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祖國西部崛起新的增長極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光明日報 作者: 編輯:靳永鋒 2021-05-29 14:39:39

內容提要:蜀道難,難於上青天,這是古人對四川的印象。時尚、『巴適』,這是今天人們提起四川時,脫口而出的詞語。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這是古人對四川的印象。時尚、“巴適”,這是今天人們提起四川時,脫口而出的詞語。

大涼山“一步跨千年”邁進全面小康,天府新區像一顆新星冉冉昇起,公園城市寄托著百姓美好的生活憧憬。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四川人民接續奮斗,蜀道難變全球通,窮山溝變金銀川,好日子在這片擁有壯麗山川和富饒物產的土地上蒸騰起來。

新時代,新使命。2018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到四川考察調研時指出,天府新區是“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要節點,一定要規劃好建設好,特別是要突出公園城市特點,把生態價值考慮進去,努力打造新的增長極,建設內陸開放經濟高地。2020年1月3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將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作為重要議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新使命,新征程。地處內陸深處的四川,全面落實新發展理念,全面推動高質量發展,正在西部崛起成為我們國家的一個新的增長極。

成都至俄羅斯聖彼得堡的首趟中歐班列從成都國際鐵路港駛出。新華社發

四川省崇州市燎原鄉的耕種場景。馬川江攝/光明圖片

接力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2021年4月9日,四川在紅軍強渡大渡河紀念地雅安市石棉縣、巧渡金沙江紀念地涼山州會理縣、飛奪瀘定橋紀念地甘孜州瀘定縣、艱辛過草地紀念地阿壩州紅原縣、川陝革命根據地巴中市通江縣等多地同步舉行儀式,啟動“重走長征路·奮進新征程”紅色旅游年。

四川是紅軍長征三大主力經過地域最廣、行程最遠、時間最久的省份。1935年1月到1936年8月,紅軍三大主力長征期間在四川境內轉戰一年零八個月,轉戰地域達30餘萬平方公裡,總裡程達21000餘裡,全省近半縣(區)留下了紅軍將士的足跡。

在建黨百年之際,四川以黨史學習教育活動為契機,將2021年確定為“紅色旅游年”,開展系列活動,激勵全省人民傳承紅色基因、投身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偉業。

四川深厚的紅色文化積淀,不斷轉變為銳意進取、開拓創新的精氣神和埋頭苦乾、真抓實乾的自覺行動,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四川人奮勇前進,書寫了一個又一個輝煌篇章。

20世紀六七十年代,出於備戰需要,黨中央提出大規模開展三線建設。四川從無到有建起攀枝花市,德陽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川西農耕小縣發展成為全國有名的工業城市。群山包圍的四川,在三線建設中得到長足發展。

1980年9月,四川廣漢向陽公社在全國率先換上“鄉人民政府”的牌子,從人民公社變為實行黨政分工、政企分開體制的鄉。這一改革隨後在全國推開,由此確立了我國農村基層政權新體制。

2008年,汶川地震猝然降臨。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和各方支援下,四川迅速完成救災和恢復重建工作。新村落融入美麗田園,新城鎮煥發勃勃生機,災區群眾感恩奮進,與全國人民一道,大踏步走向美好的未來。

黨的十八大以來,四川奮力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四川充分發揮地處“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重要節點的優勢,大力實施全面開放合作戰略,加快形成“四向拓展、全域開放”立體全面開放新態勢。成都中歐班列開行8年以來,連接境外城市已拓展至61個,累計開行超過8000列。即將投運的天府國際機場,將進一步拓展四川對外開放的大通道。

當前,成都的引領輻射帶動作用明顯加強,省內各具特色的五大區域經濟板塊競相發展,全省形成了“一乾多支、五區協同”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的良好格局。數據顯示,2015年四川經濟總量達3萬億元,2018年超過4萬億元,僅用3年時間邁上一個萬億元臺階;2020年經濟總量48598.8億元,3年再增一萬億元的目標也即將實現。

不斷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嘀嘀嘀!”2020年6月30日,一輛黃色客運小巴駛入涼山州布拖縣烏依鄉阿布洛哈村。期盼已久的村民沸騰了——在全國具備條件通硬化路的建制村中,這裡是最後一個通了公路、有了鄉村客運班線的地方。

阿布洛哈,彝語意為“高山中的深谷”“人跡罕至的地方”。這個村三面環山,一面臨崖,幾乎與世隔絕。為修公路,施工單位專門調來米-26直昇機,“空投”了10多臺機械設備到工地現場,這在中國公路建設史上是首次。

公路通了,村民賣掉馬匹,換上嶄新的摩托車,10多分鍾,就能從村裡騎車到鄉上。致富的道路,由此進一步打開。

這一年,涼山州最後7個貧困縣、也是四川省最後7個貧困縣,宣布脫貧摘帽。四川作為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歷經8年接續奮斗,全省88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1501個貧困村全部退出、625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取得了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四川著眼長遠,提前謀劃,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不斷續寫新的奇跡。

