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立潮頭 接續奮斗──築生態、智慧、港產城融合的宜居宜業美麗濱海新城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天津日報 作者:王叡 編輯:付勇鈞 2021-05-26 09:02:00

內容提要:在改革開放的深入推動下,濱海新區傳統經濟鞏固提昇,新經濟因素快速聚集,戰略性新興產業異軍突起,形成高度開放性與高度成長性疊加的新興經濟、產業群落。

北塘經濟區日出

一飛智控亮相智能大會

一汽豐田智慧化工廠

天津茱莉亞學院

濱城新貌

天津北方網訊:初夏的“濱城”繁花似錦,生機盎然。

作為國務院批准設立的第一個國家綜合改革創新區、全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這座地處環渤海經濟帶和京津冀城市群交匯點、枕河傍海的海濱城市,因改革開放而生,因改革開放而興。

在改革開放的深入推動下,濱海新區傳統經濟鞏固提昇,新經濟因素快速聚集,戰略性新興產業異軍突起,形成高度開放性與高度成長性疊加的新興經濟、產業群落。

從開發區的“一枝獨秀”到“群芳爭春”,濱海新區逐步成為國家多層次開放的“試驗田”。

這裡,堅持為全國改革試政策、探新路、謀突破,為體制機制創新積累經驗。

這裡,是一片充滿激情與希望的熱土。

在打造“津城”“濱城”雙城發展格局中,濱海新區扛起時代重任,勇立潮頭、接續奮斗、敢為人先。從“新區”到“濱城”,是從發展格局到城市定位的躍昇,濱海新區“二次創業”也因此有了更加豐富、深厚的內涵。

悉數發展脈絡,“濱城”已建成8個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五大開發區成為“濱城”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主力軍,夯實的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連連加碼的教育、醫療、文化及民生事業投入,城市發展新格局加速形成。

站在新起點,整裝再出發。

濱海新區傳承“濱城”基因,拼出“濱城”血性,弘揚濱海奮斗精神,展現濱海之為,建設經濟實力強勁、人民安居樂業、國際化程度領先的現代化新城。

濱海新區鍾愛綠色,傾注熱情構建“一屏、一帶、三濕地、五廊道”生態格局、雙城綠色生態屏障、保護濕地生態、修復海岸帶生態,依托“津城”“濱城”之間736平方公裡的生態屏障區,打造津沽綠谷,嚴控建設用地向西蔓延;加強陸海生態統籌,優化海岸線功能,綜合開展岸線整治修復;嚴守150平方公裡的漢沽鹽田、150平方公裡的塘沽鹽田和348.87平方公裡的北大港濕地,建設“水清、岸綠、灘淨、灣美、物豐”的美麗海灣,讓親海近海之美觸手可及。

借助世界智能大會的東風,濱海新區迎著智慧之光、延伸智慧觸角,集聚先進生產要素、加速產業轉型昇級,引入智能科技企業、建設智慧設施項目、塑造智能應用場景,在“數字化、智能化、智慧化”上做文章:研究智慧之城新內涵、探尋智慧之城新境界、搶抓智慧之城新機遇,擴大智慧城市“朋友圈”、搭建智能生活“樣板間”,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領域釋放強勁動力,構建新時代智慧城市的新標杆。

改革開放創新是“濱城”的“根”與“魂”。在經年累月的探索中,濱海新區不遺餘力地築巢引鳳,成立信創、海洋裝備、精細化工和新材料、生物制造、氫能等實體經濟產業(人纔)聯盟,科普、科技創新等服務性產業(人纔)聯盟,實現人纔鏈、創新鏈、金融鏈、產業鏈“四鏈”深度融合。如今,聯盟已成為黨管人纔、共同締造、創新發展的重要載體,政府放權賦能、產纔高效融合、產教協同攻堅、金融助力創新的高質量發展產業人纔生態初具規模,一批千億產業集群和人纔高地創新競進、蓬勃發展。

