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實驗室『搬到』田野裡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天津日報 作者:朱紹岳 編輯:劉穎 2021-04-07 10:15:50

內容提要:這些天,靜海區蔡公莊鎮順小王莊村的種糧大戶徐光順心裡最惦記的,就是自家試驗田的『小家伙』──藜麥。陽光下,20餘畝藜麥整齊列陣,麥苗頑強穿過薄膜上的小孔,急不可耐地擁抱著美麗的春天。『真是沒想到,咱們這裡的鹽鹼地裡還能長出這樣新奇的品種來呢!』

  天津北方網訊:這些天,靜海區蔡公莊鎮順小王莊村的種糧大戶徐光順心裡最惦記的,就是自家試驗田的『小家伙』──藜麥。陽光下,20餘畝藜麥整齊列陣,麥苗頑強穿過薄膜上的小孔,急不可耐地擁抱著美麗的春天。『真是沒想到,咱們這裡的鹽鹼地裡還能長出這樣新奇的品種來呢!』

  不施肥、不灑水,每畝收益卻比之前翻幾倍,這是徐光順從未想到的。小麥、玉米、水稻、南瓜……徐光順都種過,但收益不佳。想要種出新花樣,實非易事。『蔡公莊鎮多為中重度鹽鹼地,不太適合普通作物生長。於是我們把實驗室「搬到」農田裡,幫村民們找新出路。』說這話的,是天津農學院農學與資源環境學院研究員謝曉東,他還有一個身份──農業科技特派員。他的團隊早在2018年就在順小王莊村紮下根。『除了學校日常工作,精力和時間都放在村裡的藜麥種植上了。』

  在天津,農業科技特派員──這支活躍在田間地頭且日益壯大的隊伍,圍繞家禽、水產、設施蔬菜、特色種養殖等10餘個產業開展精准幫扶工作,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

  科技興則產業興,產業興則鄉村興。然而,科技恰恰是農村的短板,實現鄉村振興,必須補上這個短板,讓現代科技與傳統農業緊密結合。顯然,這個『結合』,不是拿著書本對著農民『照本宣科』,也不是發幾臺新農機新農具那麼簡單,而是要在如何植根農村、貼近農民上做文章。農業科技特派員投身產業,通過領辦、協辦、興辦各類資源的科技項目,做給農民看,幫著大家賺,農技服務從『專家講什麼,村民就聽什麼』變為『村民想什麼,專家就解決什麼』,帶動農村產業從根本上轉變。

  『剛到村裡的時候,村民們其實「並不領情」。他們總覺得,自己種了多少年都沒結果的土地,你一個城裡來的就能辦好?』面對質疑,謝曉東和他的團隊堅持用實際成果說話,三天兩頭往村裡跑、往田裡去,比許多村民待的時間都久。經過三年多的努力,如今,順小王莊村的藜麥試驗田已見成效。『現在每斤收購價格趕上小麥的五六倍,有許多企業來和我們談合作,圍繞藜麥的多個細分產業正在逐漸展開。』村民高興地說。

  新時代的農村是充滿希望的田野,是乾事創業的廣闊舞臺,農業科技工作者大有可為。科技特派員把創新創業帶到農村一線,把論文寫在田野大地上,使科研創新成果在鄉村土地上生根發芽、開花結果,為農業轉型昇級和鄉村振興注入了新動能。

  如今,農業科技特派員這支紮根廣袤鄉村的科技『輕騎兵』,已遍布津沽大地。被菇農們親切地稱為『地頭專家』的天津農學院科技特派員班立桐,幫助薊州區和對口支援的新疆策勒縣群眾,探索出通過食用菌產業增收之路;市農業科技幫扶專家徐曉燕,一箭雙雕地解決了養殖場糞污處理難題和水稻種植對土壤養分的需求……

  科技是農民致富的『金扁擔』。激勵各類科技人纔在農村廣闊天地上各展其長、大顯身手,著力培養適應農業現代化的新型職業農民,就一定能持續增加農業發展的『含金量』,譜寫好鄉村振興新篇章。(津雲新聞編輯劉穎)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