近年來,四川提出推進川糧油、川豬、川茶等十大優勢特色產業全產業鏈融合發展,夯實現代農業種業、現代農業裝備、現代農業烘乾冷鏈物流3大先導性產業支橕,形成特色鮮明、結構合理、鏈條完整、全國領先的現代農業“10+3”產業體系。四川加快了由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跨越的步伐。

成都平原西部的崇州市,農業資源條件優越。但隨著青壯勞力外出務工,土地細碎化、勞動力弱質化等問題越來越突出。崇州市隆興鎮黎壩村農民以土地承包地經營權入股,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聘請職業經理人負責合作社土地的生產經營管理,逐步形成了“農業共營制”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有效解決了“誰來經營”“誰來種地”“誰來服務”等問題。

2015年,90後青年王伶俐大學畢業後回到家鄉崇州,成了一名農業職業經理人。3800多畝土地在她的打理下,全部實現機械化耕作,合作社成員每年每畝土地分紅收入達七八百元。

5月正值插秧時節。插秧機開過的地方,嫩綠色的秧苗就在田裡排好了隊。合作社成員翟學明以土地入股,並在合作社務工。他指著來回穿梭的插秧機說:“合作社機械化的集中耕種,比原來自己種地輕松多了,掙的錢也多了好幾倍!”

地處丘陵地區的簡陽市荷橋村,養魚也實現了工廠的標准化控制。容量約100立方米的圓形水池內,水溫、含氧量、氨氮含量、魚苗長勢等都由計算機系統自動監測和控制,不僅成魚品質可控,產量也達到魚塘養魚的6倍以上。

2017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四川代表團參加審議時指出,必須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開創農業現代化建設新局面。

放眼四川,農業大省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巴蜀大地上正鋪展出農業興旺、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

邁出高質量發展新步伐

在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成都威斯克生物醫藥有限公司的車間內一塵不染,自動化生線有序運行。公司致力於新型冠狀病毒疫苗、流感病毒疫苗和細胞治療等多個產品的研發和產業化,其研發的新冠疫苗是國家批准進入臨床試驗的新冠疫苗之一,也是我國首個昆蟲細胞生產的重組蛋白新冠疫苗。

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的迅速成長,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天府國際生物城的大力支持。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天府國際生物城高度關注疫苗攻關進展,提前開展成果轉化和企業孵化工作,直接推動了威斯克公司的成立和成長。

天府國際生物城是成都市主攻生物醫藥的一個產業功能區。近年來,成都以產業生態圈引領產業功能區錯位協同發展,形成14個產業生態圈、66個產業功能區,推動產業集聚,推動高質量發展,形成參與國際國內經濟合作和競爭的新優勢。

高質量發展,是四川新時代發展的主攻方向。四川緊扣新的實踐要求,圍繞建設經濟強省,加快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建立經濟高質量發展新體系;圍繞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實施“一乾多支”發展戰略;構建“一乾多支、五區協同”區域發展新格局。圍繞全方位提昇開放型經濟水平,推動“四向拓展、全域開放”,形成立體全面開放新態勢。

2020年,最高運算速度達10億億次/秒的成都超算中心投運,填補了西部空白。“可以將超算中心看成一座大型的共享實驗室,通過審批的主體可以通過線下或運用遠程的端口來使用這裡的超算資源。”成都超算中心的投用,將加速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大數據處理產業聚集,為高質量發展增添助力。

2020年,“萬裡長江第一城”宜賓,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四川首個省級新區宜賓三江新區正式設立,肩負著培育帶動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增長極和動力源,支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南翼跨越發展的重要使命。

智能終端產業園35萬平方米標准化廠房主體工程完工僅用了85天,四川輕化工大學從開工建設到開學入駐僅用了190天,寧德時代、華為、吉利汽車、長盈精密、大族激光等一批有影響力的龍頭企業相繼落戶……三江新區起步成勢,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橕。

強化擔當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

一只頭頂雙冠、黑白分明的鳥兒,展開雙翅,飛翔在成都錦江之上。2020年12月1日,成都觀鳥愛好者李建書拍到了有“鳥中大熊貓”之美譽的中華秋沙鴨。

這種瀕危鳥類,首次亮相成都中心城區,反映出成都水生態環境質量的明顯改善。今年1月26日,四川省生態環境廳召開的2021年首場新聞發布會宣布,成都錦江水質持續改善,黃龍溪斷面在去年實現了20年來首次達標。

