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神州巡禮?江蘇:錨定『強富美高』 解鎖幸福密碼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新華網 作者:劉亢、凌軍輝、蔣芳、王恆志 編輯:付勇鈞 2021-05-18 20:00:59

內容提要:『強富美高』是幸福的密碼,更是奮進的路標。江蘇以先行者的擔當和奮斗者的自覺,瞄准『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新要求,起筆『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的現代化篇章。

為全國發展探路,是中央對江蘇的一貫要求。

20世紀80年代初,向小康奔跑的目標悄然和江蘇結緣。數十載先行探路,這份最初的夢想已在江蘇大地上化作“經濟強、百姓富、生態美、社會文明程度高”的現實模樣。

“強富美高”是幸福的密碼,更是奮進的路標。江蘇以先行者的擔當和奮斗者的自覺,瞄准“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新要求,起筆“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的現代化篇章。

創新引領,築牢“強”的底氣

世界紡織看中國,中國紡織看江浙。蘇州市吳江區盛澤鎮緊鄰浙江,500年前,這裡以“日出萬匹、衣被天下”蜚聲於世,如今則因走出兩家世界500強企業引人關注。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盛澤鎮(2021年5月14日攝,無人機全景照片)。新華社記者 李博 攝

1992年,27歲的小鎮青年繆漢根接手不足百人的村辦砂洗廠,日後橫跨石化、紡織、能源的創新型高科技企業盛虹集團就此起航;

1994年,比他年紀更小的陳建華從一家織造小廠起步,不斷壯大的恆力集團打破國外對PX和PTA兩種原料的壟斷,建起全球產能最大的PTA生產基地和石化煉化一體化項目。

從“一滴油”到“一根絲”,從堅守實體經濟到掌握核心技術、構建現代化產業鏈……兩個小鎮青年的創業軌跡,濃縮著一個制造業大省的成長之路,也讓“經濟強”的標識分外鮮明。

  在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的恆力化纖工業絲智能車間內,工作人員在通過二維碼讀取產品信息(2021年5月14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博 攝

去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江蘇交出“雙勝利”答卷:地區生產總值邁上10萬億元新臺階,制造業規模約佔全國七分之一,實際利用外資規模、進出口總額、區域創新能力等連續多年居全國前列……

強在數字漲,更勝在成色新、韌性足。

江蘇省發改委副主任林康介紹,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達2.82%,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5.1%,湧現出未來網絡、“奮斗者”號萬米載人潛水器、“神威·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等一批重大原創科技成果。

  這是位於江蘇省南京市的秦淮硅巷青年創新港(2021年1月4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博 攝

時節如流、奮斗如歌。新中國成立70多年,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江蘇始終走在全國發展的前列。

進入新時代,江蘇發展更早呈現出新階段特征,更早踏上充滿挑戰的壯闊征程,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高質量發展也成為這片土地最激越的篇章。

人民至上,增進“富”的福祉

走進有“多肉小鎮”之稱的宿遷市沭陽縣耿圩鎮,工人們正在熱火朝天地直播、配貨、打包。

“現在每乾一天就能拿到90元,月底還有200-500元的獎金,每月攢的錢比外出打工多。”姜如花一邊嫻熟打包一邊給記者算賬。

  在江蘇省徐州市賈汪區潘安湖街道馬莊村,由村民組成的馬莊村銅管樂團部分成員在排練(2020年9月8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季春鵬 攝

就業是富民之本,創業是富民之源。在富民工程帶動下,江蘇城鄉居民的工資性收入佔比近60%,經營性收入佔比達15%左右,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縮小到2.19:1。

民亦勞止,汔可小康。古人的小康願景是朴素的“過上好日子”,今天的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已經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為此,江蘇重點攻堅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富”的成色愈加飽滿。

建檔立卡、消費扶貧、陽光扶貧……“十三五”時期,江蘇創新體制機制,實現了255萬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脫貧,3年累計改善農房24.5萬戶,越來越多農民過上與時代同步的現代城鎮生活。

