惑,光明日報記者對相關專家進行了采訪。

近日,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教授潘湘斌在醫學雜志《JAMA Network Open》上發表文章《新冠疫情期間中國公共場所口罩使用及氣密性調查》,在海內外引起廣泛關注——

戴口罩和戴好口罩,還差多遠

近期,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教授潘湘斌與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研究員孫承業公開發表了一項關於提高口罩防護有效性的研究,不僅在海內外引起廣泛關注,也引發了公眾對於口罩佩戴和傳染病預防的討論。如今,國內疫情進入常態化,日常出行是否應該繼續佩戴口罩?如何正確佩戴口罩以達到防護需要?如何提昇全民健康素養,助力健康中國行動?為答疑釋惑,光明日報記者對相關專家進行了采訪。

近乎零成本解決口罩氣密性問題  

“通過對人群隨機進行口罩佩戴調查,我們發現有近一半的人口罩氣密性達不到防護要求,無法起到防止病毒傳播的作用。”潘湘斌在醫學雜志《JAMA Network Open》上發表的文章《新冠疫情期間中國公共場所口罩使用及氣密性調查》顯示。

作為一名心血管外科醫生,潘湘斌注意到,在進行外科手術時,口罩要是沒戴嚴,手術眼鏡上就會起一層霧。在公共場所中,如果大家佩戴的口罩也出現氣密性不良,那防護能力就無從談起了,攜帶病毒的飛沫很有可能通過縫隙侵入口鼻、導致感染。因此,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聯合中國疾控預防控制中心、雲南省阜外心血管醫院,在機場、學校、市場等公共場所中隨機對6003位受試者進行口罩氣密性調查,通過口罩噴霧法測試後發現多達45.9%的人口罩都有跑風漏氣的狀況。進一步研究後,他找到漏氣的主要來源就是口罩上緣的縫隙。

“雖然各類口罩上緣都有可以根據鼻子形狀進行塑形的成型條,但經過調查發現,這些措施的密封性很難令人滿意,其主要原因是我們在說話、呼吸、咳嗽、微笑時,面部的運動會嚴重影響口罩貼合度。”潘湘斌說,“能不能戴好口罩跟年齡、學歷、性別都沒有關系,說明沒戴好口罩是一個普遍性的問題。”

找到了病因,那就對癥下藥。潘湘斌決定在漏氣最嚴重的口罩上緣貼上一段醫用膠條,並再次進行測試。結果令人欣喜,在給之前口罩氣密性不佳的受試者貼上膠條後,69.7%的人成功通過氣密性檢測。在不改變現有口罩生產工藝的情況下,以近乎零成本的方法解決了口罩密閉性的問題。

潘湘斌補充道,另外30.3%的人員多存在口罩大小不合適、使用時間太長、反復折疊損傷等問題,更換新口罩並加膠條後,絕大部分都達到了密封要求。

“這項研究成果揭示了佩戴口罩在實際應用中存在的缺陷,同時在簡單、有效、易獲取的補救方法上交出了一份引人注目的答卷,廣泛采用這種方式有助於充分發揮口罩在遏制新冠病毒傳播方面的作用。”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這樣評價。

良好氣密性將納入口罩新標准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初期,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曾於2020年1月30日印發《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口罩使用指南》,提出口罩佩戴基本原則是“科學合理佩戴,規范使用,有效防護”;2020年2月4日和3月17日再次印發通知,對不同類型人群提出防護建議,強調“既保護自己,又有益於公眾健康”。

如今,疫情防控已經進入常態化,堅持佩戴口罩仍是專家學者的普遍共識。在3月21日舉行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疾控中心副主任馮子健建議,在人群聚集的室內或封閉場所,仍需要繼續佩戴口罩,此外,清明、五一出行也要佩戴口罩。

“當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續流行,國內疫苗接種率較低,來自高流行地區的人員或物品入境,仍有導致在境內傳播的風險。”馮子健談道。