錦江從成都穿城而過,於黃龍溪鎮夏家沱出境,黃龍溪斷面水質的情況是成都水治理成績的一張晴雨表。成都上千萬常住人口帶來的壓力,讓錦江水質改善成為艱中之艱。這塊最難啃的硬骨頭被啃下來了,標志著四川實現了V類水質斷面全面清零,10個出川斷面水質全部達到優良標准,全省水生態環境質量從“十三五”初期在全國31個省(區、市)排名第19位躍居第8位。

四川是長江上游、黃河上游綠色生態屏障和主要水源涵養地,肩負著維護國家生態安全,推動長江、黃河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重任。錦江水質的改善,正是四川強化上游擔當、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的縮影。

四川作為清潔能源大省,在能源領域開啟了一場廣泛而深刻的變革。作為銜接能源供給側和需求側的關鍵環節的供電企業,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通過建設“能源智慧大腦”,以精准描繪“碳足跡”等方式,幫助更多企業和居民高效使用清潔能源。

2021年3月10日,國網四川天府新區供電公司向戴卡凱斯曼成都零部件有限公司開具了一份清潔能源使用證明:“公司目前的購電方式有兩種,一是按水火7:3的比例配置的常規直購電,另一種是純水電交易的豐水期富餘電量。”該證明給公司產品蓋上“綠色”印記,不僅增強企業國際競爭力,還讓企業充分享受到瑞士等歐盟國家的稅收優惠。

目前,“天府能源智慧大腦”已經完成平臺搭建和電力數據的接入,下一步將在政府相關部門的支持下持續引入社會各類能源數據,擴大能源分析能力,挖掘能源數據“寶藏”,為實現“雙碳”目標提供強力支橕。

四川良好的生態也正轉化為巨大的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在都江堰市,民宿已成為四川乃至全國民宿業態發展的重點區域;青城山下,生態文化產業園“問花村”,以梅花、海棠為核心競爭力,開園即成為熱門打卡地;四川作為牽頭省份,試點大熊貓國家公園體制探索,把大熊貓的棲息地變成了“生態天堂”。

讓優秀傳統文化煥發新光彩

2021年3月20日,位於四川廣漢的三星堆遺址發布最新考古發掘成果。1986年出土青銅神樹、大立人、縱目大面具等珍貴文物,三星堆一舉震驚天下;時隔35年,三星堆以金面具殘片、眼部有彩繪銅頭像、青銅神樹等重要文物,再次驚艷世界。

過去幾十年間,考古工作者對三星堆的勘探研究從未停止。四川省委書記彭清華指出,以三星堆為代表的古蜀文明,是中華文明起源多元一體的重要組成部分,開展遺址考古發掘對研究中華民族歷史、展示中華文明成就、增強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義。

2019年,四川省委宣傳部組織實施“古蜀文明保護傳承工程”,將三星堆遺址的考古工作作為重點;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編制《三星堆遺址考古工作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2)》,直接推動了三星堆祭祀區考古發掘工作的展開。

當前,四川正以建設三星堆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為契機,完善保護傳承體系,做好出土文物修復保護,加強歷史文化研究闡釋,建好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推動文旅融合發展,不斷提昇以三星堆為代表的古蜀文明影響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四川堅守文化根脈,堅持活態傳承,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煥發出別樣的光彩。

2017年,四川啟動實施歷史名人文化傳承創新工程,推出諸葛亮、李白、杜甫等首批10位四川歷史名人,2019年推出司馬相如、陳壽、陳子昂等第二批10位四川歷史名人,均受到熱烈追捧。四川堅持“把握導向、立足學術、著眼傳承”的原則,從歷史名人身上深入挖掘凝練時代所需的精神價值。他們所承載的優秀傳統文化穿越千年,成為滋養當代生活的精神源泉。

2019年9月26日,《德陽市綿竹年畫保護條例》經四川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批准通過,於2020年1月1日起施行。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綿竹年畫的傳承與發展,正式步入法治軌道。

參與立法的專家表示,這部條例只有5章、28條,文字簡練、操作性強,解決了“保護什麼、如何保護”兩個核心問題,將有力調動各方傳承保護綿竹年畫的積極性。

按照條例要求,綿竹市已調查清理年畫歷史檔案資料1122種,整理年畫文物86件,其中二級文物14件,三級文物72件,初步建立起綿竹年畫檔案;對全市28名縣級傳承人開展考核評估工作,初步建立和形成綿竹年畫傳承人保護激勵機制。

記者在綿竹年畫村了解到,越來越多年輕人回到家鄉,恢復了“農忙扛鋤頭,農閑握筆頭”的生活方式,到這裡開展研學旅行也成為越來越多中小學生的選擇。傳承人陳剛手握刻刀,寥寥幾下,一個“福”字畫版就現出雛形,圍觀的游客拍手叫好。

綿竹年畫博物館館長胡光葵今年又收了4個徒弟。越來越多的傳承人,用手中的畫筆和刻刀,刻畫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美好明天。

   原標題:四川:在祖國西部崛起新的增長極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