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思勢:我們在上海組建了一個外籍獻血志願者團隊 | 百年大黨-老外講故事(68)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新民晚報 作者: 編輯:付勇鈞 2021-06-14 16:10:34

內容提要:100位在滬的外國人,講述他們在中國、在上海生活工作的所聞所見所感,第68期邀請的是來自尼泊爾的阿思勢。

為迎接黨的百年華誕,上海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與新民晚報社共同策劃,歷時半年精心制作了《百年大黨——老外講故事》百集融媒體系列產品。

100位在滬的外國人,講述他們在中國、在上海生活工作的所聞所見所感,第68期邀請的是來自尼泊爾的阿思勢。

請點擊圖片觀看視頻

《百年大黨——老外講故事》第68期

姓名:Maskay

中文名:阿思勢

國籍:尼泊爾

職業:上海市血液中心無償獻血志願者服務總隊志願者

在阿思勢的眼中,上海有一種“Cultural magic”(文化魔力),像沸騰的火鍋,讓不同文化、不同國籍的人匯聚在一起,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城市魅力。如今,這位來自尼泊爾的友人已經把上海當作他的第二故鄉,阿思勢表示:“我愛這座城市,並見證著她的成長。”

2020年,阿思勢榮獲上海市“白玉蘭紀念獎”。獲獎後,他不禁感慨:“雖然我不是中國人,但我有一顆溫暖的‘中國心’。”

外籍獻血志願者團隊在滬誕生

阿思勢的父親是一名肺科醫生,經常免費幫當地的窮人們看病。在父親潛移默化的影響下,成績優異的阿思勢毅然決然選擇學醫。2003年,拿到政府獎學金的阿思勢第一次來到上海,攻讀醫學碩士學位,畢業後他進入上海和睦家醫院工作。

作為一名外科醫生,阿思勢深刻地知曉血液在手術中的重要性。他回憶道,一位法國游客在上海旅游時出車禍需要大量輸血,她的血型是Rh陰性。這一血型在中國漢族人群中佔比很低,但在外籍人士中佔比相對較高。他得知血庫儲存量不足,立即發了一條朋友圈,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很快有80多位好友紛紛表示願意幫助。

事後,在與其他外籍友人交流時,阿思勢發現他們對上海的獻血工作不了解,在一次與市血液中心的座談會上,阿思勢突發奇想,產生了組建外籍獻血志願者團隊“Bloodline(血緣)”的念頭,希望通過向外籍人士宣傳無償獻血,發動身邊的外籍朋友加入其中。經過多方共同努力,上海市血液中心無償獻血志願者服務總隊外籍志願者團隊Bloodline正式成立。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支獻血者的隊伍日漸壯大,並將獻血理念傳播給了其他多個城市的外籍人士。

為上海市民點贊

2020年的開啟方式讓很多人都始料未及,為了防控疫情,人們減少了不必要的外出活動。春節假期,阿思勢在家為Bloodline設計宣傳資料,制作了防疫的海報和視頻。當得知武漢疫情嚴重後,他還把志同道合的朋友們拉在一起,組建了名為“武漢加油”的微信群,吸引了眾多愛心人士。

疫情剛暴發時,由於人們都不敢出門,獻血量銳減。阿思勢回憶道,政府和社區做了很多工作,上海市血液中心的領導和員工們都出來獻血。“看著很多陌生面孔舉起胳膊、卷起衣袖,我激動不已。”“武漢加油”微信群裡的一些愛心人士也加入了獻血的隊伍。

對於中國疫情的防控,阿思勢認為,以上海為例,政府和人民都做了巨大的貢獻。“上海的老百姓非常棒,響應政府的科學防控號召,戴口罩,減少外出,認真洗手。”阿思勢坦言,這讓很多外國人“難以想象”。

辦事像網購一樣方便

這些年,上海以驚人的速度發展。阿思勢回憶道,剛到上海時並不懂中文,即便帶著地圖出門,也會找不到回家的路。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導航、翻譯軟件、線上支付等人工智能小助手給人們提供了極大的方便。“我再也不用擔心找不到回家的路了。”

到政府部門辦事可不可以像網購一樣,點按鈕下單就能完成?2018年,上海全力推進“一網通辦”的政務服務,讓這種想法成為了現實。

一網受理,只跑一次,一次辦成,不僅中國老百姓獲益,也讓生活在上海的外國人感受到了極大的便利。阿思勢說以前辦事可能需要跑多個部門,有時還會遇到從第一個窗口問到最後一個窗口的情況。“一網通辦”服務實施後,很多需要辦理的事情都可以在一個窗口辦妥,這讓阿思勢贊不絕口。

如今,誕生於上海的Bloodline已覆蓋到了其他多個城市,成員也不斷更換,可能有一天阿思勢也會離開上海,但他們曾經在這片土地上獻出的熱血,永遠不會被遺忘。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