針對“明年春天就可以摘口罩”的說法,潘湘斌坦言,這是一個“良好的預期”。“目前我們尚未搞清楚病毒的生物學特征,它傳播能力強,而且還在發生變異。中國雖然多次出現散發病例,但是我們一直執行嚴格的戴口罩建議,這就大大降低了傳播能力。所以國內疫情一旦‘冒泡’,戴口罩可以快速切斷傳染源,最大程度上保護公眾健康。”

“口罩發揮作用的前提條件是密閉性能,所以公共衛生政策不僅要倡導戴口罩,更要引導人們關注如何佩戴好口罩。”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研究員孫承業表示,“目前正在推動新的口罩標准研制,新產品應該具有高的過濾效率、低的呼吸阻力和良好的氣密性。”

助力健康中國,倡導“呼吸禮儀”  

在總結2020年公共衛生有關數據時,孫承業發現,佩戴口罩除了可以阻斷新冠肺炎傳播,還可以有效預防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2020年監測數據顯示,流感的發病率下降了60%至70%。

“在我國北方地區,流感流行通常呈現雙峰,而去年變成了單峰型。”除此以外,孫承業還談道,春天很多人會花粉過敏,佩戴口罩後也呈現顯著減少的態勢。

孫承業指出,在當下,戴口罩的意義不僅在於保護自己,更在於保護公眾,“流感、普通感冒等呼吸道疾病是通過呼吸道傳播的,戴口罩可顯著減少往環境中排放病原的量,疾病也就傳播不出去了,也就對人群防護作出了貢獻”。

基於這一考量,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孫承業作為全國政協委員提出要大力倡導“呼吸禮儀”,助力健康中國行動。“對於呼吸道傳染病來說,病毒細菌的傳播能力通常會隨著傳播距離的增加而減弱。因此,除了戴口罩以外,還要增加防護距離和防護措施,阻斷病毒和細菌的傳播。”孫承業談道。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呼吸禮儀”,孫承業舉例說明,咳嗽、打噴嚏時盡量不摘口罩,或者用餐巾紙、臂彎進行遮擋;減少串門、減少集會,吃飯時同向而坐;公共場所不要大聲說話,因為說話頻率和聲調越高,附著病毒細菌的滴液就傳播得越遠。

提昇全民健康素養要做到日用而不覺  

人民的幸福生活,一個最重要的指標就是健康。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三明市沙縣總醫院考察時強調:“健康是1,其他都是後面的0。1沒有了,什麼都沒有了。”

如何從“以治病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轉變,在全社會加快形成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孫承業談道:“要把‘呼吸禮儀’融入百姓日常生活,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做到日用而不覺,從而提昇整個社會的道德水平以及文明程度。”

為提昇全民科學素養,促進各級疾控機構更好服務公眾,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微信公眾號“中國疾控動態”每月都會發布一次疾控機構傳播影響力排行榜。2021年2月,河南疾控、東莞疾控、深圳疾控三個公眾號分別位居榜單前三名,《經常在外吃飯,容易被傳染乙肝?》《上海將免費補打這兩類疫苗》等公眾號文章閱讀量破10萬+,此外預防諾如病毒、肝癌以及防護沙塵也成為近期熱點話題。

“我們要用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健康科普,提高公眾的關注度。除了傳統方式以外,要充分利用新媒體,可以用動畫或者視頻等方式,在適當的時間向適當的人群普及正確的健康知識。”孫承業說道。

孫承業進一步談到,為提昇全民健康素養,健康知識宣傳要做到知、信、行。“第一步是讓公眾了解相關知識,第二步是讓大家相信,第三步纔能轉變成行動。現在還有巨大提昇的空間,其中不僅需要專業人士引導,也需要公眾廣泛關注並參與。”孫承業說。

   原標題:戴口罩和戴好口罩,還差多遠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