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繪就鄉村振興新藍圖 把幸福寫在老百姓的笑臉上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新華網 作者:江天瀟 郭一航 唐楊 編輯:付勇鈞 2021-07-18 20:40:50

內容提要:鄉村,承載著無數人的鄉愁,綠水青山、鳥語花香,是很多人記憶中最美的故鄉。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關系著廣大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是對更美的環境、更鼓的錢包、更幸福的生活的向往。

鄉村,承載著無數人的鄉愁,綠水青山、鳥語花香,是很多人記憶中最美的故鄉。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關系著廣大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是對更美的環境、更鼓的錢包、更幸福的生活的向往。

綠水青山畫卷美,鄉村振興踏歌來。近年來,在江蘇大地上,鄉村振興奏響了一曲奮發有為的時代樂章,以產業振興、人纔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和組織振興為抓手,保供給、保增收、保小康,江蘇農業現代化建設取得明顯進展,農村社會和諧穩定,農民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交出一份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滿意答卷。

生態修復,重塑綠水青山

六月,毗鄰長江的南京龍袍街道團結村,薰風習習,草木葳蕤,阡陌交通的田野正在准備著新一輪的耕種。很難想象,就在幾年之前,這裡還是另一幅情景。

“以前這裡是一個礦區,晴天時飛沙走石,雨天時泥水四溢,那時候別說種地,一般人都不會到這裡來。”團結村村民金永明回憶。環境差還是次要的,隨著砂石的不斷開采,多個巨大的露天礦坑接連出現,滑坡、崩塌等地質災害隱患愈發明顯,嚴重威脅附近村民的生命安全。

鄉村振興需要安全良好的生態環境來支橕。2021年,南京單體復墾面積最大的礦山生態修復項目——六合區龍袍街道團結村砂礦治理工程順利完成。“在完成生態修復、耕地恢復,完善水利設施的同時,更對區域內所有的地質災害隱患進行了消除。”江蘇省地質礦產局第一地質大隊項目負責人黃濤介紹。

航拍飛機記錄下團結村的華麗蛻變,從工程實施前後的對比圖像看,原先傷痕累累、水土流失嚴重、高度落差近80米的礦山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規劃有序的近30公頃生態農田,原來隨時有滑坡隱患的砂石陡坡也變成綠蔭覆蓋的林地。村裡除了收獲一片“綠水青山”,一下子多出500畝一般農用地,整個礦場猶如一處郊野公園。

“按照種植小麥和水稻計算,這裡可以年新增糧食產量約35萬公斤,受益人口1500餘人,實現收益25萬多元。”黃濤介紹。

今年,團結村種下了櫻花、紫薇等觀賞樹木,在地裡撒下了紫雲英種子作綠肥。緩坡上的梯田阡陌縱橫,片片櫻花林吐露花蕊,數千株紫薇、銀杏舒展新枝,構成了一幅夏日美景。這處昔日的廢棄礦山,如今已是方圓幾裡的“網紅”後花園。

創新賦能,科技帶來“致富果”

在豐縣梁寨鎮現代苹果示范基地裡,整齊排列的果樹一眼望不到頭,枝頭上的苹果更是數不勝數,有的深紅,有的淺紅,有的還泛青,有的則包著紙袋。在這裡,我們看不到工人的身影,只有一排排機器在高效運轉。

在詢問了豐縣現代果樹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張會廣後,我們纔知道這裡的“秘密”。“我們這個果園主要采用矮碪寬行密株立支柱、高紡綞形的栽培模式,配備水肥一體化節水灌溉及自動噴藥、果園除草、操作平臺等先進設施、裝備。與傳統方式相比果品更好、產量更高,收益更多。”張會廣說。

說起豐縣,這裡農業實力雄厚,基礎牢固,擁有果樹面積45萬畝,是全省最大的連片果園。近年來,豐縣搭上電子商務發展快車,從傳統農業大縣向數字農業強縣轉變,從脫貧攻堅走向鄉村振興,在大沙河畔奏響新時代“大風歌”。

豐縣還打造農業大數據歸集共享平臺,為全縣農戶、種養大戶、涉農企業提供生產管理、流通、銷售、發展以及政府制定政策提供有力指導,全面提昇農業全產業鏈效率,優化全縣農業產業結構。

資本“下鄉”帶來新動能,豐縣攜手阿裡巴巴,打造區域公用品牌。“通過縣長直播、明星日播、線下匯聚專屬頁面等途徑,累計銷售200+萬銷售額,3000萬用戶曝光,3萬件成交商品,熱門單品超過7000成交件數。”淘寶村發展聯盟農產品上行委員會主任祝昇鋒說。

“村社合一”,激活鄉村振興新動能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一副鄉村美麗藍圖正在緩緩展開。在江蘇泰州姜堰區白米鎮大安村蘆筍種植基地,幾十名村民正忙碌在棚間地頭,大家分工合作,忙而有序,共同繪成了一幅繁忙的農事圖。

據了解,大安村是白米鎮典型的經濟薄弱村,2007年該村集體經濟收入不足1.5萬元。經過村“兩委”反復調研、多地考察,最終決定種植蘆筍,發展蘆筍產業。2016年初,大安村利用區政府150萬元扶貧項目資金作為集體資產入股,吸收名人能人、村乾部投資入股,貧困戶以土地承包經營權參股等方式,創立了大安村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形成“大安模式”。

“自2017年土地流轉後,我就成了閑散勞動力,合作社成立以來,正常在合作社做工,除了土地租金收入,每年增加近萬元的收入。”白米鎮孫捨村三組村民翟步芹開心地說。

在推行“村社合一”的過程中,考慮到貧困戶的特殊情況,白米鎮還成立了鎮扶貧基金,以貧困戶名義入股合作社,讓“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以土地承包經營權+幫扶資金入股,實行“保底收益+分紅收益+勞務收益”的模式,每年每畝收益不低於800元,再加上年底的分紅,有效加快了鄉村振興的進展速度。

蹄疾步穩謀發展,篤行致遠開新局。在未來,江蘇將繼續建設高水平美麗鄉村,奮力描繪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麗畫卷,讓鄉村振興體現在農民幸福的笑臉上。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