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綠色發展 濱城『碳』路先行──從四條特色路徑看濱海新區打造『雙碳』先導示范區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天津日報 作者:陳璠 編輯:付勇鈞 2021-09-16 20:58:41

內容提要:2021年,碳達峰、碳中和首次被寫入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開啟了中國『雙碳』新征程元年。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進入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

空氣質量持續改善,水環境質量整體穩定。

生態城零能耗小屋。

垃圾分類成為文明新風尚。

“童樂享假期·社區小講堂”系列活動走進社區。

持續推動生物多樣性,構建復合生態系統。

天津港打造全球首個零碳碼頭。

生態城不動產登記中心成為天津首個“零碳”建築示范項目。

天津北方網訊:2021年,碳達峰、碳中和首次被寫入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開啟了中國“雙碳”新征程元年。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進入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

濱海新區堅決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勁頭,在節能降碳工作中當先鋒、打頭陣,努力打造“雙碳”先導示范區。

新區明確提出“雙碳”目標──到“十四五”末,實現“全面達峰,局部中和”。新區將保持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不變,嚴格落實市委、市政府達峰時間和工作要求,同時結合新區現狀,謀劃在有條件的開發區、社區、產業園區提前實現局部中和。

 ──牢固樹立綠色理念──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正在到來。主動求變、敢破敢立,方能抓住通向綠色未來的關鍵。最根本的變革是在理念觀念上,要摒棄粗放式發展,用綠色低碳倒逼轉型,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作為我國三大經濟圈之一、也是人口最密集的環渤海區域,大部分省市產業結構基本以煤炭、鋼鐵、石油石化等重工業為基礎,是我國重點減排區域。這一區域‘雙碳’戰略的成功與否直接關系到全國‘雙碳’目標的實現。”濱海新區環境創新研究院碳中和研究所所長程海鷹接受采訪時表示:“濱海新區位居環渤海經濟區域核心位置,應充分利用獨特的地理與產業優勢、充分發揮新區創新示范試驗功能,在‘雙碳’賽道中,擔當起‘領跑者’的責任與使命。”

他認為,“十四五”期間,新區應積極創建全國碳中和產業中心,有效支橕天津在區域實現“雙碳”目標過程中的示范引領作用,促進濱城港產城融合、推進“雙城格局”發展,為環渤海經濟圈乃至全國探索形成實現碳中和“政產學研資”協調、全面發展的好經驗、好模式,這對於實現國家高質量發展和2035願景目標具有重大引領與示范意義。

推動碳達峰、碳中和,從何處發力?結合新區能源、產業特征及社會發展實際,程海鷹建議,著重在體現“濱城特色”的兩個方向推動,實現全國示范。

一方面,實現煤炭的清潔低碳替代,即面向“多元化、清潔化、零碳化”的能源消費結構調整是一條根本途徑。“天津石油產量在全國位居第一,燃油消費基本飽和。天然氣作為清潔、低碳能源,是高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過渡階段的最佳替代品種。在這方面,濱海新區早已超前布局,全國最大的進口LNG接收中心正在加緊建設。新區應充分發揮優勢,打造國家級天然氣/LNG全產業鏈低碳產業集群,提高天然氣消費比重,擴大可再生能源開發,構建多元能源供應體系。”程海鷹說。

另一方面,濱海新區作為全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承擔著先行先試重任。新區應全力爭取國家相關政策與資金支持,探索制定綠色產業政策體系,落實探索低碳激勵性政策,提高行政效率,為“綠色產業開綠燈”,重點培育、支持一批綠色示范產業,引導全區產業健康、綠色、高質發展。他舉例:“比如,在降低高碳能源消耗以減少排放的同時,對於消費末端已產生的二氧化碳,新區在探索工業固碳方面具備良好基礎。新區地處渤海灣盆地中心,石油產業發達,擁有就地捕捉封存二氧化碳的便利地理與地質條件,具備低成本技術優勢,建議新區大力推動對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等關鍵核心技術的研發和技術示范,增強工業固碳能力,打造全產業鏈示范的‘濱城樣本’。”

變革已在悄然發生。在新區,大到產業鏈條構建,小到生產環節昇級,采用綠色低碳的新思路、新手段,進行深度融合或顛覆性重塑。還有每一個普通人的努力,從垃圾分類、節約用水,到選擇公共交通出行,綠色理念融入千家萬戶日常生活,變成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的自覺行動。

