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柳青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規劃建設取得階段性進展 讓天津運河文化煥發新光彩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今晚報 作者:劉超 編輯:孫暢 2021-04-16 08:31:55

內容提要:1550年,明代文學家吳承恩自故鄉江蘇,沿著京杭大運河北上赴京,3月底船停楊柳青碼頭時,寫下詩作《泊楊柳青》。千年古鎮楊柳青,因大運河而興,因農耕、漕運、年畫多種文化交融而聞名,曾激發出大量文人墨客的靈感。如今,這裡正在煥發著新的光彩。

  天津北方網訊:“村旗誇酒蓮花白,津鼓開帆楊柳青。”1550年,明代文學家吳承恩自故鄉江蘇,沿著京杭大運河北上赴京,3月底船停楊柳青碼頭時,寫下詩作《泊楊柳青》。千年古鎮楊柳青,因大運河而興,因農耕、漕運、年畫多種文化交融而聞名,曾激發出大量文人墨客的靈感。如今,這裡正在煥發著新的光彩。

  昨日,市政府新聞辦舉行專題新聞發布會,介紹本市大力推進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的思路舉措和具體成效。目前,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的規劃編制、文物保護、項目實施等方面,均已取得重要突破。作為標志性工程的楊柳青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自2019年下半年開始啟動,已取得階段性進展。

  “楊柳青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位於西青區楊柳青鎮,規劃佔地面積2800餘畝,分為歷史名鎮、元寶島、文化學鎮等三個板塊,總投資52億元。”西青區委副書記、區長白鳳祥介紹,近期,該區進一步深化調整楊柳青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方案,聘請國際國內頂級團隊進行設計,充分融合各大團隊設計優點,形成概念規劃設計方案。目前,已經完成元寶島地塊考古挖掘工作,正在進行文化學鎮板塊考古挖掘和文物保護評估審批工作。

  據介紹,根據目前確定的方案,楊柳青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將凸顯古風古韻,做足文化文章。其中,歷史名鎮板塊,將依據“城市針灸術”進行再活化,文化學鎮板塊,將實現文化風景的再開發。元寶島板塊是楊柳青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的核心區,將集中展示明清天津運河文化盛景,通過重現肌理、形塑格局,修復胡同大院,重現楊柳青鎮往日風景,恢復濕地景觀,形成沈浸式體驗街區,打造全域、全時、全景、全要素的文旅目的地。

  元寶島上建“三區一環”

  記者從市政府新聞辦昨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獲悉,楊柳青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將以凸顯明清天津運河的古風古韻為總基調。作為公園核心區,元寶島板塊將重點建設“三區一環”。

  “具體包括西渡口·中華傳統曲藝文化體驗區,東渡口·工藝美術年文化體驗區,魁閣濛雨·津沽濕地生態文化體驗區,御河勝概·漕運文化活力環。”發布會上,天津大學建築學院教授黃晶濤表示,在當年,大運河天津段是我國北方唯一的河海聯運樞紐,聯系大陸文明與海洋文明,享譽海內外的楊柳青年畫,就是基於運河漕運興盛,人民安居樂業而出現的民間藝術,是運河文化的精神展現。

  以此為思路,此次打造的西渡口·中華傳統曲藝文化體驗區,以傳統曲藝文化傳承為功能導向,以曲藝研修為核心,設置相聲、評書、戲曲等傳統曲藝體驗,並規劃餐飲、住宿等配套商業設施。東渡口·工藝美術年文化體驗區,以年畫等工藝美術及其他非遺技藝傳承體驗為功能導向,形成集館藏、展覽、培訓、交流於一體的國家級年畫文化節點。魁閣濛雨·津沽濕地生態文化體驗區,將恢復運河濕地大地景觀、文昌閣歷史景觀等。御河勝概·漕運文化活力環,將成為運河文化主題活動環線,包括水上游船環線、環島無人駕駛公交體驗環和“新楊柳青十景”步行環。

  形成“組合拳” 增強知名度 打造大運河文化IP

  記者從昨日召開的專題新聞發布會中獲悉,在積極推進楊柳青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同時,本市利用多種形式,大力挖掘弘揚大運河文化,讓大運河流淌起來,更讓大運河文化傳承下去。目前,重點打造的大運河文化IP,已經形成“組合拳”,初步顯現出知名度和影響力。

  “長篇小說《煙火》用文學的筆觸,描寫展現運河沿岸的百年歷史風雲;話劇《運河1935》謳歌運河兒女民族大義和愛國情懷,即將在大運河沿線多個城市進行巡演;趕大營受運河文化影響,記錄其歷史、發展和影響的電視紀錄片《趕大營》與同名圖書已經完成;正在拍攝制作的《過年的畫》,以電視紀錄片的形式講述楊柳青年畫的前世今生。此外,還注重大運河文化的挖掘和研究,推出了圖書《行與思:大運河文化帶考察報告》,出版《尋根大運河》系列叢書。”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楊君毅表示,以大運河題材作為創作重點,本市加大組織化工作力度,推出了一批主題突出、題材豐富、特色鮮明的大運河題材文藝作品。

  據介紹,近年來,本市策劃舉辦系列文化旅游活動。其中,組織推出“運河記憶”非遺宣傳展示、中國·天津媽祖文化旅游節、楊柳青民俗文化旅游節等文化活動,廣泛吸引群眾參與,利用多種形式宣傳擴大大運河文化影響。“運河印象游”精品旅游線路,沿途串起古文化街、楊柳青古鎮等有代表性的文化旅游資源,將大運河沿線打造成繽紛旅游帶。

  運河沿線文物 均得妥善保護

  “在天津,大運河沿線共有文物保護單位55處、非物質文化遺產122項,包括北洋大學堂、石家大院、泥人張彩塑、楊柳青木版年畫等。圍繞重要文物和遺址遺跡保護修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水資源保障、生態保護修復等領域,本市精心謀劃了近三年可啟動、論證較為充分的9大類51項重點工程項目,總投資310多億元。”在昨天的發布會現場,市發改委副主任梁軍透露,目前,這些重點工程項目中,10個項目已完工,17個項目已開工或啟動實施,24個項目正在開展前期工作。

  據介紹,通過細致排查,天津大運河沿線共有實物遺存29處,文物保護單位55處,目前,本市已經建立保護傳承利用清單,完善基礎工作,實施文物古跡修繕,組織考古勘探發掘,強化文物安全制度。

  “去年以來,組織市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對楊柳青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部分板塊啟動考古調查,出土瓷罐、頭飾、陶缽、鎮墓磚瓦、錢幣等明清時期文物360餘件。這些實物的出土,有力證明了天津在歷史上,作為南北貨運貿易樞紐的重要地位,以及由此產生的文化交流融合。這些重要的考古發現,對豐富和深化楊柳青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的文化內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目前,本市正在向國家文物局申請,啟動後續考古發掘工作。”市文旅局副局長、文物局局長徐恆秋表示。(津雲新聞編輯孫暢)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