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科學家精神:科技創新發展的不竭動力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作者: 編輯:鄧坤偉 2021-10-01 10:37:29

內容提要:新中國成立以來,廣大科技工作者在祖國大地上樹立起了一座座科技創新的豐碑,也鑄就了一系列獨特的精神氣質。比如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愛國精神;勇攀高峰、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追求真理、嚴謹治學的求實精神;淡泊名利、潛心研究的奉獻精神;集智攻關、團結協作的協同精神;甘為人梯、獎掖後學的育人精神。

新中國成立以來,廣大科技工作者在祖國大地上樹立起了一座座科技創新的豐碑,也鑄就了一系列獨特的精神氣質。比如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愛國精神;勇攀高峰、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追求真理、嚴謹治學的求實精神;淡泊名利、潛心研究的奉獻精神;集智攻關、團結協作的協同精神;甘為人梯、獎掖後學的育人精神。

正是秉承著這樣的科學家精神,一代又一代的科研工作者們矢志報國、前赴後繼、接續奮斗,使我國的科技事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

不久前,我國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空間站階段首次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93歲高齡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李俊賢得知這一消息後激動不已。從當年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到如今的“神舟”系列飛船,作為我國火箭推進劑創始人之一的李俊賢,在高性能燃料科研道路上奮斗了一輩子,也親眼見證了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

中國工程院院士 李俊賢:那個時候,一般見到面不談困難,談什麼呢?大家就是說完成沒有完成(科研任務)啊。主要的就是想怎麼樣把這個國家急需的東西搞出來,都希望越搞快越好,為國家爭口氣。

為國家爭口氣,這是當年在國家一窮二白時,李俊賢和他的同事們作為科研工作者的朴素心願,也是千千萬萬科學家以實際行動踐行的初心使命。

中國文化軟實力研究中心主任 張國祚:新中國成立前後,一共有2000多位海外的優秀學者回到我們祖國來,建設這個新中國。這當中最典型是誰,是錢學森。他說我回國沒有別的理由,就是要使我們積貧積弱的祖國最後能夠走向富強,人民不再受欺負,那麼這背後的精神力量是什麼,就是對黨,對祖國的忠誠。所以他纔能有胸懷祖國、服務人民那樣子的愛國精神。

新中國成立以來,一代又一代科學家懷著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懷,憑借精湛的學術造詣,為祖國和人民作出了重大貢獻,留下了寶貴的科學家精神。

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第一研究部副主任 張賀福:科學家精神它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廣大的科技工作者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形成的一種獨特的精神品質,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奮發進取精神的集中體現,也是我們黨的精神譜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科學無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黃大年是國際著名的航空地球物理學家,當得知祖國的召喚,他放棄國外的優厚條件,義無反顧回國。他帶領團隊協同攻關,創造了多項中國第一,為我國巡天、探地、潛海填補了多項技術空白。

2017年1月,積勞成疾的黃大年因病逝世,住院期間他還曾打著吊瓶給學生們答疑解難。

黃大年生前采訪:我覺得對我來說很簡單,因為簡單的根源就是情結問題,就惦記著養育我成長的這片土地。我們國家從一個大國向一個強國邁進過程中,需要像很多很多我這樣的人回來參與這個建設。

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科技領域重大創新成果競相湧現,一些前沿領域開始進入並跑、領跑階段。天眼探空,神舟飛天,墨子傳信,高鐵奔馳,北斗組網,超算發威,大飛機首飛,在許多科技領域我國都實現了歷史性跨越。

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第一研究部副主任 張賀福:在當今世界處在大變局的這種條件下,綜合國力競爭越來越激烈,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科技的競爭。新一輪的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呈現出新的態勢,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弘揚科學家精神。所以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著科技創新,圍繞著如何提高我國的科技水平,建設創新型國家,推動科技的自立自強發表了一系列的重要講話,是我們弘揚科學家精神要貫徹落實的根本指南。

如今,向來生活節儉朴素的李俊賢院士以一名共產黨員的名義,將常年積攢的300萬元捐獻出來所設立的博士創新基金,正鼓勵資助著一批批青年科研工作者們在科研創新的道路上繼續突破前進。

中國工程院院士 李俊賢:我最關心的是我們的人纔,因為新的年代(時代)了,現在是在非常好的基礎上,(但)現在的任務,我感覺要比從前更難,要有緊迫感。我希望培養博士,發揮他的充分的作用,能夠把我們的整個事業,能往前拉一步。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