水深則魚悅,城強則賈興。營商環境是一座城市走向世界的名片,是城市參與全球合作的核心競爭力。濱海新區深諳其道,從國際化、法治化、便利化、市場化入手,為企業提供“專家+管家”服務,堅持項目為王,持續推動“放管服”改革,實現“濱海事濱海辦”;深化“一制三化”改革,使政務服務事項“一網通辦”“最多跑一次”成為常態;全國首創信用承諾審批分級管理,率先推行“一企一證”綜合改革,實施“鑄魂工程”“強基工程”“平安工程”,為美麗“濱城”賦能加力。

如今,一座生態、智慧、港產城融合的宜居宜業美麗“濱城”初露崢嶸,迎來新的黃金上昇期。

面向“十四五”,濱海新區勇立潮頭,拿出融入“濱城”血脈的奮斗精神,錨定創新立區、制造強區、改革活區、開放興區、環境優區“五大戰略”和民生福祉、文化繁榮、鄉村振興、社會治理“四大工程”,打造“一基地三區”核心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先行區。

力爭到“十四五”末,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佔GDP比重達3.5%,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6000家;形成7個千億級產值產業,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佔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25%;外貿進出口總額達6500億元,天津港在國際航運中心排名進入前20名。

一幅令人憧憬的宏偉藍圖正在“濱城”徐徐展開……

本版撰文 本報記者 王叡

生態之城 “一屏、一帶、三濕地、五廊道”

漫步“濱城”,當“濱海藍”遇見“雲朵白”,此番好景致時常“刷屏”;春日櫻花滿園、夏季綠樹成蔭、秋景色彩斑斕、冬天玉樹瓊花。

2020年,濱海新區PM2.5濃度為49微克每立方米,同比改善2%;12條入海河流實現消劣,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39.2%,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2.8平方米……

濱海新區走綠色發展之路,建藍色海灣、河湖聯通、綠色生態屏障項目,實現治污增綠降碳協同推進。目前,123項藍天保衛戰重點工程全部完成,4臺40蒸噸燃煤鍋爐關停,完成7臺65蒸噸及以上燃煤鍋爐超低排放改造、149臺燃氣鍋爐低氮改造,重點異味企業在線監測和雙電監控全覆蓋。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濱海新區構建“一屏、一帶、三濕地、五廊道”生態格局,打造綠色發展“新樣板”:遵循“大綠、大水、水系相通、道路相連”思路,建設雙城中間綠色生態屏障;高標准開展片區規劃,造林9995畝,林網交織、路網貫通的生態體系正成為京津冀地區的一葉“城市綠肺”。

濱海新區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的北大港濕地,過境候鳥種類和數量逐年增加,監測到鳥類超過279種,部分候鳥成為留鳥。在海岸帶生態保護上,濱海新區加大對海洋生態保護紅線管控力度,153公裡海岸線生態功能不斷提昇,同時建起多水源組合補水機制,濕地保護區生態補水1.1億立方米。

智慧之城 智慧成果“飛入尋常百姓家”

濱海新區很早就確立建設智慧濱海的目標,並付諸實踐,近年來相繼出臺《智慧濱海建設工作方案》《濱海新區加快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方案》等規劃性文件,為信息化建設明確奮斗方向。

霍尼韋爾、西門子等世界知名智能制造企業紛至沓來,太原重工、長城汽車等傳統制造企業向智能制造轉型昇級,深之藍海洋設備、築高機器人等新一代智能制造企業不斷湧現,形成雲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優勢產業鏈。依托GIS和BIM兩大關鍵技術,濱海新區構建數字孿生城市骨架,統籌“雲、網、庫、圖、線、端”,建智慧濱海運營中心、“1+4+N”智慧城市管理平臺。目前,濱海新區擁有1000餘家智能科技企業,智能科技產業佔全區工業產值的30%,智能制造產業走向集群化。

