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鄉村看小康】陝西榆林沙地變良田 第三產業發展給百姓帶來更多就業機會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央視網 作者: 編輯:付勇鈞 2021-07-25 13:04:58

內容提要:在陝西榆林當地借助現代化的農業科技,將數萬畝的沙地變成了良田。陝西省榆林市榆陽區岔河子鄉位於毛烏素沙地腹地,空中俯矙,經過當地多年持續努力,毛烏素沙地已經得到了治理。

在陝西榆林當地借助現代化的農業科技,將數萬畝的沙地變成了良田。陝西省榆林市榆陽區岔河子鄉位於毛烏素沙地腹地,空中俯矙,經過當地多年持續努力,毛烏素沙地已經得到了治理。現在,在沙地的表面覆蓋著各種植被和農作物。其中,在綠色較深的區域,大多呈現圓形規則圖案,有序地排列在大地之上。您可能會比較好奇,為何會呈現圓形或半圓形圖案?其實這要從種植方式上說起。

這裡原本是荒漠,通過外運黃土,讓這裡從原來的寸草不生變成了現在的生機盎然。之所以會形成這樣的圓形圖案則是和它的噴灌系統密不可分。這些大型的圓形農田,正中心是它們蓄水池的水源,噴灌系統以水源為中心點,像鍾表的指針一樣旋轉灌溉,故而形成了圓形的規則圖案。黃土的覆蓋加上自動噴灌系統一定程度上實現了節約用水。除了這些自動噴灌系統可以照顧到圓形區域,在圓形區域照顧不到的地方,每一?的馬鈴薯底下都有水管,水管上面又有水眼,這種噴灌系統最大程度實現了節約用水。

現在,在沙漠圓形農田上大多種植著馬鈴薯、苜蓿、玉米,三種作物每畝的年均收入大概在1000元—3000元不等。三種作物施行輪耕,苜蓿種植期限是五年,每年可以收割四茬,每次收割完苜蓿的根系就會停留在沙土中,最大程度實現防風固沙的作用。目前,這三種作物已經全部實現機械化,尤其以苜蓿為例,從收割到打包成方形或圓形草垛,再運行到倉庫進行儲存,已經實現了全流程機械化。機械化的加持帶來的是規模增加,甚至是下游產業的發展。以苜蓿、玉米等飼料產業下游的養殖業肉牛、湖羊在當地都已經頗具規模。

以榆林市榆陽區為例,湖羊規模已經達到了10萬只。具備了優勢規模,目前當地正在考慮進行屠宰加工廠建設,甚至是牛肉、羊肉的深度加工廠,而第三產業的發展給周邊的百姓帶來更多的就業機會。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