濱海新區努力形成人人有責、人人參與的減排降碳良好氛圍,凝聚起推動碳達峰、碳中和的強大合力。

 ──大力推廣綠色能源──

能源活動是碳排放最主要的來源。大力推廣綠色能源,成為碳達峰、碳中和變革中的重要一環。

濱海新區持續圍繞減煤降碳,大力推行非石化能源替代,降低能源消費總量。“十三五”期間,新區一次能源生產總量4910萬噸標准煤,比2015年減少309萬噸標准煤。

尋求低碳轉型的路徑,要讓存量企業碳排放做“減法”,低碳綠色企業做“加法”。為此,新區強化統籌規劃,綜合利用關、停、限、降等手段,持續減少煤炭和燃油消費總量,同時不斷提昇綠色能源和新能源比例,加強能源綜合管理、智慧管理,著力做好固碳文章,推動能源結構調整,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

在經開區南海路145號,一棟高大的灰色建築矗立在路邊,這是諾和諾德(中國)制藥有限公司天津生產廠(簡稱“諾和諾德”)。作為一家深耕濱海新區多年的跨國企業,諾和諾德通過多種途徑探索“循環零污染”,目前天津生產廠已成為其全球工廠中能耗最低的工廠。

走進諾和諾德辦公區,大屏幕上跳動的數據實時顯示著廠區用電、用水等能源消耗情況。記者看到,此時的月時段用電量比去年同月相比下降了15.21%。通過這套能源管理系統,工作人員可以進行數據比對分析,實現精細化管理。

“2019年,諾和諾德制定了新的全球環境戰略,也就是‘循環零污染’戰略,目標是到2030年實現對環境的零影響。”諾和諾德全球副總裁兼天津生產廠總裁尼爾森告訴記者。

這意味著什麼?他解釋:“我們的戰略目標是成為可循環的公司,具體到諾和諾德在濱海新區的生產廠來說,就是要實現生產活動對環境的零影響。與此同時,還要實現可循環的供應鏈,即我們的關鍵供應商和產品都要實現對環境零影響。”

作為一家胰島素生產廠,諾和諾德天津生產廠在2015年實現了100%綠色電能的使用。近年來,隨著更多節能項目啟動,企業的產量持續攀昇,但單位用電量卻在減少。“去年,我們減少了9%的電力消耗和27%的水消耗。此外,我們力爭實現綠色電力和綠色工業用蒸汽的直采,希望借此支持區域經濟向碳中和的整體轉型。”尼爾森說。

統計數據顯示,“十三五”期間,新區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25.9%,超額完成了預期目標。“十四五”期間,新區將繼續圍繞七項重點內容,全面推動碳排放水平下降。

一是“關”。2022年底前完成主力電廠十五公裡半徑內28臺燃煤鍋爐改造關停工作;2024年底完成4家企業自備電廠燃煤鍋爐改造關停工作。

二是“減”。24家規上工業企業用煤每年壓減10%,同時,依托天津碳排放交易所,探索用能權(用煤權)交易。

三是“限”。深入開展“兩高”項目大起底、大清查,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嚴控增量,加快存量改造昇級。

四是“降”。推動能耗雙控分解試點,確保2021年新區增量控制目標96萬噸標准煤,能耗強度下降4%。“十四五”期間能耗下降不低於“十三五”水平。

五是“節”。推動公建機構合同能源管理,開展園區綜合能效提昇改造試點,狠抓工業等重點領域節能,嚴格能源審計、能耗在線監測等制度,大力推進清潔生產。

六是“固”。積極推動燃煤電廠、化工廠二氧化碳捕集,海上、陸上油田開展二氧化碳驅油封存,力爭“十四五”末固碳規模達到百萬噸級。

七是“匯”。著力發展森林、草地、耕地、濕地、海洋、土壤的碳匯產業及相關的碳金融產品的開發。

 ──積極發展綠色產業──

隨著能源結構加速向綠色低碳轉型,大力發展綠色產業,對降碳減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來,濱海新區大力發展鋰能、風能,推進氫能、冷能高效利用,加快推動傳統產業綠色轉型,強化綠色技術支橕,努力創建低碳循環發展示范區,助推綠色低碳產業引領全國。

除了發力常規新能源,還需打開更具想象力的空間。新區把目光投向了氫能。就在前不久,我市首批5輛49噸氫燃料電池重卡在天津港保稅區正式交付使用。

據了解,這批車輛所搭載的110kW氫燃料電池發動機系統全部由天津新氫動力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該公司是由京津兩地企業聯合在臨港氫能產業示范區合資成立的一家氫燃料電池發動機系統公司。目前,該企業已聯合杭叉集團率先在全國實現了3.5噸級燃料電池叉車的量產,並完成了全國首批100臺氫燃料電池叉車的生產。

此次氫燃料電池重卡的交付標志著新區氫能產業取得了階段性進展,同時對促進氫能源開發應用及實現“雙碳”目標亦具有重要意義。

在大港,最近天津石化公司煉油部首套燃料電池氫項目也上緊“發條”,奮戰正酣。該項目自今年4月中旬開工以來,已經完成主要容器、壓縮機的安裝和管線鋪設工作,目前正在進行電器設備安裝及部分設備調試。該項目完成後,可為6座1000公斤/天加氫站供氫。這標志著天津石化以工藝尾氣、火炬氣回收氫為核心的“藍氫”示范項目正全力推進。