物聯網技術日新月異,智慧城市漸行漸近,一批鮮活的智慧成果“飛入尋常百姓家”。

第五屆世界智能大會期間,中新天津生態城推出3500平方米的零碳智慧大屋,建起智能調節的綜合能源管理系統;智慧小區搭建30個智慧應用場景,覆蓋生活方方面面;無廢城市信息管理平臺形成源頭減量、分類收集、密閉運輸、綜合處理的智慧化、全流程管控體系;“城市大腦”連接18類30餘萬個城市神經元節點,精准掌控城市脈動……

眼下,濱海新區正快馬加鞭地推進智慧城市建設,落地智慧設施和應用場景,提昇社會管理的精細化和智能化水平,讓智慧之花開遍全城。

港產城融合之城 雙港聯動、開放擁抱世界

依托世界級港口和雄厚的產業基礎,“濱城”發揮優勢,與“津城”聯動、錯位發展。

天津港是目前世界航道等級最高的人工深水大港,作為濱海新區的核心戰略資源,2020年集裝箱吞吐量突破1800萬標准箱,穩居全球集裝箱港口“前十強”。以濱海國際機場為中心的空港區域,是連接津濱雙城的重要樞紐、天津交通的“大心髒”,該區域已形成民用航空為主體、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為支橕的高端產業聚集區,聚集了歐洲空客、美國卡特彼勒等世界500強和知名公司投資的項目,成為濱海新區重要的經濟功能區和發展引擎。

濱海新區發改委副主任彭偉說,憑借產業基礎和載體平臺優勢,濱海新區打造京津冀高效便捷“出海口”,健全與京冀交通體系,深化京津冀港口協同發展,建京津冀配套完善產業區,精准對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清單;構建“1+3+4”產業體系,建成航空航天、電子信息等8個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形成汽車和機械裝備制造、石油化工2個兩千億級和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2個千億級產業集群,航空航天產業形成“三機一箭一星一站”格局。

市規自局副局長、濱海新區分局局長羅平表示:“濱海新區將堅持制造強區,深化海空兩港聯動,結合於家堡、濱海—中關村科技園等盤活存量以及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等區域建設,借助‘津城’現代服務業優勢,完善城市功能。”

宜居宜業之城 不為不辦找理由、只為辦好想辦法

作為全國第一批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地區,濱海新區堅持黨建引領共同締造,以決策共謀、發展共建、建設共管、效果共評、成果共享為路徑,實現鄰裡互助議事、社區協商共事、園區共建決事,微事網格互助辦、小事村居協商辦、大事街鎮(開發區)協調辦、難事全區統籌辦,邀企業打分、請居民評判,共享優美環境、優良秩序、優質服務。

生活配套同樣是“硬核”標准:天津茱莉亞學院、天津大學研究生院等國內外知名院校已經落地;區域醫療中心、一批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組建完成,實現15分鍾基層醫療服務圈;國家海洋博物館、濱海圖書館成為享譽國內外的文化新地標……

“濱城”是就業樂土、創業熱土、興業沃土。

數字顯示,全球41個工業產業門類濱海新區擁有38個,聚集近8000家外資企業、15萬家內資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3349家,領軍企業、瞪羚和雛鷹企業等超過1600家;國家和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創新平臺達518家。

在第五屆世界智能大會上,濱海新區營商環境辦公室主任徐斐承諾:“我們不為不辦找理由、只為辦好想辦法,努力營造辦事方便、法制良好、成本競爭力強、生態宜居的一流營商環境,讓有夢想的人心無旁騖、無後顧之懮地在美麗‘濱城’創新創業。”

記者了解到,濱海新區放權賦能,實現人纔項目流程最短、落地最快、效率最高:企業開辦1天辦結、投資項目40個工作日、網上納稅“秒辦”、天津港進口整體通關29.82小時,一枚印章管審批、承諾拿地即開工、信用承諾分級審批……讓企業痛痛快快辦成事。(津雲新聞編輯付勇鈞)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