與此同時,通過乾部“大走訪”“三解三促”等傾聽民聲,社會治理重心不斷下移。

南京城區一景(2020年9月4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李博 攝

民生福祉的內涵越豐富,美好生活的圖景越清晰。

從水泥船到岸上平房,再到塑膠運動場、多媒體教室,洪澤湖水上小學不斷“進化”;家庭醫生上門服務、適老化改造進門入戶,鎮江孤寡老人的日子更加舒心……針對教育、醫療、養老等民生痛點,江蘇加大改革創新和保障力度,基本公共服務標准化實現度超過90%。

“小康先行者”江蘇沒有匆匆忙忙往基本現代化趕路,而是以人民為中心,不斷完善實現高品質生活的制度體系,既保障好百姓生存發展的“頭等大事”,也重視解決日常生活的“關鍵小事”。

水韻江蘇,繪就最“美”嬗變

  這是位於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的江蘇園博園(2021年4月15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季春鵬 攝

近日,位於湯山的江蘇園博園成了新晉“網紅”打卡地。兩年多前,這裡還是廢棄礦坑和水泥廠,9個閑置礦坑、9公裡裸露崖壁和最深約60米的泥潭,是百年采石工業留下的特殊“996”印記。

昔日黑色印記,變為綠色地標。如今,這裡草木豐茂、百花綻放,依形造勢的園博園修復環境而不乾涉環境,保留所有基礎地貌,開啟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新圖景。

窺一斑而見全豹。堅持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合一”,從生產性工程思維轉向生態性有機思維,把城鄉作為“生命共同體”規劃布局,是江蘇重新定位人與水、人與自然關系的思考和決斷。

  這是南通五山及沿江地區景色(2020年11月13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季春鵬 攝

禁漁退岸、留白增綠,近年來江蘇共騰退長江沿江岸線60.3公裡;曾深陷水危機的太湖,中國淡水蟶等“原住民”從稀有種變回了常見種;一度“濱江不見江,近水不親水”的南通五山地區化身城市客廳,實業家張謇百年夢圓……

因水而興的江蘇,錨定一條全域探索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美麗之路。生態美,成為全面小康最亮麗的底色。

2020年,江蘇PM2.5平均濃度38微克/立方米,創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好水平,優良天數比率達81%。天藍了、水綠了,身邊的小動物也多了起來。

南京市民姜飛最愛帶兒子在小區和附近公園轉悠,“前些年一度擔心連蜻蜓、青蛙都只能去書本裡纔看得到,現在‘老朋友們’回來了,孩子的童年也回來了。”

這是江蘇省常州市太湖灣露營谷(2021年5月12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李博 攝

共建共享,潤養更“高”文明

在江陰,很多人都熟悉定波路上的“菁存閣”。作為顧鐵林、顧青父子經營數十年的藏書樓,藏書5萬多冊,側重鄉邦文獻,既是讀書愛好者的“聖地”,也是傳承地方文脈的種子。

新一代藏書家季豐私藏之餘,更注重播撒書香。他在江陰創辦香山書屋,開設24小時城市書房、社區閱讀驛站、漂流書箱,努力讓閱讀無處不在。

  在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秣陵街道殷巷社區一處小區內的睦鄰書房,一位女士在閱讀書籍(2019年11月6日攝)。新華社記者 季春鵬 攝

腹有詩書氣自華。目前,江蘇十三個設區市全體邁入全國文明城市行列。城市書房、農家書屋成為百姓最愛的生活“加油站”,很多人“朋友圈”流行曬公益、比積分的新型“炫富”,文明新風見證社會價值觀悄然變化。

文明程度越高,共謀共治共享的治理方式越“靈”。揚州市宜陵鎮老黨員管伏虎吐槽家門口坑窪道路的順口溜,促成一次議事會,化解了一個老矛盾。乾部亮箱底,百姓亮心底,“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室遍及江蘇城鄉,尋求現代化治理的最大公約數。

時序輪替中,亙古不變的是先行者的身影;歷史坐標上,清晰鐫刻的是改革者的腳印。

江蘇正以“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的使命擔當,遵循新發展理念、解決深層次問題、推動轉型昇級,奮力譜寫“強富美高”新江蘇的現代化篇章。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