8月末,濱城再傳好消息。京津冀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被國家五部委聯合批准為首批示范城市群,濱海新區位列其中。示范城市群可聚焦優勢企業,探索經濟可行的整車示范推廣模式,逐步形成規模效應,促進氫燃料汽車產業鏈企業做優做強。

……

連番布局背後,是對自身資源稟賦、發展前景的清晰認知。

“目前,新區正積極推進太陽能、風能、氫能等清潔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發電,推進鹽光互補、海上光伏、綠色智慧能源等示范項目建設,構建風光儲智能微電網系統,預計‘十四五’末總裝機容量達4910兆瓦,比‘十三五’時期增長2.5倍。”新區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到“十四五”末,新區新能源產業產值將從600億元增長到1100億元。“新區將重點推動風電、光伏、氫能、冷能、儲能、固碳及相關裝備制造和新興技術產業發展。依托中環、明陽等光伏、風電裝備制造業,推動裝備制造業發展;圍繞臨港氫能產業園做大做強氫能產業;推進南港、南疆LNG冷能產業園建設;發揮力神等鋰離子電池企業優勢,在儲能領域佔領先機;依托北疆電廠、華能IGCC及大港油田、渤海油田試點推動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CCUS)發展。”

──全力建設綠色城市──

初秋,從空中俯矙濱城,在蔚藍的大海邊綿延鋪展出一塊織錦,林地、濕地等深深淺淺的綠,構成城市發展的底色。

近年來,新區圍繞最大限度發揮生態系統固碳作用,提昇碳匯增量,大力推進“871”生態工程建設。對標國家級濕地自然保護區標准,加強北大港濕地保護修復,蓄水面積增加至149平方公裡,有水濕地面積增加到240平方公裡。加快實施雙城間綠色生態屏障建設,加強海岸線保護修復,加大郊野公園、街心公園建設力度,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39.2%,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2.8平方米。

如今,綠色生活方式已漸成濱城時尚。在人們身邊,綠色建築正在助力“雙碳”目標的實現。

中新天津生態城最近又多了一個網紅新地標──生態城不動產登記中心,這是天津市首個認定的“零碳”建築示范項目。

這座總面積3000多平方米的大型建築,主要能源來自於“一天一地”。在屋頂,2200平方米光伏發電板帶來了源源不斷的太陽能資源;在地下,44口120米深的地熱井帶來充足的地熱能資源。除此之外,通過綠色產能、靈活儲能、按需用能、智慧控能、高效節能等多技術疊加和系統集成,整個建築的能耗情況可實現全方位監測和協調,最終達到“零碳”運行目標。

生態城不動產登記中心主要為居民和企業提供不動產登記服務,年均辦理業務2萬餘件、服務5萬人次。據測算,該中心每年可節約17.2萬度電,能源自給率達112%,與普通節能建築相比,再節能45%以上;同時通過有效降低能源消耗,每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29噸,相當於種樹3000棵。

在幾公裡外的生態城惠風溪智慧能源小鎮,一座零能耗小屋早已開啟了智能低碳生活,一條語音指令即可遙控室內頂燈和電動窗簾,一鍵觸摸便可實現對家用電器的遠程操控。

小屋采用“被動房”節能技術和材料,建築能耗水平較國家標准降低85%以上,在光照條件較好情況下,小屋光伏系統日發電量超過80度,在滿足自身使用的同時,還可實現餘電上網,成為區域分布式電源。

這些應用場景都是新區低碳地圖中的生動坐標。近年來,新區大力支持和鼓勵綠色建築技術研發、示范與推廣,努力在中新天津生態城、於家堡響螺灣和空港經濟區打造綠色建築樣板區域。新區圍繞推進綠色低碳消費,積極推行綠色交通、低碳出行;大力發展軌道交通,B1、Z2、Z4線加快建設;大力推進海鐵聯運“公轉鐵”模式,提昇港口新能源和清潔能源應用比例,天津港30個專業化泊位完成岸電建設,港口作業船舶100%使用岸電;加大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力度,建成各類汽車充電樁5460個,投運新能源公交車862輛,佔比達到45%;持續推進垃圾分類和減量化、資源化,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全部完成5.5萬戶冬季清潔取暖,散煤治理任務,減污降碳成效顯著。

青山看不厭,流水趣何長。

綠色理念、綠色能源、綠色產業、綠色城市,正是通往“低碳”濱城的四條現實路徑。一幕幕生動火熱的實踐場景,勾勒出美麗濱城“碳”出新路的綠色未來。(撰文/陳璠)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